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 星期一

宣化上人用神通開示的宿世因果因緣

宣化上人經常在講法時用宿命通隨緣開示一些前因後果,以令弟子們和大眾深信因果輪回之理,如兩只鴿子的因緣、青花蛇、病女和屠夫、鸚鵡的因緣等。

1、鴿子因緣
1968年三藩市佛教講堂放生法會放了38只鴿子,有兩隻始終不肯走,而且常參加講堂的活動,上人在解釋這兩只鴿子是他唐朝(公元750年)的兩個出家弟子時,落淚了。上人為它們分別取名『七菩提分』和『十二因緣』,『七菩提分』性格溫和,『十二因緣』則十分急躁,常用翅膀拍打以悲智來教化他的上人。

2、病女和屠夫的因緣
一九八八年冬,上宣下化上人率領『萬佛聖城法界大學訪問團』第三次到馬來西亞弘法。 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人南下到叭株吧轄,在覺慧禪寺接見信眾。果然不出所料,在四十多名求見上人的信眾中,都是有病要求上人加持的。其中有一名十一、二歲的女孩,能言、能跳、能跑,但她卻喜歡在地上爬行。上人指出,這女孩是蜈蚣轉世來做人的。經上人一指出,大家一看,她在地上爬行的怪異行徑,果然十足像蜈蚣在爬行。上人接著告以因果說:這是由於她母親前世是一名『蠱毒師』,專門『放蠱害人』,因此今生生下的女兒,也是她經常所用的毒蠱—蜈蚣來轉世做她的女兒,這種病是無法治好的。

接著上人悲心切切,要信眾注意因果,以免生生世世受無盡苦。這女孩在沒有經上人加持前,在眾人向前,大嚷大叫、大鬧『要回家』經上人用拐杖在她頭上敲了三下,她立刻安靜下來。後來上人又用拐杖加重力氣,再在她頭上多敲一下, 『咯』的一聲,上人說:『靜』,奇怪的是她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報以冷靜的微笑,對上人搖搖手說:『拜拜』(再見之意)。眾人本來都是有病痛的,見此大鬧大叫的女孩子,一經上人用拐杖在頭上敲了幾下、立刻安靜下來,又理智地對上人說『拜拜』時,大家都忘卻了病痛,不自禁的拍掌稱好。

又有一位信眾,身軀肥大臃腫,他也是有病求見上人加持的。上人慈悲,要他『放下屠刀』,原來他是一名以殺豬為業的屠夫。上人對他說:「你前生是豬,今生轉世為人,因你做豬時被人屠殺,而殺你的人,今又轉世為豬,今你為了要討債,又做殺豬的屠夫,以報前冤,你若不立即放下屠刀,你死後定又輪世為豬,又被人屠殺,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你最好立即放下屠刀,改做別的行業,這樣你才可免受輪迴不息之苦,今後要發心多做善事,以彌補你的過失,這樣你的病才會好。」接著上人也在他頭上用拐杖敲了三下。其他會見的信眾也如此。其中的『玄妙』唯有受者知。由於筆者親身的體會及觀察所得,深深的領悟到:對一位真正有修持的大善知識來說:「拐杖聲中出玄機,舉手投足皆妙法」絕不是一件神奇辦不到的事。

3、鸚鵡的因緣
前幾天是上人涅盤六周年紀念日,回想我在金輪寺時,有天有位日本女孩帶了一只鸚鵡來皈依上人。在那以前,我從不知道動物也可以皈依三寶,只知道人可以皈依三寶,因此我就想:「這鸚鵡不知道什麼因緣可以皈依上人?」哪知上人做完皈依後,即說:「台下有人在打妄想,想知道這鸚鵡是什麼因緣可以皈依我。我告訴你們,它往昔是位看風水、 相命的 先生,時常打妄語騙人,所以死後墮落畜生道,做了鸚鵡。因為喜歡講漂亮話,你看!牠今生羽毛長得很漂亮的!」那時我在學「風水」與「相命」,正學得起勁,本想學好後掛牌講些不實在的江湖話好賺錢。上人這麼說,我才知道死後會轉畜生,嚇得我不敢再去學「風水」與「相命」了。

4、李居士的宿緣
在我來聖城的路上,同車尚有一位老婆婆,叫李居士的,一路上對我倍加照顧。以其高齡,不能我來照顧她,反叫她來照顧我,很叫我慚愧。有一天,我發現大廚房沒麵包了,我一時忘了上人的一條規矩─任何人出山門,皆須結伴而行。我獨自趕往山門外的小店買麵包,想不到 李居士一直跟著我,當時是傍晚六、七點鐘,天色甚暗,我也沒有注意到她。等我回來,有人告訴我:「妳知道嗎?李居士剛才出去,給車子輾了。」我一聽此話,頓時坐立不安,她一定是為保護我,而一直跟著我。她這一死,豈不是替我而死?我晚上睡覺時,亦夢見她在哭。

後來上人道出她的一段因緣:「她的前生是一位將軍。有八員部下,因戰敗向他謝罪求饒。他不但不饒恕他們,反將他們統統處決。所以這些人,今生投胎來作她的家人,對她橫加忤逆不孝。另外這八人的頭目,即今生開車撞死她的這一位司機。這一車禍,等於將她前生的宿債給了了。」之後我為她誦了幾部《地藏經》,漸漸地,晚上就不再聽到她的哭聲了。很慶幸今生能夠碰到上人這樣的善知識。


