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時,遇到五百名餓鬼。餓鬼們見到目連尊者,都非常歡喜,紛紛請求目連尊者慈悲哀憫,轉告他們的家人,由於自己過去生不修善布施,以致今日墮至餓鬼道中受苦,請家人為他們設齋供養佛陀及僧眾。若家中貧困,也可以勸化其他人一同參與,設大齋會,幫助他們超脫餓鬼之身。
目連尊者問餓鬼:「你們過去生究竟做了什麼事,如今遭受這樣的苦報?」餓鬼們回答:「我們過去生都住在王舍城中,為富有的長者子,但因驕慢自大、放逸無度,貪著世間的享樂,不信三寶,所以見出家眾到城裡來乞食,不僅自己不肯布施,還阻止他人修福,說出家眾不事生產,只仰賴別人布施,如果今天布施給他們,日後一定還會再來托缽乞食。因為這樣的惡行及錯誤知見,以致今日墮於餓鬼道中。」
目連尊者告訴餓鬼:「我會轉告你們的家人,請他們共同設齋供養佛陀及僧眾,希望到時候你們一定要來參加。」
五百餓鬼回答:「我們如今墮為餓鬼,身形枯槁,肚子像山一樣大,咽喉卻像針一樣小,頭髮如刀劍般纏刺全身,每一個關節都像火在燒一般痛苦,四處奔走只為求取一些食物,但都不能如願。如果看見美味的食物,飛奔而去,食物也會變成膿血。唉!我們這樣的身形,怎麼參加大齋會呢?」
目連尊者於是將餓鬼們的遭遇告訴他們的家人,大家聽了都很難過,決定共同設齋供養佛陀及僧眾,為五百餓鬼培植福德。到了齋會當天,目連尊者入到禪定當中,想觀察這些餓鬼身在何處?但是,遍尋三千大千世界都找不到這些餓鬼,目連尊者覺得很奇怪,決定前往請示佛陀。
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這些餓鬼被業風吹散,不是羅漢的神通力所能看見的,但是由於設齋供養的功德,令他們罪垢除滅,因此,可仗佛陀之力使之現身。於是,佛陀以神通力令這些餓鬼來到王舍城,城裡的人看見餓鬼們的相貌,頓時發起捨離慳貪、厭惡生死的心念,有證得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者,亦有發辟支佛心、無上菩提心者。
接著,佛陀為五百餓鬼開示慳貪的過失及布施的功德,大眾因而深生敬信。當天夜裡,五百餓鬼即命終,投生至忉利天。五百天人觀察自己過去生的因緣,知道是承蒙目連尊者為他們設齋供養佛陀及僧眾的功德,才使他們福德增長,由餓鬼身轉為天人身,於是頂戴天冠,身配瓔珞,持著香花,來到人間,供養佛陀及目連尊者。
供養完畢,坐在一旁,聽聞佛法,心開意解,各獲法益,繞佛三匝後,回到天上。佛陀告訴在場大眾,剛才的五百位天人就是當初那五百名餓鬼。大眾聽了,深生歡喜,萬分讚歎,對三寶更增信心。
典故摘自:《撰集百緣經.卷五》
省思
唐朝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感得天人送食,道宣律師問天人:「人間何種功德最大?」天人回答:「齋僧功德最大。」近代禪宗巨擘虛雲老和尚也說:「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以清淨心供養三寶,能為自己及先亡廣植福德資糧,濟度群靈,功德不可思議。
文章來源:中台世界
一時妄語,墮大地獄,五百世無眼耳鼻舌四肢 佛陀時代,舍衛國誕生了一個長相奇怪的男嬰,沒有眼睛、耳朵的他,雖有嘴巴卻沒有舌頭,雖沒有四肢,卻有男根。因此,他的家人為他命名為「曼慈毗梨」。
曼慈毗梨出生前,父親便往生了,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五個聰明美麗的姐姐。依照舍衛國的法津規定,家產只有男丁可以繼承。因此,曼慈毗梨一出生便繼承了父親龐大的遺產。
