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誰才可憐

般提國有國王名叫優達,他統領有方,因國家殷富,人民蕃盛。國王有二萬夫人,而他最寵愛第一夫人,名叫月明,月明夫人容儀端正,得王愛敬,可惜近半年來,體氣漸弱,彷彿快撐不下去了,國王非常憂慼。

月明夫人說:「大王何故悶悶不樂?」

國王說:「看妳命在旦夕,我捨不得所以憂愁啊!」

月明夫人說:「人有生就有死,這是千古不變的,何必憂愁呢?若您真為我好,願放我出家修行!」

「好!就讓妳出家修道去!即使還沒修成,命終必定會生天上,這時妳還要來和我見面,這樣我便允許妳出家。」

月明答應了國王,即刻出家,但因她曾是國中第一夫人,常常有人來探視問訊供養,妨礙清修,因此她便不定居一處,遊行各國,乞食養身,安禪養心,從出家後到滿六月,由於持戒清淨,心心厭患世間,很快證得阿那含果,此時她的壽命也終了,便生到色界天。

天人觀察因緣,知道和國王有宿約,該赴本誓,但是王沈溺在五欲之中,直接見面,恐難感化,於是變作大剎身,衣毛振豎,手拿五尺長刀,在國王臥室不遠的空中現身,國王一見,害怕非常。

羅剎說:「你雖然擁有千萬的兵馬,此時此刻只怕全用不上力,死期已到,你要怎麼辨?」

「我如今也沒什麼能耐,只靠我平生所做的善事,但願能託生善道。」

「看來也只有這個最可靠了。」

「你是什麼神,為什麼要來害我?」

「我是月明夫人,由於您放我出家,我如今已脫離欲界,生在色界天,特地履行舊約,回來看您。」

「雖這麼說,總教我難以相信,除非妳恢復舊日的容貌,於是化變往昔的身形,衣裳服飾一如舊日,國王見了勾起舊情,伸手就要捉她,月明瞬間上昇為國王說法:

人身不久長,猶如朝露,剎那則滅,看那盛年華色轉眼為飛逝的光流所吞,諸根漸漸朽邁,目視不明,耳聞不聰,手腳不靈,就如同那釀桶所剩的槽粕,一無可取。只有生死無常緊緊跟隨,加上心有三毒的惱熱,身有生死無常緊緊跟隨著,加上心有三毒的惱熱,身有寒熱飢渴的逼迫,皆是眾苦交煎。即使富有一國,妻妾子女乃至滿朝文武大臣,到臨死的時候,個自面對沒有一個可以相隨。國王您是有智慧的人,何不起厭離心出家求道呢?」

國王果然善心生起,讓位給太子,捨離五欲,投拜迦旃延為師,剃度出家。時人以為他能捨棄大榮華富貴,求其正道,非常難能希有,於是臣吏人民多來供養、問訊、探視,這又擾亂了清修,於是他也遊行乞食,隨緣而修,一日來到摩竭國,得以親近釋迦牟尼佛的法筵,佛為他說法,他馬上證得阿羅漢果位。又一天他持著缽,進入王舍城,乞得一缽宿飯,還回林間,在樹下進食的時候,剛好沙瓶王出遊也到林下,向他問訊說:「你本是堂堂一國之君,出出入入多少人隨從侍候,今天卻成了乞士,獨行獨食,多麼孤單乏味啊!還是恢復你本來面目,跟我一起走,我將國土分一半給你。」

道人說:「我原來的國家是大國,聚落人民蕃盛,為何要捨大就小呢?」
瓶沙王說:「你本來餐餐吃的,都是用珍妙寶器盛放的千百種上味飲食,如今吃的是粗糙瓦缽盛置的隔夜宿飯剩菜、難道不難過嗎?你本來勇士精兵擁護圍繞,現在獨自一人在這荒涼曠野,難道不害怕嗎?你本來住深宮畫棟雕樑之中,滿耳滿眼盡是后妃佳麗的容顏,妓樂可人的聲音,坐的是寶床,敷設的是細褥,今天獨宿在荒郊山野,坐的臥的,只有幾把枯朽的野草,難道不覺得苦嗎?」

道人說:「我如今少欲知足,無所貪樂。」

瓶沙王說:「你真是可憐!」

道人說:「是你可憐,不是我可憐,你知道嗎?你被五欲六塵緊緊纏縛著,又被恩情貪愛驅使著,一刻也不得自由,那像我心中一無罣礙,自在快樂!」

瓶沙王聽了默然無言,即便離去了。


生死關頭

過去有一位修行的比丘,一直都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意念,很容易受到外面緣境的影響,而失去一份靜定,他也一直為此懊惱,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佛陀知道他的困擾後,就教他一種修行的方法,佛陀說:「善男子!你在修行時意念會這麼散亂,那是因為你沒有將死的念頭隨時放在心裡的緣故,假使你能了解人生是無常的,生與死只在呼吸之間而已,一口氣不來,命就休了,那時修行都來不及了,那有時間去理會外面的事?」