《世紀專欄》善惡果報 絲毫不差

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詩經》、《書經》中說:“人的一思一念、一舉一動,神明日日夜夜都在鑑察著”,知道是善事,就要盡心盡力去做,勇猛的行善、揚善、勸善,自然會福澤綿長,因為善惡有報是天理。

唐朝元和年間進士楊敬之,為人公正無私,善於發現別人優點並予以讚揚。他看到儒生項斯的詩寫的很好,便到處稱揚讚嘆。後來項斯進見楊敬之,言談之後,楊敬之作詩贈送:“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項斯由此名聞天下,被朝廷執政官長所認識、提拔。楊敬之累官至國子祭酒兼任太常少卿,就在這天,其子楊戎、楊戴兩人,同時科舉登第,時人稱揚讚美,號稱“楊家三喜”,大家都說這是楊敬之“平生不解藏人善”的仁人胸懷和體念他人、助人成善的聖賢心量所得到的善報。

北宋時宰相文彥博,歷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平居待人接物,謙和卑遜,敬信神佛,愛好行善,唯恐不及。少年時就注重修身,為了檢驗自己的善惡之心,他準備了兩個罐子,頭腦中若有一善念萌生,就在一個罐子中放一粒紅豆,若有一點兒私念或惡意,就在另一個罐子中放一粒黑豆,以檢驗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雜念,日積月累,紅豆越來越多,正心克己,善念常在。執政後,以德規諫天子順天意而行;平反冤案,伸張正義;清廉自守,善化百姓。他深信善惡因果之理,虔誠信奉神佛,逢人勸善,從不懈怠。當時文人、士大夫及周圍人受其感化敬信神佛者甚多。人們都說文彥博一生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齊全,是所謂的福慧中人。

但也有的人不信因果,總認為自己幹壞事沒人看見就沒人知道,其實一切都逃不出天理的安排,報應只在早晚。例如明朝的焦俊明年輕時就考取了功名,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升遷,他就常常怪自己仕途坎坷而埋怨上天,寫了篇疏文向上天祈禱。就在他祈禱那天的黃昏,有一幅素書忽然掉落在他禱告的香爐前面,他拿起一看,上面的字都不認識,想到可能是天書,就拜訪了一位有道行的道士請教,可道士就是不說。焦俊明苦苦哀求,道士才說:“接受五兩黃金的賄賂,就會折掉十年的壽命;枉殺了一條人命,死後必定會受到處分,你有沒有做了這樣的壞事呢?”經道士這麼一問,焦俊明因此而說不出話來!

人生在世,只有行善才是正道,為甚麼不勉勵行善呢?人的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神的眷顧,諸事如意;心起惡念則諸事不順遂。所處的境界,無非是這心念所造作出來的結果。為人之道,就是要能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符合天理,保持善念,杜絕惡念、妄想,那麼自然會前程美好。轉載自「明慧網」



大德之人必延其壽

幾天前的一個早晨,接到好友宋大夫的電話,告知北京著名骨傷科大師羅有明老人去世 了,聽完後心裏頓時一驚,趕忙處理完手中的事情,與宋大夫相約九點半在老人的生前所在地羅有明骨傷醫院見面,接待我們的恰好是我的老同學,老人的孫女羅素 霞,她帶我們進入到經過簡單布置的靈堂前,面對老人的遺像三鞠躬,然後到老人的佛堂前爲老人家上了三柱香,祝願老人家一路走好。
  我在學醫的時 候與老人的孫女是同學,雖然畢業多年了,也還一直保持着聯系,記得十幾年前,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病人,還經常介紹到到老人那裏去治療,後來随着老人的 年齡越來愈高也不敢再介紹患者去了,一來怕打擾老人家的清修,二來也不忍心看着勞累一生的老人再親自動手治療,雖然與老人接觸見面的時間不是很多,可老人 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大約在93年的時候,我弟弟的中學同學家裏遭受了一次毀滅性的災難,同學的父母在農村靠趕馬車謀生,在一次運貨 的途中,不知道什麽原因,駕轅的馬突然受到了驚吓,狂奔起來,把這位同學的父母從車上甩了下來,他父親當場被摔死了,母親被送到醫院急救,勉強撿回了一條 命,可卻落下了一身的病痛,弟弟回家後給我講起了這件事情,問我有什麽辦法來幫個忙,這時我首先想起了羅有明老人,馬上和她的孫女羅素霞大姐聯系,這位大 姐受老人的熏陶多年,頗有老人助人爲樂的遺風,她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并且說要讓奶奶來親自治療,聽了以後我非常感動。
  第二天上午,我陪同 患者來到了到門診,老人仔細的詢問了病情後,進行了有效的對症治療,臨走時,患者因爲家庭實在是很困難,要求開一些便宜的藥,這時老人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 說,以後這個人來治病要全部免費,直到好了爲止。我在旁邊趕忙勸老人不能這樣,可老人說了一句讓我銘記終生的話,她說:病人家裏都窮成這樣了,連吃飯都成 問題,怎麽能再收她的錢呢!小夥子,你雖然和我孫女是同學,也是學醫的,可我并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這樣做的,記住奶奶一句話,以後行醫的時候不管有錢沒 錢都要先看病,咱這做醫生的首先是要治病救人,積德行善才對。老人的這一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因爲我覺得也隻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大醫。
   古語言:“大德必延其壽”,老人家得享105的高壽,在睡夢中棄世而去,與老人這一生的積功累行,是分不開的。老人雖然離開了我們,可她那高尚的風格和 精湛的技術,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的。
  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