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提國有國王名叫優達,他統領有方,因國家殷富,人民蕃盛。國王有二萬夫人,而他最寵愛第一夫人,名叫月明,月明夫人容儀端正,得王愛敬,可惜近半年來,體氣漸弱,彷彿快撐不下去了,國王非常憂慼。
有一次佛和阿難從舍衛提城到婆羅門城,當時婆羅門城王信仰外道。聽說佛要來,就下了一道命令:給佛食物或者和佛說話都要罰五百文錢。
佛與阿難,行舍衛國,曠野之中,見有伏藏(土中埋伏寶藏)。佛告阿難,是大毒蛇。阿難白佛,是惡毒蛇。
月明夫人說:「大王何故悶悶不樂?」
國王說:「看妳命在旦夕,我捨不得所以憂愁啊!」
月明夫人說:「人有生就有死,這是千古不變的,何必憂愁呢?若您其為我好,願放我出家修行!」
「好!就讓妳修道去!如果妳出家,即使還沒修成,命終必定會生天上,這時妳還要來和我見面,這樣我便允許妳出家。」
月明答應了國王,即刻出家,但因她曾是國中第一夫人,常常有人來探視問訊供養,妨礙清修,因此她便不定居一處,遊行各國,乞食養身,安禪養心,從出家後到滿六月,由於持戒清淨,心心厭患世間,很快證得阿那含果,此時她的壽命也終一了了,便生到色界天。
天人觀察因緣,知道和國王有宿約,該赴本誓,但是王沈溺在五欲之中,直接見面,恐難感化,於是變作大剎身,衣毛振豎,手拿五尺長刀,在國王臥室不遠的空中現身,國王一見,害怕非常。
羅剎說:「你雖然擁有千萬的兵馬,此時此刻只怕全用不上力,死期已到,你要怎麼辨?」
「我如今也沒什麼能耐,只靠我平生所做的善事,但願能託生善道。」
「看來也只有這個最可靠了。」
「你是什麼神,為什麼要來害我?」
「我是月明夫人,由於您放我出家,我如今已脫離欲界,生在色界天,特地履行舊約,回來看您。」
「雖這麼說,總教我難以相信,除非妳恢復舊日的一人於是化變往昔的身形,衣裳服飾一如舊日,站在國,國王見了勾起舊情,伸手就要捉她,月明瞬間上昇為國王說法:
人身不長久,猶如朝露,口出則滅,看那盛年華色轉所吞,諸根漸漸朽邁,目視不明,耳聽不聰,手腳不形敗朽,就如同那釀涌所剩的槽粕,一無可取。只有生死無常緊緊跟隨,加上心有三毒的惱熱,身有生死無常緊緊跟隨著,加上心有三毒的惱熱,身有寒熱飢渴的逼迫,其是眾苦交煎。即使富有一國,妻妾子女乃至滿朝文武大臣,到臨死的著時候,沒有一個可以相隨。國王您是有智慧的人,何不起厭離心出家求道呢?」
國王果然善心生起,讓位給太子,捨離五欲,投拜迦旃延為師,剃度出家。時人以為他能捨棄大榮華富貴,求其正道,非常難能希有,於是臣吏人民多來供養、問訊、探視,這又擾亂了清修,於是他也遊行乞食,隨緣而修,一日來到摩竭國,得親預釋迦牟尼佛的法筵,佛為他說法,他馬上證得阿羅漢果位。
又一天他持著瓦缽,進入王舍城,乞得一缽宿飯,還回林間,在樹下進食的時候,剛好沙瓶王出遊也到林下,向他問訊說:「你本是堂堂一個之君,出出入入多少人隨從侍候,今天卻成了乞丐,獨行獨食,多麼孤單乏味啊!還是恢復你本來面目,跟我一起走,我將國土分一半給你。」
道人說:「我原來的國家是大國,聚落人民蕃盛,為何要捨大就小呢?」
瓶沙王說:「你本來餐餐吃的,都是用珍妙寶器盛放的千百種上味飲食,如今吃的是粗糙瓦缽盛置的隔夜宿飯剩菜、難道不難過嗎?你本來勇士精兵擁護圍繞,現在獨自一人在這荒涼曠野,難道不害怕嗎?你本來住深宮畫棟雕樑之中,滿耳滿眼是后妃佳妙的容顏,妓樂可人的聲音,坐的是寶床,敷設的是細褥,今天獨宿在荒郊山野,坐的臥的,只有幾把枯朽的野草,難道不覺得苦嗎?」
道人說:「我如今少欲知足,無所貪樂。」
瓶沙王說:「你真是可憐!」
道人說:「是你可憐,不是我可憐,你知道嗎?你被五欲六塵緊緊纏縛著,又被恩情貪愛驅使著,一刻也不得自由,那像我心中一無罣礙,自在快樂!」
瓶沙王聽了默然無言,即便離去了。
維摩經注中有云:從前有一個人,得罪了國王,國王令罪象驅趕他,他走投無路,於是朝一口枯井跳下,在枯井的半途,幸而抓到了一把腐草,稍得暫懸在半空中,仔細一看,下面有惡龍正向他吐著毒氣,而身旁盤有五條毒蛇,也昂首信舌,急著想咬他一口,更可怕的是,竟有兩隻老鼠不斷的啃咬著這把腐草,眼見草根不久就要斷了,而上頭的大象更是用盡辨法要來擄攫他。巧的是井旁有一棵樹,由樹上有蜜滴落下來,正落在他口中,由於這蜜實在香甜非常,這人貪著美味,一時竟忘記了恐怖,不求出離。這故事中說的井,就好比生死,大象好比無常,毒龍就是惡道,五毒蛇比喻五陰,腐草比喻命根老鼠比喻日月光陰,蜜滴比喻是五欲。
