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㉘】六和敬

文/星雲大師

自古以來,聖賢們一直都很重視「人和」,例如儒家主張「以和為貴」、「和氣致祥」、「和顏悅色」、「和而不流」等;佛門裡常說:「叢林以無事為興隆。」人和,才能無事。僧團裡,平時依「六和敬」來維繫人事的和諧、往來與運作。所以出家人又稱「和尚」,即「以和為尚」。

佛教的僧團裡,彼此在相處上、見解上、生活上,乃至修道等各方面,都要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因為有此共識與實踐,因此能夠和樂清淨、和合無諍。

所謂「和合」,指的就是「理和」與「事和」,即僧眾在真理與行事方面都能和諧相處的意思。「六和」即:

第一、見和同解:即思想的統一。就是大家的思想、見解要有共識,意見不同,相處、共事會障礙重重,所以見解要和,要建立共識。

第二、戒和同修:即法制的平等

。對於戒律、規矩,大家都是一樣平等的共同守持戒法,沒有特權,也就是在法律上人人平等。

第三、利和同均:即經濟的均衡、共享。寺院僧團的生活所需都是平均分配,不分職務高低,人人享有的權利是均等的。

第四、意和同悅:即心意的和諧。大家共同住在一起,要有禮貌、有威儀,相互和平、尊重,和諧共處。

第五、口和無諍:即語言的喜悅。大家沒有爭論、吵架,人我之間說的都是叢林的語言,比方說,「請問法師上下」、「請長老開示」、「學人不敢當」、「學人慚愧、苦惱,請多賜教」,彼此有佛法就不會有爭論。

第六、身和同住:即居住的安樂。在寺院裡,大家都是共同生活,都為歡喜來修行,用歡喜心和大家在一起。

六和敬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意和同悅、口和無諍、身和同住是和合的表現。我覺得「和」很好,每一個人穿的衣服,顏色雖然各有不同,但和諧就漂亮;五官外貌雖然不一,和諧就美麗;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同,但只要各司其職,和諧就健康。

僧團因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樂清淨。廣義而言,一個家庭若能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諍、美滿快樂;一個團體若能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發揮團體的力量;一個社會若能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成為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一個國家若能行持「六和敬」,就能成為一個富強康樂的禮儀之邦。

六和敬也是世間的「和諧六法」,人人能奉行,社會自然能和諧無諍,國家必然能安定與富足。

法同舍

佛法,一般人都把它當作是經書,當成道理,甚至把它當作講經,才叫弘揚佛法。佛法在哪裡?在藏經樓上,不能普及大眾啊。佛法在哪裡?在老和尚的心裡,人家也不知道啊。佛法在哪裡?在深山寺廟裡,人家也不容易求得啊!佛法究竟在哪裡?

佛法,在世間的虛空之中,萬有萬象的世界都是佛法;甚至於一切有生命的、有生機的,所謂「青青翠竹皆是妙諦,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我們說它都有佛法。所有佛法,就是佛說的道理,可以解脫煩惱、痛苦,可以增加智慧、增加對自己的依靠,所以佛陀叫我們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你能可以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就是佛法。也不要把佛法當作是什麼抽象的道理,要把它當作是虛空、無相的真理。佛法的內容,也有種種的層次,世間有世間法,出世間有出世間法;做信徒的有在家法,出家僧眾有僧伽法。所以像戒律,就等同法律;像佛經的道理,一句話都可以做為老師,那都是法。

法同舍,就是佛法跟我住的房子一樣。我們住在哪裡?你說住在洋房裡面、住在高樓裡面、住在公寓裡面,但它沒有佛法。所謂「三界如火宅」,你住在五欲六塵的世間,如同住在火窟裡一樣,不能得度。你必須住到佛法的家園裡面來,因此有信仰的人,信仰就是房屋;你經常誦經,經書就是你的房子。

所以「法同舍」意思是,佛法就是我的家,就是我的房舍,我住在佛法裡,以法為家。講了很多的佛法,你也不知道對你的重要;講到你有一個家,家對你就重要了。所謂「金角落、銀角落,不及自己一個窮角落」,雖然佛法是無邊、無限、無量的,假如我能得到一點佛法,是我的,我就有受用。就像一塊錢也能買一個燒餅,充當一餐,就能止住飢餓。

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任何一法,只要你會用,只要你懂得去實踐,你都能得度的。比如日常生活中以慈悲的語言應人,用慈悲的眼光看人,用慈悲的面孔待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只要會用,都能獲得自在。

法是我的家,我可愛的甜蜜家庭。我有了佛法做為生命成長、安住的家園,這就是「以法為家」,就是「法同舍」的意義。

諦聽

在佛教裡面,有一句話說:「佛法清淨在音聞。」因此經典的開頭,都是說「如是我聞」。現在的佛教徒,也總是說:我們到哪裡去「聽」經、到哪裡去「聞」法,很少聽到說,到哪裡去「寫」經、到哪裡去「看」經。當然,寫經也可以,看經也可以,不過,就是不如聽經聞法那麼樣的普遍。

《金剛經》裡面,須菩提向佛陀請法,佛陀就告訴須菩提: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你要諦聽!諦聽!

所謂「諦聽」,意思就是:你要用心聽、注意聽,聽後還要用心思惟、記憶。除了「諦聽」以外,還要學會全聽、兼聽、善聽;聽話不能斷章取義,要能全聽,還要兼聽,也就是要多方面的聽,不能偏聽,要懂得往好處想,這就是善聽。所以經典說,要以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

但是,如果我在講說,你卻沒有認真的聽,就等於印刷機,不好的印刷機印出的文字圖片就會很模糊,或者印不上去;又如再好的種子,沒有播在良田土地裡,就會雜草叢生,或者撒在道路上,就不能成長。因此,聞法、聽聞,你不能只聽一,不聽二,不能把聽聞的道理執著、妄自解釋,這都是辜負了佛法的好意,你要對佛法有真正的信心。

對的,你要常常去聽經聞法,要諦聽、諦聽。但是現在的人,不懂得「諦聽」的重要,等於學生在課堂裡沒有很認真地的聽老師講課,法水沒有灌注到他的心田裡,要考試了,怎麼回答得出答案呢?所以,會聽的學生,就會考試;懂得「諦聽」的信徒,對真理就容易契合、了解。

對於今日信徒去聽聞佛法的心態,也有待商榷。現在很多的人,你問他:「到哪裡去?」「我去聽經。」「講的什麼呢?」「哎呀!我沒注意,也記不得了。」記不得,代表大法沒有在你的心田裡面生根;不能在你的心田裡生根,就不能生長,你就是聽經聞法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今天學佛法的人,不是只做表面的形象,你要真正的誠心誠意,遇到有聽經聞法的機會,就要諦聽、諦聽,才有功用啊! 於 4月 30, 2023 沒有留言: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Twitter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