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向佛陀求婚

已經證得無上智慧的佛陀,三毒盡除,
世間所有欲愛不能再誑惑他;佛陀不受繫縛。(偈 179/180)

  拘留國的婆羅門摩醯提利夫婦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兒,求婚的人不斷,他明白告訴他們還不夠資格娶他的女兒。一天清晨,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他夫婦二人證得三果的機緣已經成熟了,就出發到他經常火祭的地方。

  摩醯提利一眼瞥見佛陀時,當下認定佛陀就是他女兒要許配的對象。他便央求佛陀在原地稍事停留,然後急忙趕回家去叫妻子和女兒來。佛陀於是到附近去休息。摩醯提利一家人回來時,只見到佛陀的足跡,但他的妻子說留下這種足跡的人已經滌除所有的感官欲望。儘管妻子的看法如此,他還是毫無畏懼地找到佛陀,並向佛陀提及要把女兒許配給他。

  佛陀拒絕他的提議,並且敘述自己剛究竟證悟成佛時,魔王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如何誘惑他,佛陀說:「想要誘惑解脫貪愛、執著與激情的人是無效的,因為這種人不為任何誘惑所動。」

  佛陀繼續說道:「魔波旬美麗無比的女兒們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心中都毫無感官欲望。你女兒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我甚至連碰觸的興趣都沒有。」聽完佛陀的一席話後,摩醯提利和他妻子明白其中的涵意,而對佛法有正確的信念。後來,他們都加入僧伽為比丘和比丘尼,最後兩人都證得聖果。他們的女兒卻深深感覺受到佛陀的羞辱,發誓要找機會報復佛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思無常,觀不淨

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園中,與五百大比丘說法。佛陀開示大眾:當思無常,於一切時一切處。若能常思無常,便能斷除欲愛、色愛;若無色愛,則能盡斷憍慢、無明。為什麼這麼說?現在告訴你們一段過去的因緣。

久遠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名為善目,相貌端正,面色如桃花,舉手投足優雅莊嚴,不僅口中散發優鉢花香,身體也有栴檀香味。

一天,善目搭著袈裟、持著缽,入波羅奈國乞食,來到一位大長者家門口,默然而立。長者的女兒看見門外有一位沙門,容貌殊特,莊嚴無比,而且身口發香,於是起了淫欲心,走到比丘面前,說道:「你的長相如此端莊,世間罕見,我雖是女人,但也相貌端正,可與你共成一對。而且,我家中富有,珍財寶貝無量,可供你享用。沙門的生活很艱苦吧?」

善目問:「你現在貪愛我身體的哪一處呢?」

長者女回答:「我喜歡你的眼睛,也喜歡你口出妙香,身體有栴檀香味。」

善目便以右手把眼睛挑出來放在左手,告訴長者女:「你貪愛的眼睛,就是這個!你看看這眼睛流著不淨,就像臭穢的膿瘡,也像水泡一樣虛妄不實,欺騙著世人。眼、耳、鼻、口、身、意皆不堅固,皆是不真實的。嘴巴是盛裝唾液的器具,不斷流出不淨之物;身體是積聚苦之器,其實只是白骨一堆,甚至上萬蟲於中寄居,如外表美好的瓶器,內裝著種種污穢之物,這一切有什麼好貪著的呢?你現在應該專心思惟這個法門,思惟眼、耳、鼻、口、身、意皆是不淨,這色身虛幻不實、無常,欲愛之心自然就會滅除。」

長者女聽了,心懷恐懼,趕緊向辟支佛頂禮懺悔:「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有這種不清淨的欲念,我會好好改過。」

善目告訴長者女:「這不是你的錯,是我過去的宿罪,必須承受這個形體,使人看到就起貪欲。要徹底地看清這無常不淨的眼睛,它並不是我,一切是因緣和合的假有,緣起則有,緣滅則無,眼、耳、鼻、口、身、意皆如是,皆屬空性。所以千萬不要貪著色身,如能斷除貪著,便能恆處安穩之處,不被情欲的波濤所襲捲,你一定要好好地學習。」說完,善目就昇上空中,現十八種神變後離開。

