文:溫綺玲
2009年6月,師兄們奔走相告,有一位老和尚在香港大學開示「法華大意」。因沒有適時登記留座,匆匆趕至現場,但見進場大堂站滿人群,有很多人在輪候候補位置。多得淨因大和尚的慈悲安排,幸得一席。那天是我第一次認識夢參長老,但見他很舒坦地坐在台上的法座上,垂視台下的聽眾,臉容莊嚴又帶著一絲慈祥的微笑,闡釋法義簡撮精闢。開示完畢,大家都捨不得離開現場呢!
那天,我聽到了有關老和尚的一些故事,
問老和尚,如何渡過該段獄中生涯?老和尚平淡地回應說,
結果,六十九歲高齡出獄,弘法三十三年,今年剛願滿便捨身圓寂。
長老的願力,非一般常人可比。他在公開場合,
所謂「人工造口」,是幫助病人將體內的排泄物從造口排出體外。
長老的慈悲之心和願力,實在不可思議 !
2014年3月某一天早上,獲知長老南下,深知這是難得機會,
那天見到長老時,已近黃昏,但見長老,
1. 年輕佛教徒應向何方向修行?
2. 如何透過佛學,達到解除壓力和緊張的作用?
3. 現代人可循甚麼途徑去學習佛學?
4. 老和尚怎樣看香港、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
5. 老和尚的人生座右銘?
一下子問題太多,長老要我寫下來,他就著我們這些小輩,
那麼多問題,長老只應了一個答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念佛陀。」
當時只覺長老未有回答我的提問,於是再問,長老再寫:
「今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此心念佛陀。」
這兩句開示,他即場送了給一位黃姓居士。
長老寫開了頭,停不了,繼續把法寶放到我們的口袋裏。
「心生法生,當您念阿彌陀佛時,您的心想佛、憶佛、念佛,
在座有一位比丘尼見理法師,長老給她寫了 :
「出家為甚麼,為念生死苦,出家念彌陀。」
當時就想,那麼多的提問,怎麼還未答?總是寫念佛,
「當念生死苦,時時求出離,求出離生極樂,
永遠了生死,心常念了生死,這就叫生死心切。」
回家靜下心來的時候,才發覺,長老已回答了我們所有的提問,
願滿捨報生極樂。請長老慈悲,乘願再來為娑婆。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