佛陀說的這段話被國王聽到之後,國王心裡就起了一個很大的疑問:「只要隨時隨刻將死的念頭放在心裡,就不會被外面的聲色所迷惑引誘嗎?修行真的有這麼簡單嗎?」國王想要試試佛陀所說的這個方法有用嗎?就正在這個時候,剛好有一個人正在批評出家人,他說:「出家人也是人,有什麼了不起?剃頭容易修行難,身穿出家服,但是心裡是否仍在欲樂之中打轉,那就難說了!一副假莊嚴,誰不會?哼!」

當國王知道這件事後,就叫人把他抓起來,對他說:「你竟然對出家人這麼沒禮貌、不尊重,該當何罪?」我給你一個免死的機會,從現在開始,你端一碗裝得滿滿的蜂蜜在城市的街頭轉一圈,如果你能使蜂蜜一滴都不滴下來,我就放你一條生路,但是如果你把蜂蜜掉一滴在地上,你就休怪我無情!」

國王事先派人在路邊安排了一些歌樂和美女,來使他分心,看他會不會因外境的影響,而不小心把蜂蜜滴下來,在那個時代要看一齣戲是非常難得的,但是這個端著蜜的人,因為心中掛念著生死,他那敢不專心,這時的他頭動也不敢動,意念非常專注,因為現在他的生命就在一碗蜂蜜當中。

就在他小心的關照之下,他順利的走完了這一條街,國王問他說:「在街上你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或看到什麼人呢?」他回答國王說:「沒有!」,國王為了要進一步的肯定與證明,就問他說:「街上的音樂這麼的嘹亮、好聽,跳舞的女人這麼的美麗動人,你為什麼會沒看見呢?」他回答國王說:「啟稟大王!我的手中端著一碗裝得滿滿的蜂蜜,如果不小心滴一滴下來,我會人頭落地的,那時的生命對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顧這碗蜜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心思去管其他的事情呢?所以剛才街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完全不知道!」

國王聽了以後,也有所體悟:「嗯!佛陀所說的道理確實沒錯!隨時將死的念頭放在心裡,瞭解人生的無常,那麼外面的緣境就不能引誘我們了,你已親自領悟到這個道理,應該更清楚:出家人也是人,只是他們深深體悟到世間的無常,所以才會時時提起正念,防非止惡,提醒自己不可放逸在聲色當中,對於如此自度度人,高貴修養的聖者,你為何要造口業來毀謗呢?」這個人早已知道自己的不對,又聽到國王這麼講,覺得更加慚愧,於是羞愧的低著頭,一句話也沒有回答。

確實如此!從外相去判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那是不準確的!怎麼說呢?比如父母教導子女,難免都會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打的、罵的,但是我們能說有不疼子女的父母嗎?相信當過父母的都很了解,還有人稱金山活佛的「妙善禪師」,他的外表一向給人瘋瘋癲癲的感覺,但他所做出來的卻都是有利益的,所以我們對人對事,一定要經過思考、觀察、證明再肯定,比較穩當!


窮人與寶箱

苦哉三途,人身難得!冤哉重縛,佛法難聞!而今何幸,蒙佛慈悲,難得今已得,難聞今已聞,捫心自想,當勤精進!

有一個苦惱窮人,既沒有什麼祖遺財產,又沒有甚麼隨身技藝。吃的穿的用的,都靠依賴他人。年年月月,仰賴旁人接濟,身上欠了許多債。眼看債台高築,愈積愈高,沒法抵償。然而不管天上人間,終究沒有欠債不償的道理。這窮人一朝被債主逼得緊,沒奈何,便逃避到荒山野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

可是想不到,竟在這個荒僻去處,偏偏絕處逢生。他看到那裡有一只閑放著的寶箱,箱子裡面藏著無數珍寶,箱子蓋上嵌著一面明鏡。那個窮人舉起手來,揭開箱蓋,那箱蓋的鏡子恰好對著他,他正想得取內中財寶時,忽然一眼看見內中有人圓撐兩目,目不轉睛的對自己望著。那窮人哧了一大跳,乍時覺得手腳荒亂,不知所措。他便懸崖勒馬,立即停止拿取財寶,並對鏡中人說道﹕「我以為這個寶箱沒人收管,才想拿來取用,那知你隱身在這裡呢?我分毫不曾取得,現在如數奉還,希望你千萬原諒,寬恕我的冒失罷!」

如來借這個故事,來點化世人。因為世上許多人,大都犯了這個自己作弄自己的毛病。平日被無量煩惱弄到置身無地,萬分苦楚,給那債主般的生死魔王惡狠狠的追逼著,一步也不放鬆。逼到無可奈何時,正好跑到佛家的法海一邊。

獲得了佛法寶藏,卻似避債窮人,偏偏在絕地上得了寶箱一般,可惜被本來沒有的幻身迷惑顛倒了,對幻空的身影認起真來,牢牢地執著我見。狂妄不休。竟把一旦發現的寶藏當面錯過,不曾受用分毫,依舊千秋長夜的封鎖著,到底還是沉沒在生死海裡,永劫長年,沒有出頭日子。這和那避債窮人的得寶失寶,不是一樣可憐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