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陀在定境中,忽然心生悲哀,佛陀預料他的父王可能病情惡化,不久人世。果然沒多久淨飯王就派遣使者來求見,並帶來了淨飯王病危,希望能見佛陀最後一面的消息,佛陀聽了一點也不躊躇,簡單的吩咐眾弟子後就馬上帶領難陀、阿難、還有羅?羅等幾個弟子趕往皇宮去。
佛陀進入宮殿後,看到淨飯王的病情雖然很危險,但是他的意識還很清楚,佛陀心裡感覺非常的安慰,看到佛陀回來的淨飯王,很勉強的展開笑容,慢慢的將手伸出來,佛陀靜靜的走近淨飯王的面前,安詳柔軟的握著他的手,這時的佛陀眼眶紅紅的,眼淚早已在眼眶中打轉,站在旁邊的難陀、阿難、羅?羅也是不好受!宮女各各放聲大哭,已經93歲的淨飯王微微的說:「大家千萬不可這麼傷心呀!佛陀曾經說過:世間的一切本來就是苦、空、無常的,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遠保持不會壞,人何嘗不也一樣!其實我這一生覺得很幸福滿足,因為我的大太子是天上人間最尊貴的佛陀,受到佛陀的庇蔭而得喜樂,而且在臨終前還能見到佛陀最後一面,我死也沒有遺憾了!」
於是淨飯王雙手合掌帶著笑容安詳的走了,他的遺體是用香水擦拭的,高貴柔軟的絲綢蓋著他的身體,入殮以後裝著寶石的棺材,就安在宮殿的正中央,四邊圍著真珠簾子及不同顏色的鮮花。佛陀和難陀就坐在棺材的前面看守,阿難和羅?羅坐在棺材的後面,守的時候,難陀就問佛陀:「明天出殯的時候請你允許我為父王抬棺好嗎?」阿難及羅?羅聽了也同樣的提出要求。」佛陀就回答他們說:「好呀!我也會跟你們一樣抬棺而行。」
淨飯王的葬禮儀式雖然簡單但是非常莊嚴隆重,喪禮中還佈施很多金銀珠寶給貧窮的人,當人民聽到淨飯王往生的消息後,都傷心的前往敬悼,出殯當天,大家看到已成就佛道的佛陀,也親自為父王抬棺往火葬場走去,各各都流下感動的眼淚,紛紛跪在路邊虔誠的禮拜這位令人敬仰的佛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佛教絕對不是像一般人所說的,出了家忘了家,不知孝順父母,其實佛教的經典當中有很多都是教育我們,為人子女要怎樣孝順父母的道理,「忍辱經」裡說:「任何的善都比不過孝順,任何的惡都不比不孝順還要惡。」
還有四十二章經也有記載:「供養天地鬼神的功德不如孝順父母的功德!」由此可見佛教對孝道的重視。其實在佛法中的認定,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因緣,其中有權利和義務的一種互動,就像今天講的這個故事一樣,佛陀親自為他的父王抬棺材,高尚尊貴的佛陀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凡夫呢?
老婢女
佛在世時,舍衛城中須達長者家中有一位老婢女,她謹慎勤勉持守家業,很得須達長者的信任,讓她掌管庫房的鑰匙,凡一切內外出入,都委託她全權處理。
須達長者經常請佛及僧。供給所須,當時又有一些生病的比丘,也常向長者求助,長者都十分樂意護持。但是這老婢非常慳貪,對主人的布施不能隨喜,反而起瞋嫌心,說道:「我家主人,受沙門的愚癡迷惑,這些乞士,多求無厭,那有什麼道呢?接著竟然發惡願:「什麼時候可以不聽聞佛名,不聽聞僧名?」
這樣的惡願,輾轉傳遍舍衛城,末利夫人也聽到這話,便說:「須達長者猶如美好的蓮花,人人所樂見,為何卻有毒蛇守護著呢?」使喚須達夫人來說:「府上的老婢,惡口誹謗,何不擯出?」須達夫人跪著稟白說:「像央掘魔這等壞人,佛尚且能降伏,何況是這老婢呢?」末利夫人聽了轉為歡喜說:「那明天我要供佛,隔天中午用飯的時候,長者派遣老婢,捧著滿瓶的金銀珍寶,要來隨喜贊助供養。末利夫人見到老婢女來了,暗自想道:「這個邪見人,若蒙佛度化,我們兄聞隨喜,也得到好處。」
恰巧這時候,佛從正門進來了,難陀尊者隨侍在左,阿難尊者隨侍在右,羅睺羅尊者緊跟在佛後,老婢一見到佛,一時心驚毛豎,說有惡人在我後面跟來,立刻往回走,從旁邊的狗洞想要鑽出去,但是狗洞一下子卻睹塞住了,四邊的門也變成關起來了,只有正門這一條通略可行,老婢於是隨手拿起一把扇子;就遮著臉走路,佛以神力,讓扇子變成透明的,無所遮障,老婢回頭向東方看,東才有佛,威儀莊嚴,南、西、北、方也都這樣,抬頭往上、下看,上方有佛;低頭趴在地上,地面又化成了佛面;那就用手遮蓋臉吧!可是十個手指頭竟變成了十尊佛,這下她乾脆閉起了眼晴,佛力加持,她閉了肉眼,卻開了心眼,於是凡到虛空上下,化佛遍滿十方。
