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

八折誦經

星 雲

有一個兒子,因為父親去世,所以就去寺裡請佛光禪師為他的父親誦經超度,禪師於是為他籌備香花水果之類的供品,並為亡者誦經。

 這位孝子顧慮誦經費用,不停地問佛光禪師誦一卷《阿彌陀經》要多少錢?佛光禪師看不慣這位孝子慳吝不舍的態度,就不客氣地答道:“誦一卷《阿彌陀經》需要十兩銀子。”

 孝子不以為然,就討價還價說:“禪師,十兩銀子太貴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兩如何?”

 禪師點頭道:“好吧!”

 誦經佛事如法地進行當中,孝子聽到禪師念念有詞道:“十方諸佛菩薩、請將今天誦經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亡者,讓他能往生東方世界。”

 這位孝子聽了就向禪師抗議道:“不對呀!禪師,我只聽說過人故世以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聽說往生到東方世界呀!”

 禪師說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十兩銀子,你堅持要八折計算,只好東方世界去啦!”

 孝子不得已地說道:“我再加二兩好了,你還是讓我父親往生西方世界吧!”

 這時在棺木中的亡者,忍不住大聲的罵兒子道:“你這個不肖子,為了省二兩銀子,害你的老子一下子到東方,一下子到西方,讓我東奔西跑,跑的好辛苦啊!”

(評語):佛法不是商品,不應該以商業行為討價還價。佛經上說:“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同樣十塊錢(事)的施捨,同為受者(田)的價值不同,根據發意(心)大小結果就千差萬別了。佛法無價,不能以金錢多少來決定功德的大小,只有依發心的真妄、大小,才能分出功德的勝劣!

摘自《星雲禪話》

嘎瑪仁波切:藏傳佛教五大派別

蓮花生大士
  不少人都會有疑問,佛教為什麼那麼多派別?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金剛乘佛教。各教派裡還會有很多分支,內地有八大宗: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的不同需求應運而生。         
  密法,從來不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密法傳入中原,比傳入藏區早很多,唐朝時期,內地修學密法盛行,已經有部分傳到了日本,現代人稱之為“唐密”,而唐朝時,藏傳佛教還在萌芽中。密法,不是藏族人創造的,是佛陀親自傳授給兒子羅睺羅(被稱為“密行第一”),至今也已傳承了2500多年。          
  藏傳佛教主要有寧瑪派、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噶當派、覺囊派等。         
  甯瑪派,唐太宗時期,吐蕃開始信仰佛教,後由藏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將密法傳入藏地,是整個藏傳佛教的基礎。“甯瑪”為古、舊之意。因出家人戴紅色帽子,被稱為紅教。寧瑪派有出家和在家兩種修行制度,出家眾嚴守出家戒律;瑜伽士屬在家居士,從小像出家眾一樣修行,並不剃度出家,稱為“密咒師”,可參加寺廟部分宗教活動。這兩種制度的修行人均被尊稱為“喇嘛”。大圓滿法,是寧瑪派獨有的尋求解脫及成佛的伏藏法門。寧瑪派教義的九乘次弟涵蓋所有小乘、大乘佛法。修行體系以九乘次第(顯教三部、金剛乘外三密、金剛乘內三密)為主,大圓滿法為最究竟的法門。         
  薩迦派,藏語意為灰土。該派創始於1073年,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在元朝政府的護持下,薩迦五祖八思巴,被封為“帝師”,建立西藏地方薩迦政權,為藏傳佛教“政教合一”統治之始。八思巴還奉忽必烈之命創制“蒙古新字”,流通蒙古全境。薩迦派主修“道果法”為薩迦派不共之法門。        
   噶舉派,於11世紀發展起來,始創者為瑪爾巴羅紮大師(瑪爾巴譯師),經密勒日巴大瑜伽士的繼承,廣傳至今。“噶舉”有語旨相傳之意,因瑪爾巴大師為瑜伽士,身披瑜伽士的白色袈裟,故稱“白教”。噶舉派有四大八小支,共十二個派系。明朝永樂皇帝邀請五世噶瑪巴進京,成為弟子後封噶瑪巴為“大寶法王”,噶瑪噶舉為噶舉派四大支派中其中一支,自此噶瑪噶舉得到發展。噶舉派主修大手印法,並有顯密之分,分別為修心和修身法門。        
   格魯派,藏語意為善律,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亦稱為行善派。誕生于青海塔爾寺的高僧——宗喀巴大師重新整頓寺院,嚴明戒律,在十四世紀創立格魯派,由於此派僧人所著袈裟和僧帽均為黃色,故稱之為黃教。宗喀巴的傳承弟子中以五世達賴和班禪大師最為有名,1652年35歲的五世達賴在清順治皇帝接連四次邀請之後,清朝官員三千眾隨行進京弘法,並于返藏前獲順治帝冊封;1647年班禪四世被順治授與“金剛上師”;1713年康熙皇帝敕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格魯派在修行上採取“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止觀兼重,強調先顯後密的修習次第和顯密兼修的方法。       
    噶當派,創建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 15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噶當派逐漸併入格魯派。噶當派主張先顯後密,主修阿底峽尊者所傳“三士道”。         
  覺囊派,主張以“他空見”解釋時輪。覺囊寺是西元13世紀時建立的,創建人袞邦•吐吉尊追是藏傳佛教偉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後來獨成一派,因為傳教中心在覺囊,所以被稱為覺囊派。 覺囊派的教義與藏傳佛教其他派的一些主張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覺囊派屬於顯密兼修,以時輪六支瑜伽為主。        
   很多人一聽藏區有紅教、白教、黃教、花教,覺得非常複雜。其實在藏區,原本沒有這種稱呼,是內地人辨認叫起來方 便,才如此流傳開來。不同的派別,皆因眾生根器不同,需求差異,實則殊路同歸,百川歸海,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念誦梵唄、修行的重點及細節上,有所不同。 在最終修行的果位上,顯與密完全沒有差別,完全一樣。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顯與密均強調出離心、菩提心等修法,但密法具有完整而系統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 修持方法,引領行者迅速趨入核心與重點,破除所有的執著,從而即生成就。無論修持禪宗、淨土宗、還是密法,大家都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是經由修學佛 陀的教法,最終抵達彼岸,都是同一個派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為了自利利他的佛教傳承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