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午夜大雨身無傘 信步歸家身未濕
1957 年夏天,某夜,我參加學校夜間補習(為了參加初中聯考),至午夜12點才結束課程。當時教室外面正是大雨滂沱。我家離學校有半小時的腳程,父母事業均忙,根本無法為我送傘。雖然老師好心,要將傘借我,但我怕老師因此淋雨會感冒,我就婉謝了老師的好意。我說:「老師你年紀大,我年紀小,淋雨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不是什麼大事,萬一你因借我雨傘而淋雨回去,明日感冒,不能來上課,我豈不是罪過,請你先回去,我祖母會來接我的。」老師走了,同學也走了,那麼大的校園裡,只有我一個小丫頭,怎麼辦呢?
忽然靈機一動:「我何不求觀世音菩薩呢?」因為我從小經常跟隨祖母到各處寺廟禮佛上香,所以我從小便知有觀世音菩薩。於是我誠心誠意地對著大雨滂沱的夜空,祈禱:「觀世音菩薩,我叫王和惠,你若有靈,就請庇佑我,從踏出教室的門到回家的這一段路上,不被雨淋濕。」並且在心裡默念了好幾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然後啟程回家。
走在寂靜無人跡的路上,雨雖不曾停過,但我既不避雨,也不匆忙,我只悠哉游哉的走著。也許是「信則靈」的緣故,也許是觀世音菩薩的顯靈,我的頭上竟然像是有人持傘為我遮雨似的,儘管四周的雨那麼大,可是從頭到裙角,竟然未曾沾到一點雨珠,但我所背的書包,以及腳上的布鞋,卻是濕透了的。
後來,在離家不遠的北嶽殿前,遇見了持傘的祖母。我告訴她老人家我的際遇,她卻不信。她說:「或許是西北雨,所以這兒下雨,你們學校沒有下雨。」聽她這麼說,我只好把書包展示給她看。她看過書包。再摸摸我的頭髮說:「嘿!是真的,你身上沒濕,可是書包怎會如此濕透呢?真怪!」「阿媽!一點都不怪,我祈求觀世音菩薩佑我,結果,菩薩顯靈了,我好高興!」
如今,事隔20年,祖母她老人家早已作古了。但我深夜遇雨,蒙菩薩顯靈之事,雖時日久遠,卻仍記憶猶新。將之記下,以為我的見證。(王和惠1978年3月19日)
《觀世音》月刊編者按:此文乃作者的親身經歷,讀之令人感動。萬法唯識,當你信念觀世音菩薩即能得救,「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非虛語。
摘自智成居士《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
十四 孝女送靈三百里 天降大雨車前無
鄰居麗花,1991年皈依三寶,善良孝順。她母親早逝,家中有祖母、父親、妹妹。3年前,她的祖母大病後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麗花每天下班一到家,立即護理祖母,3年來都主動樂意而無怨言。
九二年九月初一,他祖母逝世,當天下午與其父一起,運祖母回鄉安葬。住所距家鄉300里,汽車行駛需5小時多。出發時陽光燦爛,未備雨蓬,誰知到半路時天空烏云密布,將下大雨,她很著急,怕雨淋祖母,就誠心念觀音菩薩聖號。不久,大雨傾盆,但其靈車並未淋著雨,原來車後面大雨,車前面卻無雨。她一面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面注視難得遇見的大雨送靈車的奇觀。如此一直持續有兩小時,到達目的地後,靈車都沒有被雨淋著。她回來對我們說:「以上奇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別人告訴她,她還不相信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法力真不可思議!(海南省昌江縣石碌中一區方潔)