當下,長者女就依這個法門,在閑靜處專心思惟,證得四無量心,後來往生之後,生到梵天。聽完這段因緣,比丘們皆有深刻體會,歡喜奉行如來的教誨。

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二》


省思

《四十二章經》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喜歡」是一種感覺,實際上是一種盲目的感受,往往沒有理由。然而一旦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一切不如自己想像,實則被無常、假合、不淨的色相所騙,就會看清事實的真相。古德說:「身如臭死屍,九孔流不淨。」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流出不淨,而且不斷地在衰變,哪裡值得我們貪愛呢?應要把握因緣修行,明悟心性之理,才能發揮得人身的最大價值。


身病心不病

佛陀在拔祇國尸牧摩羅山鬼林的鹿園弘法時,一位名為那憂羅公的長者前來頂禮佛陀,並且稟告佛陀:「我現在年老多病,非常憂惱,祈願佛陀開示,讓我們獲得永恆的安穩。」

佛陀開示長者:「如你所言,這色身有許多病痛,怎能依靠!不過就是個臭皮囊。你應該曉得,有些人只知道依靠這個色身,享受短暫的快樂,實在是愚癡,有智慧的人是不會這樣的。所以,心生病了,就要治心,你應當要學習這個道理。」

長者聽了開示,恭敬頂禮佛陀後離去。長者心想:「舍利弗尊者的住所離這兒不遠,我可以到那裡去請教尊者佛陀所開示的意義。」這時,舍利弗尊者正坐在樹下打坐,那憂羅公來到尊者面前,頂禮後退坐一旁。

舍利弗尊者問長者說:「你的容貌和悅,整個人看來安詳舒泰,一定有什麼因緣。請問你先前是到佛陀那裡聆聽開示嗎?」長者回答:「是啊!我之所以看起來祥和愉悅,正是因為剛才聽了佛陀的甘露法語,所以身心清涼。」

舍利弗尊者問:「請問您聽到什麼甘露法語,滋潤了你的心靈?」長者說:「我請示佛陀,自己年老多病,非常痛苦,希望能聽聞佛陀開示,獲得安穩。佛陀開導我說:『色身有許多病痛,怎能依靠!不過就是個臭皮囊。有些人只知道依靠這個色身,享受短暫的快樂,卻要遭受無盡的痛苦。由此體認,雖然色身避免不了病痛,但我們可以讓心不生病。』」

舍利弗尊者又問:「您有進一步請示佛陀什麼是『身有病、心無病』嗎?」長者回答:「我沒有繼續詳問。尊者您一定了解其中的道理,希望您能慈悲開示。」

舍利弗尊者說:「凡夫不親近聖人,不聽受聖人的教導,不順從聖人的訓誨,也不親近善知識,不跟隨善知識一起學習。他們把地、水、火、風四大暫時聚合的色身,當作是永恆不變、獨一無二、擁有主控權的自己。認為色身是我的、我就是這個色身。然而色身衰老病變,各個器官機能無時不在變化,在這當中執著有我,就會愁憂苦惱。痛的感受、想法、心念、意識都執著有我。色、受、想、行、識之五蘊和我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然而五蘊分分秒秒都在生滅變化中,執著有我,就有許多愁憂苦惱,像這樣就是『身有病、心亦有病。』」

長者問舍利弗尊者說:「怎樣才能使身有病而心無病呢?」舍利弗尊者回答:「長者,我們應向聖賢請教修行的法門,多親近善知識,多跟善知識一起學習。他們不會把這個四大、五蘊暫時聚合的色身,當作是永恆不變、獨一無二、擁有主控權的自己。也不認為色身是我的,我就是這個色身。雖然色身會衰老病變,各個器官機能無時不在變化,但我不在其中,所以不會愁憂苦惱;不會把痛的感受、想法、心念、意識執著是我的,知道五蘊非實有,所以不應種種生滅變化而憂愁苦惱,像這樣就是『身有病而心無病』。所以,長者您應該如此學習:不執著四大假合的色身,也不執著虛妄不實的意識心,就能遠離憂愁苦惱。」那憂羅公聽了舍利弗的開示,心開意解,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六》


省思

人從小到老、到死,每一個過程、每一年、每一個鐘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當中,只有能知痛癢、冷熱的這念心不生亦不滅、不去亦不來、不垢亦不淨,這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唯有依這念真心起修,時時不離這念心,人生才能時時安穩,遠離痛苦煩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