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瞋火變牛

從前佛陀在隨隆羅國的時候,有一天,他帶領諸比丘,想要到勒那樹下,到一水澤中,附近有五百隻非常凶惡的水牛,他們各屬於五百個牧牛人,牛主人遙見佛來,趕忙大聲叫喚:「大德世尊,希望不要從這條路走,因這群牛當中,有隻大惡牛,常用牛角傷人,這條路不好走哇!」
    佛告訴放牛人:「你們大家不要憂愁恐怖,假使那水牛果真來觝我,我自有辨法處理!」
    談話之間,大惡牛突然衝來了,高翹著牛尾頭朝下角向著佛,四腳刨地口中怒吼,跳擲直前,就要發作了。
    這時,如來從五指端,幻化出五隻威猛的獅子,衛護在佛四方,佛的四周又變出一個接一個的大火坑。這景象今惡牛傻了眼,接著十分驚惶恐怖,急著想逃跑,但是跑來跑去,四面沒個活路,只有佛足前面,有一小塊地,宴然清涼,牛不自覺奔馳趣向佛前,剎時心意泰然,不復恐怖,漸漸長跪下來低頭用舌舐世尊的雙足,又起頭來,瞻望如來,歡喜非常。
    世尊知道惡牛的心已經調伏了,就為牛了說一偈:「盛心興害意,欲來傷害我,歸誠望得勝,返來舐我足。」
    水牛聽聞偈子之後,深生慚愧,蓋障剎時飛散,心中豁然清明,憶知自己前生在人道中所作的惡業,萬分己思惟:「我修了什麼福德,能生此天上?」既而了解,前身是水牛身,蒙佛化度,得禾生天,今當還報佛的深恩。於是齋持香華,來到佛所,光明赫奕照佛世尊,便虔誠頂禮佛足而後站立一旁。佛即刻為他演說四諦法,他心開意解證入須陀洹果,便遶佛三下,稽首禮敬而後飛還天宮。
    同時那五百位牛主人,也在這個早晨來到佛所,佛為他們宣說妙法,他們福至心靈,都能契入妙機,於是請求出家。佛說:「善來比丘」於是這五百人,鬚髮自落,法服自破一著身,現出沙門威儀德相,便各自精勤用功,不多久,都證得阿羅漢果。
隨侍佛陀的弟子們,親見這果報的殊勝,便來問佛:「這水牛以及五百放牛人,宿昔造了什麼罪業,生而為牛,又修了什麼樣的福,能夠遇佛證真?」
    佛說:在賢劫中,有波羅奈國,那時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如來,在他的法化當中,有一位三藏比丘,帶領著五百弟子,到各國遊學,經常在大堂裏和各地學者共同探究教義。但是這三藏比丘脾氣不好,碰到有人質疑而他解說不清時,就瞋恚心生起,用更凶惡的態度罵人:「你們這群人,解行不夠,強來問難,真傢那水牛,只會蠻橫的用角來撞人,我沒辨法理你們!」這些弟子們也覺得老師說得對,也用這樣的態度面對質難的人。
    話出雖如風,因緣散聚中,因著這惡口的業緣,三藏比丘在以後的五百世中,都生在水牛中,和放牛人共相逐水草而居,以至於今生,而那五百位放牛人,正是原三藏比丘的五百弟子啊!
    佛說明了這段因緣後,眾弟子們,人人警惕戒慎,各各護守身口意業,得到四沙門果。瞋是五蓋之一,是失諸善法的根本,墮諸惡道的因緣,法樂的怨家,善心的大賊,惡口的府藏,禍患的刀斧,三藏比丘一念瞋心起,繼之惡口罵人,因而五百世墮為牛身,正是用他的生命來為這句話作註解,瞋火炎炎,業風浩浩,何其可畏!
    然而凡情惑倒,六賊交侵,三毒奔馳,如何調伏瞋心呢?經上說用惠悲忍辱的力量,慈忍之力,能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實則,在婪婆世界,如果碰到的人、事,一一順遂,那真叫反常,不合理的事,不講理的人,這正是此界理所當然的現象,「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鎔頓入不思議」永嘉禪師甚且把這些惡言惡語,當作善知識,勝進於不思議無生慈忍力中。吾人也可學著把一切境界,當作修學資糧,物格而后知致,在一一事物應對進退當中,檢校一一心念,使悉歸於中和之境,更加之以念佛功夫,久之自有一方自在的天地!(明倫月刊257期)