摘自《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張妙首選譯增補本
十五 奔水奔到家門口
1991 年10月8日傍晚六時,和妻子口角爭執,互不相讓。妻子陳世蓮在一氣之下,趁天黑從家中跑出去準備尋短見。我發覺後,請生產隊的鄉鄰們替我找尋。到晚上 10點,全隊各處找遍,不見蹤影,我心急如焚。10點半時,我突然想到向佛求救,即向西跪下,聲淚俱下的祈求說:「西方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十齋弟子的妻子逢凶化吉,平安回來,弟子堅決削光頭天天早晨六時起來唸佛。」如此涕淚並下連哭帶拜三遍。不一會兒,約11點10分,我妻子穿著被水浸透的衣衫,發瘋似的向家裡跑來。我一直在外面尋找,看見她跑回來,真是萬分高興,忙將她一把抱住,她霎著眼睛,好像從夢中醒來,我又求鄉親們對她勸解,又給她認錯賠不是,她才消了氣。
待她恢復過來後對我講:她準備等天黑人靜後去跳水庫自殺。走到水庫邊往下一跳,卻跳在淺水處。突然好像有個老公公和老太太對她說:「往前面跳水更深」。就看見前面現出一條水路,她就往水路方向急奔,不知怎的奔回家來了。第二天,我就去削光頭,天天早晨唸佛,實現我的諾言。
我屢蒙佛恩,無法報答,今將親身經歷介紹給大家,希望人人都能信佛學佛。走上安樂光明的大道。(白含金書於1991年10月20日)
摘自廣化寺印《入佛因緣》一書
十六 默念觀音 積水奇退
我家住所,地勢低窪。近年幾乎年年遭水災。1990年8月某日,大雨傾盆,室內進水越積越多,快達膝蓋。我無可奈何,只有默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退去積水。念了一會兒,外面大雨依舊如注,心想自然規律不可抗拒,雨要下就下吧。於是便不再禱告,坐到椅子上靜心唸佛,剛念數句,便聽妻子說,水好像退了,我睜眼一看,洗衣機上水痕下降,不禁大喜,以為雨已停止。開門觀看,仍是大雨傾盆。奇怪的是院子中積水卻似潮水般往外流,比抽水機抽的還要快。不一會便露出磚地。大雨過後,我找不到水能消退的原因。我問妻子,大雨那陣,你坐在床上做什麼?她說我一心一意默念觀世音菩薩,求退積水,別的沒想什麼。外面大雨如注,而室內積水卻不增加,這種不可想像的事,我這才意識到是佛菩薩保佑所致。(佛弟子趙云龍1992年1月23日)
摘自廣化寺印《入佛因緣》
十六 萬分危急 奇蹟退水
我是個退休工人,現年64歲,留用看倉庫。1991年農曆5月上旬,浙江省杭、嘉、湖一帶水災嚴重,我居住的湖州地區長興縣是重災區。
有一天,暴雨特大,半夜洪水漲至距床板15公分。我住在倉庫值班室,四周都是圍牆,地勢低,洪水進來的多,出去的少;我的房門推不開,因室外水位高。圍牆大鐵門下沖進的洪水越來越猛……。在這無路可走,萬分危急之際,我想到向佛求救。立即盤坐在床,閉著眼睛,口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不到10 分鐘,睜眼一看,屋外水位下降,房門可以打開了。當時我感到奇怪:暴雨沒有停,大鐵門下的洪水繼續往裡沖,為什麼園子內的水會退得如此快呢?雖不明原因,但對我是極大的安慰,反正脫險了!
