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業報駭人

佛陀的十六大弟子當中,舍利弗智慧第一,而目連尊者則是神通第一。兩位尊者證果之後,更加廣行慈化,作諸功德,來報佛深思,他們常常在地獄道中、畜生道中、餓鬼道中、人天道中,巡行施化,拔苦予樂。更經常在無間地獄,降注法雨,使芸芸業火熾焚的苦難眾生,熱惱息止,皆得清涼。
    有一天,在地獄道中,遇到一位外道的導師,名叫哺刺拏,因為生前講宣邪教,死後報得廣大身,舌上有五百架鐵犁,在那來同耕墾,但見鐵犁過處,血流了又停,停了又流,煞是可怕。他見到二位尊者,無限哀悔,急急要求道:「仁者如果前往南贍部州,請替我傳話,讓我的門徒知道:由於我生前,口說邢法,欺証他人,因此死後業力牽引,墮到這無間地獄來。尤其他們塑我的形像,建塔供養,讓我的痛苦,更加劇烈。」
    二尊者從地獄道出往人道中來,在王舍城路上,碰到一群外道,持拿木杖,準備要打過往的沙門。舍利弗走在前頭,一干外道見了,本想打他,舍利弗好言悲憫相勸,於是就讓他順路過去。目連尊者業緣將熟,見此外道,說:「伽們的導師,現生在無間地獄,受廣大身,五百鐵犁在舌面耕墾,痛苦非常,要我替他傳話:『我由於講說邪法,因此墮在惡趣,受苦無間,我的塔廟也請不要供養,那只會加深我的苦痛罷了。』外道們聽了,火上加油,怒氣倍增說:「這沙門分明譭謗我們的導師。」於是紛紛以杖搥打。目連尊者,在聲聞眾中,神通第一,若是平時,動一個腳趾,就能夠搖撼帝釋天宮,怎奈此刻業力纏身,神通是一絲一毫也伸展不出來,被打得直如踏扁的蘆葦氣息將絕。這時,在王舍城的佛陀,早已洞察二位尊者的遭遇,他告訴身邊的弟子們說:「大目連與舍利弗,定是一位遭挨打,一位得放行。過去也是這樣。
    從前有兩位修士,要經過一個村莊,村上眾童子商議要打他們,又停下來問第一位修士:『什麼時候會覺得寒冷?』『不論冬天夏天,有風吹起的時候,就會覺得冷,風停也就不冷了。』眾童子們聽了就放他過去。
    再問第二位修士,答說:『冬天一定覺得寒冷,夏天則不覺得冷,這事人人皆知,沒有智慧便生疑惑。』眾童子聽了,便把修士好一頓熟打。受放行的是舍利弗,遭毒打的是大目連,現在也是一樣。」
    目連尊者,運神通力,支持身體,進入王舍城,次第乞食後回到本處,飯食畢,收衣缽,洗足後,禮佛說偈道:「我今無有債,意將為滿足,我伴舍利弗,大智已圓寂,我今隨後去,惟願大雄知!」最後恭敬,右遶三匝,而後辭去,再為諸親族,授戒說法,獲果無量,於是目連尊者,遂般涅槃。
    是什麼樣的因緣使舍利弗尊者、大目連尊者,兩度遭到圍困?使目連尊者兩度遭受熟打?是巨大的業力!而目連尊者幸是證果之後,償了債,也謝了緣,生死路上已奈何不了他,而我輩凡夫呢?若是日日念起念落,都在俗情煩惱上,造作無休無止的業,將會是個什麼了局呢?幸而有六字清淨洪名,可護我們的心,作我們的主。然而學佛道上也多歧路,多少人想要追求心靈的依止,卻被邪師、邪說障蔽了,窮畢生之力,也無助於了生脫死,慧命硬是讓名聞利養的假佛子給蹧踏了,鐵犁耕舌,其有報乎?而得聞佛名、肯受持念佛法門的、又豈是偶然,這都是過去生早已見過佛、受了法,但未解脫,以至於今,切莫再輕易放過啊!(明倫月刊194期)


