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人生的真相

文╱星雲大師    

常有人問:「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當初佛陀捨棄世間榮華,出家修道,就是為了尋求生、老、病、死的人生真相。究竟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呢?有四點:


第一、要知身體不堅,如泡如影:《涅槃經》裡將人的身體比喻為「水沫」,是形容人體的不堅固,如水沫般須臾易滅。人的身體何以不能永久不壞?身體乃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而有,因此是無常的。我們的身體,從嬰兒呱呱墮地,經過童年、少年、青年到老年,身體一天天都在變化,就如泡如影一般,是不堅固、不實在的,所以人生百年之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身體無法跟著我們走,唯有把握有生之年,藉助此身好好的修道、行善,這種善業功德才是永恆不失的。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夢如幻:人的生命體是由五種元素所組成,佛教稱為「五蘊」,也就是色、受、想、行、識。色蘊屬生理,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受、想、行、識四蘊屬心理,是觸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相當於心理學上所說的感情、觀念、意志、認識。何以說生命不久,如夢如幻?就物質方面來說,色蘊是四大假合而有,本無實性;就精神方面來說,受、想、行、識等四蘊都是對境而生。所對的色蘊既非實有,能對的四蘊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心物二法,當體皆空,所以有謂「五蘊非有」,這是佛教「無我觀」的具體表現。

第三、要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人在世間生存,不能沒有物質生活,當然也就離不開金錢、財物。佛教並不排斥正當的擁有財富,但是主張人不要貪財,所謂:「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幾何?」錢財夠用就好。尤其擁有金錢,不如善用金錢,因為佛教講,財富是五家共有:盜賊會搶劫、貪官汙吏會貪汙、水火刀兵會破壞、不肖子孫會敗家。所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唯有善用智慧,才是永恆的財富。

第四、要知功名不實,如霜如雪:功名富貴是世人所希求,古人十年寒窗苦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建功成名,獲得榮華富貴。然而功名是不實在的,歷史上多少功勛彪炳的顯赫人物,雖然功在廟堂,風光一時,但是「薪火相交,縱性不停」,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朝為座上客,暮為階下囚」,正所謂「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功名之不實在,正如霜雪一般,太陽出來,它就消逝無蹤了!

人生的真相是無常、苦空、無我,吾人唯有去除不真的人生,才能求得一個超脫的、自在的真我。所以,我們應該認知「人生的真相」:

第一、要知身體不堅,如泡如影。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夢如幻。
第三、要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
第四、要知功名不實,如霜如雪。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67‧星雲法語7》


《星雲法語》平常心

文/星雲大師

佛教講「平常心是道」,平時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人說要用平常心做人,要用平常心處事。「平常心」究竟是什麼意思,怎樣才能保有一顆「平常心」?有四點看法:


第一、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史記‧汲鄭列傳》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個人失意的時候,最能感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的人因此自怨自艾,消極頹唐;有的人則怨天尤人,憤世嫉俗,這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作用。真正有修養的人,儘管世情澆薄,我以一忍治之,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能忍的人,他就是有平常心。

第二、快心事來,處之以淡:「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快心事時,一般人莫不是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恨不得天下人都能分享他的快樂。「喜形於色」固是人之常情,然而能如謝安在「淝水之戰」,姪兒謝玄以寡擊眾,取得勝利後,消息傳來,猶能奕棋如常,不動聲色。這種「快心事來,處之以淡」,就是一種平常心。

第三、榮寵事來,置之以讓:人有榮譽之心,而後知所向上,值得嘉許。然而自古以來多少文武大臣、後宮佳麗,為了爭寵顯榮,彼此勾心鬥角,甚至導致政爭戰亂,禍國殃民,反而罵名千古。

所以,榮寵不是爭取而來的,所謂「實至名歸」,名實不符,有時候求榮反辱;能夠洞澈此中道理,在榮寵之前,以平常心視之,就是明哲保身之道。

第四、怨恨事來,安之以退:人有不平,易生怨恨。怨恨猶如一把雙刃刀,傷人又傷己。遇有委屈不平時,不必難過、不必計較,何妨退一步想;能以平常心安之以退,自能泰然自適,則怨恨無由生起。

平常心是一種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慧;能以平常心處世,自能「超然物外見真章」。如何是「平常心」?有四點:

第一、失意事來,治之以忍;
第二、快心事來,處之以淡;
第三、榮寵事來,置之以讓;
第四、怨恨事來,安之以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