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華經》卷六
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五濁惡世能作五逆。毀壞正法。誹謗聖人。行於邪見。離聖七財不孝父母。於諸沙門婆羅門所心無恭敬。作不應作。應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後世。於三福處無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報。勤行十惡趣三不善。離善知識不知親近真實智慧。入於三有生死獄中。隨四流流沒在灰河。為癡所盲離諸善業。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擯來集此世界。以離善業行不善業行。於邪道重惡之罪積如大山。
而且我們也要瞭解到,在《悲華經》當中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一千四佛所放捨的,我念一遍這段經文『悲華經』當中講的:『是一千四佛所放捨,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希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摒棄,以重業故。』
我們聽到看到這一段真的是全身冒汗,這個是《悲華經》上面講的,一千四佛放捨,因為我們的罪業太重了,不是衪們不慈悲,救不了啊,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我們。所以我們要瞭解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就是這樣,除了衪我們真的就是沒路可走,而且衪對我們的恩德是這麼大,真的是超勝十方諸佛。所以說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
別的諸佛做不到的,祂沒有發願來,如果我能不來,我也不想來,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但是如果為了報恩那只好來囉,報阿彌陀佛的恩德。確實眾生很難度,但是如果我們是替阿彌陀佛招生,那沒有問題的,再難的眾生阿彌陀佛都有辦法度。我們只是替阿彌陀佛招生,那就沒有問題。如果靠佛直接來救度,其他諸佛都做不到所以不來,做不到來幹嘛。而且阿彌陀佛祂不只是為我們發願,而且衪不只是這麼焦急的等待要救我們,甚至於衪這些願,其實早在十劫前就己經滿願了。我們這個《彌陀經》上面也有講,所以十劫以來天天都在我們身邊,在呼喚我們,那種焦急的心情,就像父母親,孩子出門了,他在那邊等待,天天等待那種焦急的心。
如果我們真正能夠體會到的話,我們當下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而且我們會感覺到,我們真的是自己那麼幸福。一點也感受不到,我們也從來也不懂得去體會,阿彌陀佛對我們這份付出,那我們是不是很不孝啊! 這是事實我們沒有發覺,但卻是事實。
弟子 承素恭敬節錄
佛教中常講”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abnuta)的意譯,也叫"四界",具體指的是地、水、火、風。印度古代認為這四種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元素,故名之為四大。
佛教所稱四大,除含有上述意義外,主要指的是堅、濕、暖、動四種性能。就是說:地的屬性是堅;水的屬性 是濕;火的屬性是暖;風的屬性是動。這四種屬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又由於四種屬性是從 功能上來意識到它的存在、無形象去認識它,因此佛教稱這四種屬性為"能造四大"。而由四種屬性所表現的有形有質,可以通過視覺去見到的地、水、火、風為" 所造四大"。
儘管佛教認為有兩種四大,然而"能造四大"僅僅是性能、是不可以肉眼見到的,而"所造四大"有形有質,是可以通過 視覺來直接認識的,故一般提四大只是指"所造四大",即地、水、火、風四種元素。
佛教認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東西,外而山河國土,內而身 體形骸,既不是類如造物主上帝所創造出來的,也不是無緣無故忽然產生出來的,而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四種元素能產生世界,所以稱"大"。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可又怎麼說"皆空"呢?佛教說世界是四大組成的,而在這個世界上又以我們"人"為主體,因此還是以人為物件來談這個問題吧。
誰都知道,人的身體乃是物質,不過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綜合體。可除開思想單從身體的組織來說:皮肉筋骨屬於地大;精血口沫屬於水大;體溫暖氣屬於火大;呼吸運動屬於風大。
佛教認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滅,成壞無常,虛幻不實。正是基於人的身體是四大的組成 物,四大最終分離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本體存在。
試看,死時此身潰爛無存,骨肉歸地,濕性歸水,暖氣歸火,呼吸歸風,此 時身在哪裡!因此佛教的經典《圓覺經》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所以說:"四大皆空"。
同時,佛教之 所謂"空"並不是說待人死後四大分離才說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時,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例如身體裡的水分只要在強烈的陽光下一照曬, 就會揮發成汗水,汗水如再蒸發就成水蒸氣即再也看不見汗水的影子了。故四大不調時,火旺,人體則發燒,水旺,人體則畏寒……可見四大亦是互相影響,互相轉 化的,所以時時在變。而人的細胞每一秒鐘都在不停地新陳代謝,按佛教的說法,即每一個人時時都在脫胎換骨。正由於四大只是暫時的聚合,並不是真實不變的實體,所以說:"四大皆空"。
依此類推,宇宙萬物沒有一件不是四大暫時聚合生成的,所以也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四大合則生,四大散則 滅,哪有創造萬物的"神",哪有被創造的"萬物"呢!所以說"四大皆空"。
而佛教所以說"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無我"的教義。
一 談到"我",人們往往把這個血肉之軀稱之為我,而這個血肉之軀又只不過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暫時的集合體。根據佛教的理解。真正的"我"並不存在。血 肉之軀不過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結合罷了,而且四大調合,互相轉化,每一秒鐘都在變化,究竟是前一秒的四大是"我"呢?還是後一秒的四大是我呢?所以從自稱為我的身體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故我"無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