第二天早晨出去一看,發現東邊圍牆,倒塌兩丈長,難怪昨夜洪水退得那麼快。但又奇怪:這圍牆是用大石塊和水泥修築的,比值班室牆牢固得多,這麼大的缺口,非10公斤炸藥不可,怎麼會倒塌?我寧思片刻悟道,這是觀音菩薩為我消災免難!我常默禱,佛祖慈悲,令我了脫六道,往生淨土。(浙江長興煤山浙江水泥廠修建隊陳梅芳1992年7月)
選自《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張妙首選譯增補本
十七 實事實說
我叫衣秀娟,系煙台市中醫院婦產科主任。1998年農曆六月十九日上午,我和楊德珠、張桂香、菊桂蘭一行4人到竹林寺,送1500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由竹林寺回市時,走到一空曠區,12時50分,天下起了大雨,天陰的像鍋底似的,雨是傾盆而下,看陣勢有下它三天三夜的樣子。我們四人根本沒法再前行,全體集聚在唯一的一把雨傘下,蹲在地上愁苦交加。這時我突然想起《普門品》中:「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的偈語,我便叫大家一起大聲呼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們都是三寶弟子,加之此時困苦不堪,呼喚菩薩之聲真是至誠、至切、至響。我們念了約七、八聲,奇蹟出現了:大雨突然變小,瞬間停止!那景況就像噴壺倒盡一樣,真是不可思議!僅僅念了七、八聲啊!我們4人都驚呆了,不敢想會有這樣的奇蹟。但這是鐵的事實,我們激動的都哭了,大家個個眼淚汪汪地訴說,感激觀世音菩薩的廣大靈感和恩德。
以上事實,有人可能會說是巧合,但我們4人都是幹部、知識分子,楊德珠還是高級工程師,不是愚夫愚婦,那是觀音大士的靈感無疑。我們把此事寫出來,願一切眾生在急難恐怖之中,至誠誦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無論顯應還是潛應,無有不應者。(衣秀娟)
摘自河南台前縣《佛教文化》第31期1999年1月
十八 大聲稱名 大雨後退
我於1994年9月27日進庵,十二月初六日佛像前求受三皈五戒。1996年農曆五月十四日,我剛去20里外的金雞圩,購買佛堂裡用的供品,盤香、檀香、臘燭、黃紙等,大部份是怕水的東西。
在中午趕路回佛堂時,途中忽遇烏云密布。雷聲大作,大雨從後面趕來,近在咫尺之間。我急忙想起《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云雷鼓掣電,降雹澎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我就大聲稱觀世音菩薩名號,連喊三至九聲,大雨實時向後漸漸退去。
當時我向後望去,出現了青天。心想,是觀世音菩薩威神力故,因此放心前行。忽然剛走出一里之外,前面烏云雷聲大雨,又迎面撲來。當時,前無店宇,後無屋舍,左右邊又無其它避雨的地方,正在慌忙之際,又大聲念觀世音菩薩9聲,大雨又向後退去。因此各種物品,都沒有被雨水淋濕。我就急急加快步伐,回到云水山佛堂。剛剛踏進山門,排山之式的傾盆大雨打進山門,下了一個多小時。(巫順龍2003年10月24日)
轉錄自佛教城市網
第四節 脫災免難
一 平日至心念 逃途遇聖尊
晉代人潘道秀,自幼信佛法,常至心念觀世音,夜夢中常見菩薩現像。20餘歲時,曾隨軍北征,後來戰陣失利被俘,道秀逃跑,被抓回,賣為奴。又乘機南逃,途中迷路,於荒山中忽然目睹菩薩金身,如同造像,道秀虔誠禮拜,瞬間菩薩像消失。此時道秀心神安定,放步前行,遂出迷途,平安歸家。從此信佛念觀音,更加虔誠精進。出《冥祥記》
摘自《觀音靈異紀》(現代語譯)
二 念聖號千里感應
僧實禪師,五代時候周代人,幼懷出塵大志,見解不群,相貌奇異,學問淵博,26歲出家受戒,為人師表。
僧實禪師一日忽有所感,急告僧眾說:「速誦觀音聖號,備香火,做法事,江南某寺將要崩危。」眾僧茫然不知所以,唯遵命行事。後聞南方消息說:「江南揚州講堂,某日正做法會,數百僧俗齊集講堂中,忽聞外面空中異香,並有誦觀音聖號聲,全堂的人都跑出堂外聞聽。大眾剛出,講堂忽然傾倒,因而未傷一人,眾感奇異。」事聞於梁王,再移以問周,後知是僧實禪師感應所致,遂送來很多珍寶供養,僧實只取三衣,余皆施散。
摘自煮云法師《佛門故事大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