降服睡魔

佛告訴眾弟子,應當勤修精進,不要被懶惰的習氣所覆蓋。又說:
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大覺如來,名一切度王,降世說法,廣度善根成熟的菩薩種。這時群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叫精進辯,一位名德樂止,一同到一切度王佛前,聽講法要,精進辯聞法歡喜,心領神會,立時得「阿惟越致」── 證入菩薩不退轉地,神通具足。但是德樂止卻睡著了,清妙法味一毫不入,了無所獲。精進辯就對德樂止說:「應當要精進勤修,不要貪著睡眠。」德樂止聽到這席良言立即振舊起精神來,無奈隔不多久,又昏沈沈睡去,不能自主。後來乾脆來到泉水邊,寂希望入定,但是仍然眼皮沈沈頭昏昏又睡著了。
    精進辯一心要救拔他的朋友,用新得的神通,方便度化,化作蜜蜂,飛撲德樂止的眼皮,德樂止從睡中驚醒,見蜜蜂差將剌來,敧斜的身軀,重新坐正,豈知不會兒,又進入黑甜夢鄉去了。蜜蜂於是從德樂止的袖口鑽到腋下,用些許力剌他的胸腹,德樂止猛然驚醒,精神陡振,不敢再睡。
    這時泉水邊有各種顏色的鮮花,芬芳鮮潔,蜂王驚醒了德樂止後,,從袖囗飛出,迴旋空中,再駐足花上,吸食花蜜。德樂止端然正坐,目光灼灼的注視著蜂王,怕他再來,精神集中,不復思睡,於是無情的睡魔,就被精進杵降服了。
蜂王飽飲甘露之後,不再飛去,為了勸策同修,入了遊戲三昧,一時之間,蜂王睡著了,睡味正濃,腳跟不穩,風來花傾,蜂王墮污泥中,於是急忙飛到水面,沐浴乾淨,又重新飛還,安止花面。
    蜂王演出的這齣遊戲三昧,清清楚楚的攝入德樂止的眼中,惹得他心華開放,對著蜂王唱出一首佛偈來:
    「是食甘露者,此身得安處,何不分餘味,遍飽妻與子,貪眠墮泥中,自污其身體,如是一顛墜,損彼甘露味。又如此妙華,不宜常久住,日沒花還合,求去不得出,須待日再明,動轉方如志,長夜囚華中,如是良悲苦。」
這時蜂王仰著頭,向清風發出輕微美妙的歌聲,也唱出一首偈子,借著風力,還敬那位大夢初醒的朋友:
    「佛道若甘露,聽聞無厭足,不當有懈怠,昏沈失妙覺,譬如墮污泥,愛慾所纏縛,日出眾華開,如佛宣化來,日入華還合,涅槃坐蓮臺,幸值如來世,除睡去陰蓋,精勤修大業,莫言佛常在,深法原空寂,不著色因緣,現前境界相,應知為善權,善權欲警醒,苦行方無誤,度人即自度,因此現變化。」
    德樂止聽聞這首偈子後,心光大放,才知道蜂王是法王的化身,頓時得了不起法忍,直至得了陀羅尼。
──  而精進辯即是釋迦如來的前身,德樂止即是彌勒佛的前身。
    眾生所以業海沈淪,受苦無邊,都由於昏墮的緣故,而所有聖功的成就,都要靠精勤!所以清進忍辱,是六波羅蜜中的中堅功行;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在因地修持上的最大工程,也是精進。願我同修,以精進杵,破一切內外惱害,殊勝淨業,日進以成! 
(明倫月刊189期)