鄰近的長者聽到曼慈毗梨的事覺得很奇怪:「一個人無眼耳舌及手足,但一出生就能繼承龐大的家產,這當中必有特殊的因緣。」於是這位長者就和曼慈毗梨的姐姐到祇樹給孤獨園請示佛陀。佛即為大眾開示:
過去有二位大長者兄弟,哥哥叫檀若世質,弟弟為尸羅世質。哥哥從小就忠信誠實,心地十分仁厚,常常救濟貧苦無依的人,全國都知道他的美名。國王因為他的德行,命他為大法官。當時的國家法律,借貸不用借據,而是要到法官面前,請法官作證。長久以來,所有的案件,檀若世質都評判得非常公正。
弟弟尸羅世質到老年,才有一個兒子。一天,他帶著小兒子來找檀若世質,他說:「哥哥!前幾天,我借了許多錢給一個商人,幫助他入海採寶,如果他得寶而返,理當還我錢。但我年紀大了,擔心哪天往生了,無法索討這筆錢,所以今天特來請你作證,記得要讓那位商人將錢還給我的小兒子。」
沒多久,尸羅世質過世了。入海採寶的商人因遇到船難,一無所得地回來,小兒子看到他落魄的樣子,不忍心向他要錢。後來,商人再度入海採寶,這次是滿載寶物而歸,一下子變成了富翁。他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想了一個逃債的詭計。
首先,他拿了一個價值十萬的寶珠到法官家找法官夫人,告訴她說:「如果妳能幫我說服檀若世質,請他證明沒有借錢一事,我就把寶珠送給妳。」檀若世質聽到妻子的傳話,一口便回絕了。第二天,商人知道事情沒有成功,又帶了一個更美、價值二十萬的寶珠誘惑法官夫人:「事成之後,你不僅可以拿到寶珠,我再給你三十萬金。您算一算,如果我這些錢全部還給你的姪兒,你一毛錢也拿不到。」
到了晚上,檀若世質回家了,夫人因為貪愛寶珠,又再度向他要求。檀若世質說:「我因為公正信用,才能擔任法官,一旦作了偽證,現世不被世人所信,死後還要受無量劫的苦呢!」夫人見他不願意,便哭著說:「我和你夫妻一場,連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到,我乾脆死了算了。你如果不從,我就先殺了兒子再自殺!」檀若世質非常疼愛他唯一的兒子,聽到妻子的要脅,好像有東西哽在喉嚨裡,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左右為難。他想:「如果孩子死了,我的財產將由誰來繼承呢?但若說了妄語,又會被世人唾棄,來世還要受無量之苦……」掙扎了許久,為了心愛的妻兒與財產,檀若世質妥協了。
商人得知計謀成功,便穿著華麗的衣服,騎著裝飾寶物的大象進到城裡。尸羅世質的小兒子看到,便去找商人還錢,想不到商人竟厚著臉皮說:「我沒有欠你錢啊!有人可以證明嗎?如果有人證明,我一定還。」於是小兒子就拉著商人去找伯父討公道。小兒子告訴法官伯父:「我父親之前借錢給商人時,有伯父您親自作證!」想不到,法官檀若世質竟說:「我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
尸羅世質的小兒子滿懷委屈,對於伯父的背信忘義耿耿於懷。
故事說到這裡,佛陀告訴大眾:「你們知道當時的法官是誰嗎?即是今日無耳無目渾沌無知的曼慈毗梨。由於當時打妄語,故墮大地獄,受盡痛苦;結束地獄之苦後,亦於五百世中,受此殘缺之身的果報。但也因為他喜好布施,得生富豪之家為財主。善惡業報,雖久不敗,你們要常行精進,收攝身口意,不要任意造惡啊!」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五》
省思
檀若世質因為一時是非不明,無信無義,故作妄語,方受此身。為什麼他一世忠信最後卻毀譽背信呢?即是因為我執貪愛,執著情愛、財產,故犯下大錯。所以佛陀勸導大眾,應時時刻刻注意收攝自己的身口意,切莫一時大意、造罪受苦。
摘自:中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