當時城中有二十五位旃陀羅女、五十位婆羅門女;及他種姓女子,加上末利夫人宮中共有五百位不信佛法昨邪見女子,看見如來在虛空之中,為老婢女化現無數莊嚴金身,都破捨邪見,稽首禮佛,口稱「南無佛」,由稱佛名的緣故更尤化佛如林,一時咸都發起菩提之心。
可惜這老婢女邪見仍未破除,未出正信,但由於面見佛陀的緣故,已減除了八十萬億劫的生死重罪,她急急的走回家中,對須達長者說:「我今天遇到了大壞人,那瞿曇沙門,今天在王宮門前,現了好多幻術變化,他的身相像金山,雙眼比青蓮花還要光潔,全身閃耀著殊勝的光明。」說完這話,老婢忙爬入一口木箱中,用有張獸皮嚴嚴緊緊的覆蓋箱上,又用白氈纏住了頭,躲臥在黑暗中。
這一邊,佛接受供養完畢,準備還回精舍,末利夫人祈請說:「惟願世尊及化邪女,且暫時還不要回去精舍。」佛陀告訴本利夫人:「此婢女罪障很重;和佛無緣,但是對羅睺羅卻大有因緣,讓羅睺羅去度她吧!」
佛陪回到精舍,就派遣羅睺羅到須達長者家。羅睺羅變作轉輪聖王的形貌,威儀莊嚴,另有千二斤五十位比丘,化作眷屬,也一齊到長者家,羅睺羅又運神通力,將老婢變化成天下玉女般端嚴美麗,再將如意珠對著她,讓她看見才己變這樣端正希有的形容,於是她欣喜異常:「那些沙門高談闊論,說有什麼道,也沒看到有什麼效驗,那像這位聖王,到處利濟群生,就連我這老醜的臉,今天也沾光變得這般美如天仙!」
說時便五體投地,誠心禮拜。這時聖王的春屬,便為婢女室說聖王的十善威德,婢女聽了心大歡喜,覺得聖王所說的義理,沒有不好的,心悅誠服,懺悔自己的過惡,一再禮拜聖王。羅睺羅見婢女心器調伏,和諸比丘,一時又化回原形。老婢見了這番情形,知道自己深蒙佛陀慈德加被,感動非常,說道:「佛法清淨慈悲平等,不捨眾生,像我這樣惡心惡行的人,也蒙受度化,如今我發願要受五戒」她一心虔敬,受五戒後,即刻證得須陀洹果,又來到佛所,向佛懺悔先前的罪惡,求佛出家,立時證得阿羅漢道,並湧入虛空,作十八種變化。
波斯匿王和本利夫人,見聞了這件事,一齊來向佛請問:「這婢女前世有何罪咎,生來作人婢女;又種了何種福德,得遇佛證道?」
佛告波斯匿王:在過寶蓋燈王佛教法下的像法時期,有一位國王叫雜寶華光,他有位王子名叫快見,出家學道,王子自恃為國王之子,常懷僑慢心,雖然有和上為他說解般若波羅蜜經的甚深微妙空理,王子不能領會,更糟的是曲解而後又生出邪見,在他的老師滅度後,就到處、互說:「我們大和上空無智慧,只會讚歎空義,多麼令人摸不著頭緒,我以後生生世世再不願遇見他。我的阿闍梨是第一智慧辯才無礙,願我生生世世依他為善知識。」
影響了一批徒眾,都和他一樣邪行邪見,所以雖然一生嚴持禁戒,卻由於毀謗般若妙理,命終之後,招大惡威,墮落阿鼻地獄,八十億劫中受了無量無邊的苦,罪畢出獄後,生而為人,卻貧窮下賤,五百身中,又聾又瞎又癡,千二百身中恆作人婢女。
佛又告訴波斯匿王,當時的和上便是我,阿闍梨就是今天的羅睺羅。王子比丘就是今天的老婢,他的那些徒眾,就是今天因緣際會新發菩提心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他名叫—梵藦達,這個國王非常兇惡殘暴,而且不講道理,時常濫殺無辜。有一天梵藦達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全身金毛的瑞獸,它的每一根毛尾都閃閃發光,只要這隻金獸所在之處都會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當國王想要靠過去看的那一剎那就醒了。 他心想:在這個世界一定有我夢中出現的這種獸類,否則我怎麼會無緣無故的夢見它呢?我應該多派些獵人找到它,然後把它的皮剝下來當我的座墊,這樣才能增加我的威風。梵藦達好像等不及天亮一樣,一大早就命令國內所有的獵人到皇宮集合,而且用非常嚴肅的口吻說:「各位聽好!昨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裡看到一隻全身都亮著金光的怪獸,每根細毛都會發光,那種美麗是無法形容的,我想這隻怪獸一定在我們的國內出入,你們大家趕快去找找看,誰能找到它,並且將牠的皮剝下來給我,我就有重賞!如果你們不肯努力去找,我也會殺死你們全家,聽到了嗎?」 獵人退出皇宮以後,各各都愁眉苦臉的,大家議論著:「國王只不過憑著在夢中所見,就要我們去找那隻金獸,說不定在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這種動物,我們要去哪裡找呢?