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明下歸法師/台北縣
藹然仁者,貌似廣公。
師胡為來?厥作放生。
親承遺誡,自養謙光。
問何所喜?安樂吉祥。
上明下歸法師,僧臘十年,其剃度因緣,乃幸遇放生師父—上慧下年法師,方祝髮為僧。師言:「此生,惟放生爾!」其放生已二十載,焚膏繼晷,終不懈怠。人問其故?蓋人命呼吸間,如少水魚、如救頭燃,豈可輕忽!
故師嘗於俗家日,雖職計程司機、素食餐廚,每月薪酬,所得甚薄,但必取五千放生。甚者,有因放生,放至袋中囊空,則步行返家,兩袖清風,倍增道業;堅固不動,早出紅塵。
又言:「放生功德第一,比之救濟、普渡更切。」且每言放生,師必目光炯然,神采奕奕,自謂於放生事,最為深入,即便夜至丑時,有電來告,亦必速往,執勞供眾,都忘身宰。故放生無定,隨其事理,臨機而動。因一切物命皆應救拔,當普施渡眾,廣結善緣。
蓮池大師云:「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俸行。」故一貫道規、非佛弟子者,欲放生,常請法師主法。乃明佛渡有緣人,不分別、不執著,自在隨緣,隨緣自在。
昔法師放生,同參道友玩笑言:「汝未學佛前,面縐,直可夾死蒼蠅耶!學佛後,顏光慈容,莊嚴可掬,單見汝相,必知吉事。」可證師最感應處:得硬朗身、清淨相、少病、事順、不易老,故放生決不可中斷,真積歷久則入也。
今概述法師放生事,以同沾法樂:
某年嚴冬,姚居士購大頭鰱、草魚、泥鰍等,大魚每尾約幾十斤,天冷,法師捲袖,一尾一尾傳接,臂入冰水中,卻無凍寒;放畢,手微僵,然放生時精神就好。
有居士供養法師箱型車,此居士之腎已割除其一,常洗腎;自放生後,精神煥然。其女患癌,內湖有新屋,無緣遷住;放生多年,病轉好,不久,即入新居。
又三兄弟,一人出家、二人養鴨。養鴨兄弟常捕蝌蚪餵之,量極多。時過,得病:無食慾、神情靡、腦骨刺痛、心如針扎,呻吟難奈,如臨死神。於是問出家之弟,法師告明因果之理,二人遂決志取其所得,悉數放生。某日標會,分得八萬,因覺身體無恙,便改放四萬。才畢,刺骨、椎心之痛重現,哀苦難擔,極度求救,並言:「我們要再放!要再放!」遂補齊原款,直至今,放生無間斷,已屆八十矣。
故殺生量少,尚不覺來討;一旦量多,討來可驚人呢!
然放生中,素少放蛇者,而法師為之。
欲放,當戒慎,宜擇山高谷深,日出前或日落後,天冥放之,為避人嫌,不造口業也。又須頻換地,尋隱密處,令蛇藏潛,以防再捕。
有曾於放蛇時,見蛇不走,沈靜凝視,法師勸之,方徐徐離去。且多次放之,蛇知恩報,無襲擊、無威嚇,使放者從容,毫不畏怯。
某女居士,發心買蛇放,但見攤中物命少,作罷。俄頃,賣者攜至華西街批售,夜半,諸蛇以夢冤告法師與師姐,言遭買者湯鑊矣。法師速告:勸買者物命莫嫌少,救渡眾生,雖僅一、二,亦該圖救。
悲夫!「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言賣蛇人後代,果報淒厲!
如萬華三水街賣活魚父子(現已收攤),昔為賣蛇戶;與草屯賣蛇父子,所受業報同。即家中之子,皆得奇症—由頸部潰爛,無藥可癒,感染而亡。何以二子得此怪症?乃平日殺蛇,每由頸部首刃,再剝除蛇皮,故其死狀同然。因蛇瞋心重,其受報促。惜哉!諸子不過三十餘,竟短命亡矣!
觀此,懇勸世人,切莫貪一時之利,果報明如鏡,能不悚惕乎!
故法師一生,必勸人放生為要。安在?
