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 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 生才示現吃肉,以掩蓋聖人之本。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祖師開示,以正其訛。
1、《印光法師文鈔續 編復楊樹枝居士書四》中說:「須知傳揚佛法之人,必須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見志公,濟顛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濟顛並未膺宏揚佛法之職,不過遇境逢緣,特為指示佛法之不思議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職者,萬萬不可學也。而且彼吃了死的,會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連原樣的一片一塊也吐不出,好妄 學,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類。況彼魔子是魔王眷屬,完全不是佛法乎。」
2、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龐契 貞書:「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 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 學他?《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雲有八本,多後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義均好,所敘之事,乃當日實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學,便是妄毀。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之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 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損矣。祈洞察是幸。」
3、文鈔續編捲上復楊慧昌居士書三(原名宇昌):「濟顛,則不守清規,顯 大神通。若謹守清規而顯神通,則不能在世間住矣。唯藉此瘋瘋顛顛,以令人疑信相參,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議,以生正信心耳。世之無知無恥之人,從而學之,何不學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學喝酒醉臥數日,而百千根大木,從井中運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裝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種不思議事,唯此種人行之,則 無礙。若謹守規矩之人行之,必定當下去世。否則,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4、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第七日論大妄語罪及佛大孝與 致知格物老實念佛等:「又有一類人說,我之食牛羊雞鴨等肉,為欲度脫彼等耳。此說不但顯教無之,即密教亦無之。若果有濟顛之神通,未為不可。不然,邪說誤人,自取罪過,極無廉無恥之輩,乃敢作是說耳。學佛者,須明白自己之身份力量,不可妄自誇大,至囑至囑。梁時,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 露。該山年有例會,屆時眾皆大吃大喝,殺生無算,道香屢勸不聽。是年,乃於山門掘一大坑,謂眾曰,汝等既得飽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眾應之,於是亦大醉飽,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飛者飛去,走者走去,魚蝦水族,吐滿一坑。眾大驚畏服,遂永戒殺。道香旋因聞志公之語,當即化去。(有蜀人,在京謁志公。志 公問,何處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貴賤。曰,很賤。志公曰,已為人賤,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對香述志公語。香聞此語,即便化去。)須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顯示神通,當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煩惱耳。否則須如濟公之瘋顛無狀,令人疑信不決,方可。」
註釋:
1)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根據《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天花藏主人編次)載,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隻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一隻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神仙也難知道,濟公指出,不承認,濟公於是到階前吐出兩隻鴿子,其中一隻少一個翅膀。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 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根據《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記載,淨慈寺遭火燒燬,重建需要大木頭,浙江沒有,濟公答應去四川化緣,結果醉臥三日,將大木頭走海路運到錢塘江,又運到寺內井裡。又喝酒後在殿內嘔吐,別人以為是嘔吐,實際上是給大殿佛像裝金,結果監寺少買一壺酒,又提前打開殿門,使一個佛像的胳膊一尺 沒有裝上金。方丈罰監寺出錢買金子補上,但總不能與濟公所裝天然合一。
佛前的供品 有什麼深意
供佛像
供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報恩
一切眾生於我們都有恩,恩德最大的無過於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接受佛菩薩教誨,這才真正覺悟,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供養佛菩薩是紀念老師,感恩不忘。
第二意思最重要:見賢思齊
佛是凡夫修成的,供養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學習,也要成佛。要學佛的存心立願,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樣樣向佛學習。不能把佛菩薩當神明看待,那就迷信了,就錯了,就把佛教變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供品是教學工具
香:香表信,代表戒定真香,見到香,聞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學的目的。
燈:象徵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每個人都要有奉獻精神,捨己為人,為社會服務。燈也代表智慧光明。
水:佛前供一杯水,要想到我們的心象水一樣清淨、平等。
花果:佛前供花果,代表修善因,得善果。提醒我們要深信因果,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阿彌陀佛:光明、智慧
阿彌陀佛是印度梵語,翻成中文是“無量覺”,是光壽無量的意思。我們見面的第一句話:阿彌陀佛,是祝你長壽、光明、智慧,也是提醒你要警覺,放下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大公無私的對待一切人、事、物。因此,阿彌陀佛這句話含義深刻圓滿,包含正義光明的心地,健康長壽和幸福美滿。
釋迦牟尼佛:慈悲、清淨
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報恩的意思最重。他是佛陀教育的創始人,第一代表尊師重道,第二是名號表法。
這個世間人毛病多,病根有兩條:一是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佛在名號上用釋迦是梵語,翻成中文是仁慈的意思,教我們對一切眾生要仁慈;
第二個毛病是自己心不清淨,所以佛用牟尼,意思是清淨,告訴我們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
彌勒菩薩:喜悅、包容
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古代時布袋和尚的形象,滿臉笑容,大腹便便,表法的意思特別明顯,生平等心現喜悅相,彌勒菩薩教導人們要拓開心量,包容一切,量大福大,才能快樂自在。
地藏菩薩:孝敬、寶藏
地藏菩薩:地是心地,藏是寶藏。
人們心地裡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怎樣開發出來呢?依靠孝敬,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是開採心地寶藏的唯一方法。因此,地藏菩薩表孝敬,地藏菩薩本願經被稱之為佛門孝經。
觀音菩薩:平等、慈悲
觀音菩薩:把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擴展到對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是觀音菩薩表法的重要意義。
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對待一切眾生。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彼此,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永無間斷。
文殊菩薩:智慧、理性
文殊菩薩:慈悲,孝敬,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理性。文殊菩薩代表理性,代表智慧。
普賢菩薩:實踐、實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