五濁惡世,就是這般的險象環繞,更顯得出苦的佛法多麼珍貴!我們今生得聞佛法,宿世的善根都深不可測。尤其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法筵中 ── 即使是末法,得聞大乘佛法,因緣都不是偶然,這都早在塵點劫前,釋迦牟尼佛因地中為王子,代大通智勝佛複講法華時,已為我們敷設了因緣,可惜的是塵點劫前種下的善根,一番番我們仍淪落到如今,這麼多生以來,為五欲六塵纏縛而捨身受身,屍骨累積起來,高逾大山;為愛別離所流的淚水,積聚起來,多過四大海水,而 ── 今生能否超脫生死,以報佛恩呢?(明倫月刊260期)
鷹鴉相爭
有一隻烏鴉,銜著一塊臭肉,停在樹上休息。忽然,後面飛來許多老鷹,爭著搶奪烏鴉嘴上的肉。
雙方各不相讓,凶狠的打了起來。
這時佛陀正好帶著弟子路經此地,看到了鴉鷹爭奪的情形,弟子很慨嘆道:
「真可憐啊!為了一塊臭肉,爭得你死我活。看來,是要爭到同歸于盡方才罷休!」
佛陀聽了弟子的話道:
「世間的財寶,在聖者的眼中,也如同那塊臭肉一樣,大家也搶得難捨難分。佛法到了末法時期,眾生根器薄弱,對於聖道很少修持,僧俗弟子,為了爭奪產業,也不就像這些鷹爭搶臭肉一樣嗎?」(明倫月刊 84期)
小施報多
佛一來,進到城裹乞食,全城的人都把門關起來,佛和阿難空手出來。看到一個老婢拿著破碗,裝著已經發臭的洗米水,出來倒掉。她看到佛莊嚴的相貌,拿著空缽走來,想要布施,佛知道她的心意。就把缽拿出來,老婢很誠心地拿來布施,佛接受了,就對阿難說:「這老婢肯布施,將來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間受福快樂無窮,不墮落惡道,後來能得男身,出家修行,成辟支佛。」
旁邊有一個婆羅門聽到了,就對佛說:「你是淨飯王的太子,怎麼為了得到食物而說妄語?」佛立刻把舌頭伸出來,不但蓋住整個臉而且一直到頭髮邊,說:「你看過像這樣的人說妄語嗎?」婆羅門說:「如果舌頭能蓋住鼻子都不會說妄語,何況舌頭可蓋到頭髮邊呢?」就生信心,而對佛說:「我真不了解為什麼小小的布施能得到那麼多的福報?」佛就告訴他說:
「你曾經見過什麼希奇的事嗎?」婆羅門說:「我曾經見過尼拘陀樹的樹蔭能遮蓋五百輛車。」佛問:「樹的種子有多大?」他回答說:「只像芥子的三分之一大。」佛又說:「誰相信?」婆羅門說:「我親眼見到的不是亂說的,這是事實。」佛說:「我看到這女子誠心供養佛,所以能得大福報;也像這棵樹種子小而樹蔭大。」當時婆羅門心裏開悟,向佛懺悔。佛為他說法,得須陀洹果。他立刻舉手,大聲向全城的人說:「妳們大家!甘露門開怎麼不出來?」大家聽了,都拿五百文錢給王,請佛來供養,王就取消命令,和各大臣一起歸依佛,佛為他們說法,都得道果。
由這段因緣可知道,如來所說的沒有虛妄,善惡果報一點也不錯,眾生都應當相信。
(明倫月刊96期)
田中伏藏
爾時田中有耕人,聞佛阿難說有毒蛇。即往視之,見真金聚。取歸驟富。王知糾舉繫於獄中。先所得金,既已用盡,猶不得免。將加刑責。其人唱言,惡毒蛇阿難,大毒蛇世尊。
王聞喚問,何言毒蛇。其人白王:
「我於往日,在田耕種。聞佛阿難說言毒蛇。往視得金,今實毒蛇。而說偈言:
諸佛語無二,說為大毒蛇。
惡毒蛇勢力,我今始證之。
於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
我今臨危難,是故稱佛語。
毒蛇之所螫,止及於一身。
財寶毒蛇螫,盡及家眷屬。
我謂得大利,而反獲衰惱。」
王聞偈已,深知是人信解佛語。即說偈言:
汝今能信敬,悲愍之大僊。
所說語真實,未曾有二言。
先所伏藏財,盡以用還汝。
更復以財寶,而以供養汝。 (明倫月刊105期)<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是誰可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
-
發生在民國六十年間一則頗為傳奇的事件,不管是不是所謂的報應,裡頭的故事確實值得一些擅於偷雞摸狗的司法人員做為參考和警惕。 事情的發生是在該年八月的某一天晚上,時間大約十二點左右,位在台北縣樹林鎮的一處廢墟空屋內突然傳來女孩子呼救的慘叫聲,不過才短短的幾分鐘就停止了,接著只見三...
-
一、彌勒菩薩:包容、歡喜 我們一進天王殿,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正當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麼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麼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