佛音難測

目連尊者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要知道釋迦世尊的微妙法音,到底能傳達多遠,他又聽世尊說過:「西方有一世界,名叫光明旛。」
    於是運起神足,朝西方直往,終於來到光明佛所。他聽到佛說法的清音,又見到彼佛身長四千里,隨寺在旁的菩薩眾身長二千里,他們食用的缽器高有一里。
    目連尊者來到缽旁邊,光明播世界的菩薩見了,稟告光明王佛說:「大聖世尊,這蟲是從何方來的,為何身穿著沙門服,而在缽緣穿繞?」
    光朋王佛說:「你們大家千萬不要起輕慢心,這位賢者是誰你們知道嗎?」「這位少年,名叫大目連,是釋迦文佛聲聞弟子中,神足力第一的啊!」
    光明王佛告訴大目連尊者:「我們這世界的菩薩及聲聞眾等,看見你身子這麼小,就生起輕慢心,仁者當一顯神通力,來宣揚釋迦文佛的威德!」
    目連尊者向佛稽首頂禮,右繞七匝而後向佛請示說:「現今要在您前面地上結跏趺坐,是否慈允呢?」
    佛說:「如意所樂!」
此時大目達尊者,踴到高億百多仞虛空之中,化出七寶做成的寶城,在寶城中鋪設一床席,目連尊者便助趺席上,而從這床席下垂有億百千垓寶珠,一一珠瑛煥耀出百千光明,一一光明之中各有蓮花座,一一蓮花座上,皆有釋迦文佛身坐其上,清淨徵妙的法音和宣說經典內容,都和釋迦如來等無有異。
    目連尊者顯神通力後,又回到光明王佛前,光明旛世界的諸菩薩眾都歎為稀有,而後問說:「目連尊者是為何緣故,來到我們這世界?」
    光明王佛說:「他是想試看看釋迦文佛的音響能傳到多遠,一路尋來,到了這裏。」又告訴目連尊者說:「仁者,不要起試探如來音聲的心,如來的音聲微妙難思議,無遠無近,盡虛空遍法界,不能限量!」
    目連尊者立即拜下懺悔說:「世尊!我身不敏,佛音清澈無遠弗屆,而我卻橫生心念,想要知道他的極限!」
    光明王佛說:「你來到這裏,已是離你本土好遠好遠了!
    目連尊者說:「的確非常的遠,現在想要回到本土,卻不知回得去否?」 
    光明王佛說:「仁者是依什麼神力到此土的呢?要知道這完全是釋迦牟尼佛威德之力所感,如今你當正面遙向釋迦文佛處,稽首作禮,虔心膜拜,自然就回到本土,否則以你的神足力,要回到本土,那雖是經一劫之久也回不了的。」
    目連尊者,於是右膝著地,面向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在處,合掌禮拜,於是在屈伸臂頃,就回到本土了。
    目連尊者和光明旛世界的佛菩薩們,通力合演了一齣神通莫測,變化自在,難思難議的微妙境界,相信是要令後人,尤其是末法的眾生們,在學佛歧路中,在群魔擾攘,現佛弟子相敗佛家行的挫傷顛沛裏,不退學佛的信心、求往生的切願。佛的功德智慧不可思議不可限量,釋迦文佛如是,極樂慈父亦然。唯願佛佛願力慈暉,照我以清淨光明,爍開多劫昏矇眼,盡未來際覲法王。(明倫月刊253期)


人生知何似

從前有一個信奉婆羅門教的國家,叫多味象國,這國王有一天發起善心,要行大布施,就依照婆羅門的教法,寶堆積成一座山,凡來行乞的,都讓他們隨所須要,領取一撮回去。
    這棣一連布施了幾天,怪的是寶山卻不見縮減。佛陀寂照之中了了知悉這是國王宿福深厚,應得度化是便化成一位梵志,來到多味象國。
    國王見到梵志,合掌問訊,禮貌地問:「您有什麼欠缺的,千萬不要客氣!」
    梵志說:「我從遠方來,想要乞得珍寶,回去好蓋個住宅。」
    國王說:「那很好!特別准許你拿雙份!」
    梵志領了雙份寶物,走了七步,又放回去了。國工問他原因,梵志說:「這些珍寶雖夠我蓋個好房子,卻不夠我娶太太,乾脆算了。」
    「那就拿三份去吧!」
    梵志領了三份布施,走了七步,又放回原處,國王問:「這次又是為什麼?」
    「這些寶物用來蓋房子、娶新娘是夠了,但卻沒法置田產、畜奴婢、養牛馬,仍不成家園,所以還是算了吧!」
    「那你拿七份去吧!」
    梵志領了七份財物,走了七步,又歸回原處。國王問:「這又是為什麼?」
    「我蓋了房子娶了妻子,再養兒育女,子女長大也要嫁娶,再者人情往來等等這些都要花費 ,這樣的消耗我也擔待不了,不如就此打住吧!
    國王說:「那這樣吧!我這裏的所有財寶,全都給你,這總可以了吧!」
    梵志欣然接受,才走沒多遠,卻又退回來了。國王再問緣故。
    梵志說:「本來是來乞食,想張羅一家的生計,再細細深入思考,覺得人命無常,活著能有幾歲,一切事物也都有成有毀,人事多變,滄海桑田:歸結起來是憂苦多歡樂少,財富再多,對了脫終究沒什麼助益,不如勤苦求道,求得出離。」
    國王說:「您的話太有道理了,我也願和您一樣一起修道。」
    「於是梵志現出佛身相好,光明希有,踴住空中說了一偈:
    雖然積聚高達天頂的珍寶,遍滿大地的錢財,比不上對解脫道有一絲一毫的了解。世間的一切,有人心懷不善而偽現善相,有人貪愛而裝出不貪,沈溺在五陰熾盛,五慾著染的苦海中卻以為樂,這樣的狂妄愚癡,是修道人所深厭棄的啊!」
國王見到佛身相好、佛光殊勝,又聽到這個偈子,都欣喜非常,立即受五戒,而護得了初果。
    人生是怎樣的一場戲?紅樓夢有曲曰:「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菜。」佛陀示現的化人,也明白地靠訴我們,加減乘除,終不如悟道一字一偈。而人生的滋味又如何?蔣捷有詞曰:「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者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是多麼哀傷而無奈!願學佛行者不受無奈之苦,在人生喜憂法中,不惱不懼,立靠向佛陀慈懷,見得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之境。(明倫月刊24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