到時候如果我們無法交差,國王鐵定不會饒恕我們的!你們說該怎麼辦呢?」這時大家都嘀嘀咕咕的,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其中就有一位說:「各位兄弟!深山有各種毒蛇猛獸,如果我們就這樣冒冒失失的去,未免太危險了,我看不如一個人先去探路,若有金獸的行蹤再做打算,你們認為如何?」 大家只好走一步算一步,說完之後,就在所有的獵人當中選出一位年紀最輕的獵者說:「年輕人!辛苦你了!請你先去打探一下動靜,大家再會合力量來捉拿金獸,祈求老天爺保佑你平安無事,而且帶著怪獸的消息歸來,事情若能成功,我們一定會另外拿出一筆資金重重的答謝你,萬一你遭遇到不測,我們也會好好的照顧你的妻子,你就放心的去吧!」 年輕的獵人看到大家那種期待的眼神,就下定決心要為大家犧牲,他回家以後,隨便準備了簡單的行李,就向大家告別,一步步的朝著山上走去,一路翻山越嶺,涉溪渡河,但是仍然不見金獸蹤影,年輕的獵人有氣無力的跛著腳,向著茫茫山徑前進。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有一天就在炎炎烈日下,他口乾舌燥,兩眼突冒金星,沒多久頭一沉,就一聲倒地了,年輕的獵人帶著微弱聲音哀求著說:「誰...誰...誰能發發慈悲心救我一命呀...?」 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到底該怎麼辦呢?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他忍不住就大聲痛哭,金獸看了這種情形就問他說:「你為何哭得這麼傷心呢?有什麼困難,不妨說出來聽聽!」獵人一開始不願意說,但是坳不過牠再三的追問,只好將事情從頭到尾詳細的說給金獸聽,金獸思考了一會就說:「當初你下定決心要救大家,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千辛萬苦的就是要找到我吧?現在我也一樣願意為了大家奉獻我自己,你就將我的皮剝下來拿回去交差了事吧!」 金獸再三的催請獵人動手,在這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他邊哭邊割著金獸的皮,心裡萬般的不忍,當獵人將這張金獸的皮送到皇宮時,國王非常高興,馬上就把獸皮鋪在他的御座上,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好不自鳴得意!而獵人們卻深深的被金獸感動,忍不住的流下傷心的眼淚。 這真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不要說是剝皮了,平常我們只要稍微被刀輕輕的劃了一下,都會覺得很痛,何況是割裂全身?如果不是菩薩那種慈悲喜捨的精神,誰能做得到呢?所謂「大悲」是要拔眾生的苦,「大慈」是要予眾生安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要以不分別的心普照一切,就像太陽一樣照耀每一個角落,平常只要多用點心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得到溫暖,朋友們!你願意試看看嗎?
金色的野獸
就在這附近山頂,住著一隻跟梵藦達國王所形容的長得一樣的金獸,正好在溪邊喝水,牠好像聽到有人在呼喊,牠就跳下水中,把全身的毛浸濕後,向著呼聲的方向奔去,等牠趕到時,這個獵人已快奄奄一息了,金獸動作飛快的將他背到溪邊,並將清涼的水餵入他的口中,又將他的身體弄溼,將體內的熱氣散發出去。獵人漸漸的酥醒過來,當他發現自己躺在樹蔭下,身旁又有一隻全身發出金光的野獸,他馬上明白就是這隻金獸救了他,他的心裡非常感謝,但是他心想:「大家千方百計要找的不就是這隻金獸嗎?獵人的心裡開始矛盾了,這隻金獸正是國王要找的金獸,但是在我生命垂危的時候,是牠救了我,我要報答牠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陷害牠呢?不行!不行!我不能做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但是如果沒有得到牠的皮,殘暴的國王也會殺死所有的獵人,這該怎麼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