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阿賴耶識是如何變現出果報的


淨界法師

阿賴耶識有兩個功能:第一個保存種子,第二個把種子成熟變成果報,這兩個功能一定要記住:一個含藏一個異熟。因地上你有本事造業,它就本事把它收藏起來,多多益善;第二個等到你業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它就把它變現出來。當你是善業起現行的時候,第八識把它變成一種快樂的果報;當你的罪業起現行的時候,它就變成一種痛苦的果報,它會把它變成果報,這是第八識的兩大功能,含藏種子、變現果報。

好,我們來看看變現果報,是怎麼變現的,這個熟為什麼加一個異呢?因為它因地的種子,轉換成果報的時候,有三種變化,這個異叫差異,第一個時間上產生變化了。

諸位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樂,你知道你該感謝誰嗎?對!

跟你沒關係喔,跟今生的你沒關係,你要感謝前生的你,不是你今生有本事,是前生的你有本事,因為它因地造業的時候到得果報,它是隔代受報的,它時間上有差異--異時而熟。你今生所造的業,絕大部分都是來生才能得果報,因為它要經過成熟。你看你種稻米,你春天種下去,你什麼時候開始成熟呢?秋天才收割。所以你如果說我今生很努力的修善我還是如此的痛苦貧窮,你不要怕,你今生的善業來生即將出現,因為你要給阿賴耶識一點時間,它必須要成熟,它要慢慢的煮才能夠成熟,你的業還沒有成熟。

所以異時而熟就是說阿賴耶識把因地轉成果報的時候,它因地造業的時間跟得果報的時間,它有時間差的,可能差一代也可能差兩代也可能差三代,所以它是異時。

第二個異類。

這個類就是它的性質改變了,因為因通三性果為無記,你看你造業的時候,因地造業的時候,有善惡無記對不對?果報沒有善惡,果報全部是無記的,沒有善惡。那我問大家,痛苦的果報是善是惡?

它沒有善惡,它只論苦樂,果報,你不能夠說痛苦是一種罪業,那麼這樣子的話,痛苦是一個罪業,這個罪業又招感一個痛苦,那就糟了,罪業是有招感性的,那這樣你一個人造了罪業得到痛苦的果報,這個痛苦的果報又變成罪業,那叫一因多果了。一個人痛苦他可能自甘墮落,一個人痛苦他可能奮發向上,所以痛苦不決定是善,也不決定是惡,看你是怎麼面對它,所以果報全部是無記。

諸位,果報只論苦樂,就是可樂的果報跟痛苦的果報,如此而已。到底你在快樂當中你會向善還是向惡,答案是不一定,因為這個果報都沒有善惡,所以它造業的時候是有善惡,但變成果報的時候,變成沒有善惡性了,所以它的性質怎麼樣?改變了,異類而熟。

第三個變異。

它的數目產生變化了。你今生布施三寶一百塊,你來生一定得到一百塊的果報嗎?不一定!對!這跟你的心態有關。你是一種非常歡喜心,非常的意樂來布施還是很勉強的布施,這個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你這個業種子種下去,到底這個最後的水果會開得多大,數量有多少,這個未來充滿了變數,會受你的第七識跟第六意識的激發的影響,後天的影響很重要。

所以你造業的時候跟得果報的時候,這個數量產生很大的變化了,這跟你的心理素質有關係,你是不是發菩提心,還是以這個自私的心,都有關係。所以呢,因為你因地到果報成熟的時候有三種差異:異時、異類、變異,所以我們在成熟前面加一個異,來解釋它的因到果有很大的差異,有三種差異。其實這個異熟簡單講就是果報的意思,它是一個果報,它負責變現果報。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淨界法師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

這個地方很重要,就是說,你在「如理作意」開始思惟法義的時候,跟過去聽聞法義的時候,這二個的相互作用,是有前後差距的。比如說,你可能去年聽到某一個法,那個時候你沒有很特殊的感覺;但是這個法不管你有沒有感覺,它進入到你的阿賴耶識這個倉庫保存下來,等待你以後備用。二年後,你遇到一個障礙,這個時候,突然間這個法的力量生起來了,引導著你在所有障礙當中突破過去。你這個聞思的智慧是「久滅過去」,那是以前聞思的,這個時候,假設沒有第八識來做倉庫,怎麼能夠生起後來如理作意的相應之心呢?你聽聞的時候,跟你如理作意的時候,在表現出來時候,有前後的距離,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怎麼能夠保存呢?這就會有問題。

就是說,如果我們修人天的善法,甚至於你修小乘的教法,會發覺你馬上可以用得到,因為它本身對生命沒有全盤的了解,它只是告訴你如何破除眼前的障礙;但是大乘佛法是把全盤的染淨因果告訴你,有的法你馬上用得到,有的法你可能不是馬上用得到。但是你到了淨土以後,誒,突然間你有個智慧現前,那可能是你在某一生當中,聽到某一部經、某一部論所得到的收穫。所以你在栽培善根,跟善根起現行的時候,是有中間的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是不能成立的。

【又此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彼正見相應,是出世心,曾未有時俱生俱滅。】

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思惟法義、聽聞法義,心中還是夾帶著凡夫的有所得心,都還是有漏,雖然這個善根的本質是無漏,但是我們心情是有漏(法是無漏的,心是有漏),最後的結果變成無漏。就是說,你前面的因地是有漏,後面是無漏,如果說沒有阿賴耶識來保存,完全靠第六意識,這個地方就矛盾了,怎麼有漏的心會變成無漏的心呢?我們在因地的時候,用有漏的心來修無漏的法,這個時候二個都存在,有漏的功德歸有漏的善根種子,無漏的妄想歸無漏,這是各自獨立的,那一定要靠阿賴耶識才有辦法成立的。

【是故出世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亦不得成。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相應故。】

所以假設我們沒有第八識阿賴耶識,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就聖道,因為我們都是依止有漏的心來修學聖道。如果完全靠第六意識,這個善惡的功能不能明確的區分,這樣子無漏的善根就永遠不能現前,一定是有這個阿賴耶識。你雖然修學這個法是無漏的,你也打妄想,但是進入到阿賴耶識的時候,你第六意識是錯綜複雜的,有時候起善心、有時候起噁心,所以第六意識是變化很多的。有時候你很想修行、有時候懈怠放逸,但是不管你第六意識多麼的變化,進入到阿賴耶識的時候,它在保存種子的時候,是清楚分明的,它是歸類的:無漏的善根歸到無漏的種子;淨土的善根歸入到淨土的種子;三惡道的造作,歸類到三惡道的種子。這十法界的種子到了倉庫的時候,是分得很清楚,就等待你臨終的時候,看你生起什麼樣的念頭來滋潤它。所以一定要有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