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佛寺都會舉辦水陸法會。那麼什麼是「水陸法會」?法會為何有殊勝的功德?
1、名稱內涵
水陸法會的全稱是「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關於這一名稱的解釋,《水陸儀軌》道出了其中內涵。
所謂法界,是指一切有情眾生,都具足如來清淨德相。諸佛與眾生的佛性平等,理體同一,故稱法界。所謂聖凡,是指「四聖六凡」。聖人和凡夫眾生,其智慧功德和業力顯現有十種區別。
佛、菩薩、緣覺、聲聞統稱「四聖」,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是在輪迴中的「六凡」。「四聖六凡」在事相上有十種不同,但理體是一樣的。所謂水陸,是按六道眾生所靠的依生存環境講,有水、陸、空三種地方,此處說「水陸」,實則包含「空」。也因為水中和陸地的眾生,比空中的眾生苦難更加深重,所以說「水陸」。
所謂普度,是指普遍地超度一切眾生。六道眾生雖然業報不一樣,但都能得到超度、解脫苦難。所謂大齋,是指以飲食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此布施供養普遍而無障礙,是為「大齋」。
所謂勝會,是禮請大德法師日夜誦經,為眾生授三皈依、授幽冥戒、開示大乘,以佛陀正法施予一切眾生;又有諸佛菩薩等賢聖超拔眾苦,令六道群靈皆能聞法受益、解脫眾苦、得大自在。
佛是人天導師,三寶是世間最殊勝的福田。大眾通過水陸法會,能夠上供一切諸佛菩薩,種下無量福德種子;下施六道眾生,虔誠祈請諸佛菩薩超度救拔我們的歷代宗親和冤親債主等,令他們脫離苦難,往生淨土。
2、功德威力
水陸法會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威力,主要依靠三種力量。
一、依佛力加被。法會自始至終,供佛、禮佛、請佛哀憫,降臨法會。法師與施主共於佛前禮懺、誦經、施食,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二、依法力加持。在進行法事時,要內壇、外壇渾為一體。內壇依外壇誦大乘經,持名念佛的功德以助成其事;外壇依內壇誦持陀羅尼的威力以增長其事。
三、依僧俗虔誠的力量。僧人在作法事時,三業清淨,三密相應,能所雙泯,是法會獲得力量的源泉。《感應錄》卷三說:通州顧司馬養謙夫人卒,迎沙門修經懺,作種種功德。因其在沙門持誦堂上,與客飲奕,其妻得不到超度。說明在作法事中,信眾多一分虔誠,則多一分感應力量。否則,徒勞無益。
佛力即法身德,法力即般若德,僧俗俱虔誠即解脫德,三德秘藏具一切法。一切法同以三德為體,故能舉體起用。力即三德之力用,大周剎海,小極一塵,無事不遍,無德不備。
3、水陸法會八天七夜幹什麼?
什麼是水陸內壇之結界
水陸法會內壇是整個水陸法會的核心,是四聖六凡穿越時間與空間,聚集交流,共用盛會,普得利益的壇場。
水陸法會內壇第一場法事就是灑淨結界。通過法師們依據傳承千年的水陸儀規如法唱誦行持,法會會場的地下、地面及空中,即變成立體的壇城,像琉璃一樣清淨,像金剛塔城一樣堅固,邪魔不能侵犯,以便迎請諸佛菩薩降
臨壇場,六道凡眾奔赴壇場,接受法會的洗禮。於是,一個似乎與別處並沒差別的區域,就變成了匯通十法界,齊聚諸聖凡的神聖道場。
結界一詞,來源於梵語,就是界定舉辦法會、傳戒、閉關等法事時的特定區域。結界時要誦咒施法,使內、外壇都和外界隔絕,不受干擾。主法和尚依儀軌如法觀想,區隔出特定區域,用大悲咒加持過的淨水灑淨,即用淨水遍灑會場內外,淨水灑到之處,即變成結界的區域。結界以後,金剛為牆,琉璃為地、寶幢為華。壇內行止有禁,不得高聲戲笑。內壇成為水陸道場的重鎮。
結界功德無比殊勝,可以使會場的地下幾百由旬結成方界,地底下如同金剛琉璃,無有垢穢;地面會場四周結方隅界,變成金剛城牆一般堅固,無可侵犯;空中一由旬內結成虛空界,上有香雲普覆,如同大寶蓋般蓋覆。
結界,拉開了水陸法會序幕,幾天之內,法會期間,十法界眾生相聚相守,同以善念,祈福消災,並將功德利益普施法界有情,於是,時間在此時交迭,空間於此處無界,所有善願於當下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