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往生」與「了生死」的意義為何?兩者有何差別?

往生是約此界的臨終,往生極樂世界說。本來死後受生,或由此到彼,往生的力量不一,最一般的是業力。有天的業生天界,有人的業生人間……。六道眾生,皆以業力而受生。在這以上的,還有願力,通力,如沒有人間業的天,可以到人間,他來是憑藉神通的力量。下生以後,現有人間的身體,借取欲界的鼻舌識而起用;不過天人的身體光明,物質組合得極為微妙。同樣的,我們修得了神通力,也可生到上界。現在的生淨土,不是通力,而是願力。以一心不亂為主因,使心淨定,再由眾生的願與阿彌陀佛的願相攝相引,便得往生淨土……。

今日有些弘揚淨土者,說到了生死,以為就是念佛,以念佛為了生死的代名詞,這是堵塞了佛法無邊法門。其實了生死,豈止念佛一門?而且,了生死與往生,應該是二回事,這中間還有一段的距離。把往生看作了生死,在思想上有點混亂。

生死,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生死相續;了生死,不是明了生死,而是說徹底解決了生死,不再在生死中往來輪迴。生死是苦果,從煩惱、業而來,有煩惱即作業,作業即感苦果,惑、業、苦三,流轉如環。煩惱的根本是我見,或說無明,不達我法性空,執我執法的煩惱是生死的根本,有煩惱可以引起種種善惡業,有業必有果。生死是這麼一回事,要了生死,必破除生死的根本,通達無我性,徹見真實理;我法執不起,煩惱根本便斷。煩惱一斷,剩有業力,沒有煩惱的潤澤,慢慢的即失去時效而不起作用,不感生死。了生死,無論在大小乘都是一樣,只有淺深的差別,大原則是不會例外的。

依此來說,往生淨土還沒有見真理,斷煩惱。煩惱既未斷,何得了生死呢?所以往生並不就是了生死,如說他了生死,那是說將來一定可以了,不是現在已經了了。生到淨土,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緣具足,精進修學,展轉增上,得不退轉,決定可達了生死的目的,只是時間的遲早而已。所以說往生淨土能了生死,那是因中說果。如人從十三層高樓跳下,在未落地前,說他跌死,那是說他落地後必定死。在空中時,事實上還沒有死,雖還未死,不妨作如此說,因為他死定了。《法華經》的「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與《寶雲經》所說:「一念釋迦牟尼佛,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都是因中說果。有此念佛因緣,久久修學,必能了脫。不但這是依一般的往生說,還沒有了生死;就是上品上生,也要往生以後,花開見佛,悟無生忍,這才破無明,斷除生死根本。故往生與了生死,是截然二事,不能看作同一。這樣把往生與了生死的內容,分析清楚,即與一切教理相應。若是過分高推──往生即了生死,則與無量教理而相違礙。以往生為了生死,對於教理無認識的,尚無所謂;若對佛法有素養的人,聽之反起疑惑,反於淨土而生障礙。

 



如何理解佛教所說的“夢幻泡影”

文/@釋小白小和尚

  人生是一場夢嗎?   

夢幻泡影是佛教用語,意指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後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佛陀講法完畢,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