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人死後的去向由什麼來決定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來說,若不出離生死,都是可憐憫者!  

 因此,信佛學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臨命終時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終之後,必可出離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國的淨土。  

 人死之後的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隨重,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報。  

 2、隨習,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某種習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3、隨念,隨著各自臨命終時的念頭所歸,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國淨土。  

 由於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張人們應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應當革除不良的習氣,應當著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念念要將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為往生佛國淨土的資本和道糧。  

 學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時的修行,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供養佈施,禮懺誦經,救濟貧病,造福社會。  

 假如平時沒有進入佛法,臨命終時尚有一個補救之道,那就是根據“隨念往生”的道理,勸他一心念佛,勸他萬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貪戀家 屬親友和產業財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亂,應該一心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若已無力出聲念,則在心中默念;他的親屬如果真的愛他,那就不可在他彌留之際放 聲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墮的可能;並且要勸大家陪伴念佛,使得臨終之人的心念融洽於一片虔敬懇切的念佛聲中。若能如此,死後當可往生佛國淨土;若 其壽數未盡,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復、福壽增長。  

 人將命終,或坐或臥,側臥仰臥,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適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斷氣時,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給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惱而 影響到死後的去路。命終之後,鼻息雖斷,只要尚存一絲暖氣,他的神識仍未脫離肉體,故須經過八小時後才可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經過二十四小時 後。人死之後,若不超凡入聖,一般說來,便成了亡靈。
如何理解佛教說的色即是空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通過這五度我們可以累積很多福德資糧,在這凡塵俗世,大家不管努力行持多少善業,都叫“福德資糧”,因為還沒能達到 證悟空性的境界,所以現在叫福德。就好象在一個廣闊的大草原裡有五個人,他們都很優秀,能歌善舞能做事,欠缺的是看不見,也沒有方向感,因為他們沒有眼 睛。這雙“眼睛”就是“智慧”,當這五個盲人在茫茫草原上不知該往哪個方向前行之時,一個沒有腳但有眼睛的人能夠很好地幫助到他們,那就是智慧,佛的空性 見。  

 佛陀告訴我們,輪回當中我們所認知的一切執著,比如對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執著等等,實際上都是如夢如幻的,沒有一個是永恆不變的。 因此我們說,輪回的本質是空性,沒有永恆的存在。“智慧”非常重要,可以讓我們得到法身佛的果位。智慧,是透過聞思修佛法而產生的。  

 無始以來直至今,我們已經很習慣執著“有”,輪回--有,我的身體,我的家人是這個、我的朋友是那個,我的財產是這些,乃至我的國家、我的世界、我的星球。人們太習慣這種實有的感覺,所以要打破“有”,並不容易。  

 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講空性的時候,下面聽法的比丘們嚇得滿身出血,把袈裟都染成了紅色,到處血跡斑斑,他們有些人已經成就了羅漢果位,但聽到佛陀 講 “諸法皆空”之後,卻深感恐怖,猜測佛陀是不是進入了斷見,不再相信因果了。後來,釋迦牟尼佛就“獎賞”了一件衣服給僧人,就是我們現在穿的“汗衣”。很 多人以為喇嘛師父們披著的是袈裟,其實是汗衣。古代印度很熱,擦汗用的,而汗衣的來歷,就源於此。  

 很多華人都非常喜歡《心經》,我記得在臺灣時,有個自詡才高八斗的人曾說過,所有佛教徒都沒能領悟佛法的真諦,只有他才理解迦牟尼佛教義的密 意。他說:“釋迦牟尼佛,從頭到尾都在講佛法是不存在的,輪回是不存在的,因果是不存在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因為他不瞭解佛 法,所以這樣的解釋可以說是胡說八道了。  

 他只看到了“色即是空”,完全沒有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陀並沒說這個世界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即是色”,就在說“沒有”也是“有”。要把這兩句結合起來理解,不能割裂去思考。  

 萬事萬物的本質,當然是“空”。昌列寺的大殿從哪裡來? 2003年以後我們想把佛學院搬上來,然後佛子善親們爭著做功德,買了很多石頭、水泥,找了一批工匠,畫了圖紙,讓他們照著圖紙打造出來的。打造出來以 後,又找了一些石雕師父進行雕刻,找了一批藏族的畫匠幫忙畫畫,這所有的一切拼湊起來,才有了這個大殿。   

當我們將建築材料回歸原位,很多就是山裡的木頭和石頭,由“土”而生的,這些形成的過程,都要加上水、火、風,就成了四大元素。還要加上人們的意願、工人的奉獻等等精神層面,追根逐底就是這五種。  

 人們平時喜歡說佛教出家人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指的是“水火風土”,加上空;皆空,是指這“四大”本身沒有永恆的存在。比如一塊木頭,把它燒成灰 它就不叫木頭了,改叫灰塵了。把灰塵撒向天空,風一吹沒了,這時塵歸塵土歸土,就變成空了。但這些灰塵真的沒了嗎?如果我們用最大的放大鏡去尋找,灰塵們 還在那兒,用我們的意識還是能抓得住它。  

 土壤、水分、人的身體等等都是這樣。人類從一個受精卵慢慢發育長大成人,死亡火化後被放進一個骨灰盒那麼小的地方,如果把骨灰一撒,就化為空 了,但其實它融入外境的其它因素裡了。本質永遠都是“空”轉成“有”,“有”轉成“空”。從頭髮到腳趾甲,找不到所謂的“我”在哪裡,就算解剖屍體,也找 不到這個“我”到底去了哪裡。因為靈魂離開他的房子,就像你們離開自己的房子跑來昌列寺,你的房子還在那兒,但那房子現在變“空”了,就像人的屍體一樣, 等你回去了,那房子裡就又“有”了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