大牛懊悔

從前有兄弟兩人,弟弟很喜歡修道,遇到勝緣,出家作沙門,精進修行,很快證道,得到羅漢的果位。弟弟眼見哥哥終日世海浮沈,難以解脫,不時向哥哥懇切的勸導他多作福德。哥哥說:「我現在為求增加財產,工作十分繁忙,那有時間顧及其他。修行的事,有機會再說吧!」這樣一再推託,使弟弟失望非常,直苦於無法讓哥哥生起覺悟之心。
    生死無常,大限到來無定準,沒多久,哥哥一命病終,弟弟用道眼觀察,看哥哥神魂究竟投生何處?往人道中看,了無所見,再觀地獄及餓鬼道中,也沒看到。最後,看見他的大哥,在畜生道中,作一頭大牛。
    在人間的一方崎嶇路上,商人急著趕路交貨,狠命鞭催,而道途險惡,牛早已氣喘噓噓,偏偏又跌入爛泥巴中,爬也爬不起來,商人急火中起,舉杖痛打,牛疼苦難當,不知如何了脫?這時弟弟來到了牛的身邊,對哥哥說:「修福的事且慢一點,為求增產忙忙碌碌,這滋味如何啊!」牛聽了弟弟的話,慚愧懊悔得無以復加,於是就絕食而死。道人也就回家去了。
    眾商人看這情形奇怪,私下議論:「道人為什麼用咒語殺了這頭牛呢?於是就追請道人回來,向他詢問詳情。
    道人說:「牛的前身是我哥哥,他生前一心癡想曾家財產,不聽良言,那知人命呼吸間,一下子生病死了,絲毫善事功德末作,業力卻緊緊纏身,投胎作牛,受罪受報,苦不堪言。我想哥哥病故,不曉得投生那一道,一入定觀察,天上、人間、地獄、鬼道都沒看見,後來見他生作大牛,所以找到這裏來,用他平日推託的話,說給他聽,希望他醒悟,哥哥也很後悔,所以絕食而死了。」
    商人們一聽,才知曉道人已解脫生死,不是凡夫,紛紛自責失禮,又為牛燒香作福,牛依賴弟弟的緣故,速離畜生道的苦,超生天上。
    古德曾說,我們可以這樣來反觀自己:吃飯穿衣有比念佛更重要嗎?接待貴賓的謹慎恭敬,比得上禮敬諸佛嗎?由此也可以省量個人的善根和道力了。的確,超脫輪迴其事非常,若不下一番真功夫,道業如何得辦呢?(明倫月刊180期)


禱樹變羊

雜寶藏經記載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個老人,家境頗為富裕。一天,忽然動了心?想吃羊肉,便想用個名目來打牙祭。於是指著田頭邊的大樹,告訴他的兒子說:「我們家所以能有今天小康的局面,就是這顆樹樹神的保佑,你們何不在群羊中,宰殺一隻來祭拜。」他的兒子們果然殺了羊,在樹下禱拜,又立了個神祠,從此按時祭禱,習以為例。
    後來這個老人死了,因果羈絆,竟投生在自己家中為羊。日復一日,老人的兒子又抓來一隻羊,準備祭祀樹神,這時很奇怪的,羊忽然開口說人話:「這樹根本沒有什麼神,唉!都怪我以前為了想吃羊肉,隨口騙你們宰羊禱樹,當初和你們分食羊肉,想不到如今卻要我先來還債啊!」
    這時侯,恰巧有位羅漢到這家來乞食,他用神通力使老人的兒子都明白,這羊的前身,就是他們的老父。眾人不禁悲傷泣下,於是毀掉了這個祭祠,從此改過修善,不再殺生了。
    同修們!造作淫祠不能得到福報,這在增壹阿含經早有明確的記載,世人偏偏有對三寶不肯布施,而對鬼神廟宇卻欣然創造的。這實在是因為沒有正知見,沒有細想因果的關係啊!想想看,一座神廟蓋好了,造作者揚揚自得的題曰:某年某月某某建造。以為自己施財作功德,那裏知道從此以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在刀又之下哀鳴;在鑊湯中跳擲,不知有幾千幾萬的眾生將因此而慘遭殺戮,這筆帳該記在誰身上呢?真是天堂未就而地獄先成哪!孔子也說過:不當祭而祭拜,叫做淫祠,造作淫祠不能得福,更加上殺生的果報,聰明的人何不算一算呢? (明倫月刊16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