上慧下年法師即因放生得生死自在也。佛印禪師言:「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常持金剛經者,深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放生即一切不著,舉凡財施、法施、無畏施,全於放生中滅度,故功德無量無邊。而持淨土法門者,欲了生脫死,放生確為無上助緣也。
孝心‧誠心‧佛心
高雨霖/台北市
「兄北弟東妹京華,那堪老病各天涯。
夢回空有思親淚,未到西方不是家。」
此乃蓮公大士兒憶母詩中一首,節錄在此正適於形容無瞋居士,思親情愫。雖心知慈父花開見佛,速證生西,乃美事一樁。但思及天人永隔,幾回西望淚沾衣,感傷難免。
高雨霖老菩薩,無瞋居士先父,往生於八十九年五月,享年八十六歲。
老菩薩賦性仁厚,幼秉庭訓,博學多才,詩詞儒理,咸有涉獵,乃至佛學,亦多深入。隨政府播遷來台,公務林管處,屆退後,作小生意,家計清貧。青壯時,喜啖海蟹,逢年過節,無蟹則不悅,甚則大發雷霆。
平日家教甚嚴,對於兒女舉止行誼,待人接物,說之以義,教之以禮。在無瞋居士眼中,老菩薩不僅是一位不苟言笑,以身作則的嚴父,更是一位溫文儒雅,道骨嶙峋的學者,猶記無瞋居士大學時,出外求學,父親送予觀世音菩薩聖像,並叮嚀再三,凡遇急難或不如意事,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必有效驗,無瞋居士銘記在心。
年屆古稀,老菩薩善根現前,皈依三寶,茹素念佛,並於台北淨業林修行,任職義工。唯對放生,因緣未具。
無瞋居士護持上圓下因老法師,承師教誨放生,得大利益。便對父親,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善巧方便,誘其父放生,先將錢送予父親,再懇請父親將錢拿出放生,如此用心,終使老菩薩發菩提心,歡喜放生。
八十九年五月,老菩薩因臉頰腫痛,就診於馬階醫院,檢查為上鄂癌末期,此癌尚屬罕見,生命只剩三月,治療所費不貲。初聞惡耗,柔腸寸斷,對於癌症切膚之痛,無瞋居士了然於胸,那種痛楚,錐心刺骨,恐父年高體弱,不堪忍受。便於佛前,焚香發願:「弟子無瞋,知父得此重症,乃業障現前,不能代受。唯願佛力加被,讓父有病無苦,有症無痛,臨終正念分明,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迴此五濁,往生淨土。弟子願戮力為父放生。」
知父年壯時,素喜吃蟹,如今業力牽引,得此重病,遂懇請恩師應允,代買大量螃蟹放生,連續二月。期間,老菩薩從發病臥床,至往生,歷日三十有八,雖傷口大如窟窿,深可見骨,流血流膿,但始終無痛,連嗎啡針亦備而不用。醫師也匪夷所思。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瞋居士,孝心感人,誠摯祈求,終能與佛心相應,得佛菩薩替父加被,有病無痛。
但老菩薩終究不敵病魔摧殘,體力漸失,神智昏迷。無瞋居士遂於榻前,請求父親將終身所剩積蓄,全部拿出,家人亦隨喜發心,湊足萬元,悉數放生。老菩薩一生所得,臨終前萬緣放下,心如槁木寒灰,不再迷戀塵緣,一心念佛,只待彌陀接引。
往生前三天,夜半二時多,老菩薩突從昏迷中甦醒,眼光泛著喜悅,道說:「阿彌陀佛來過了,金碧輝煌,金光燦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隨行,清淨莊嚴,光彩華麗。」自此,心中鎮定,了無異念,三天三夜,念佛至終。在家人及蓮友助念聲中,安詳而逝。及至入歛,面色黃潤,四肢柔軟。孫女亦見紅蓮高掛,老菩薩端坐在上,面露微笑,示意告別。
蓮池大師云:「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印光大師云:「世未有誠不至而人興觀感,佛垂加被者,亦未有誠至而人無觀感,佛無垂加被者。故希聖希賢學佛學祖者,惟當致誠而已。」
無瞋居士在父親生前,循循善誘,勸其放生。病發後,至誠懇請佛力加被,讓父有病無苦,念念分明,致使老菩薩直下往生西方,高預海會,親炙彌陀,此誠世間最大之孝悌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