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孫中山《遊普陀誌奇》

最近,筆者閱讀了我國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的《孫中山全集》卷六《遊普陀志奇》(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後,感想頗多。今將其文抄錄於後: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去遊普陀山。同行者為胡君漢民、鄧君孟碩、周君佩箴、朱君卓丈.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君去病,所乘『建康』艦艦長則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驕陽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門道價,引至普濟寺小住,由寺主了餘喚笋覦,將出行,一路靈岩怪石,疏林乎沙,若絡繹迎送於道者,迂迴昇降者久之。已登臨佛頂山天燈台,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已而旋赴慧濟寺,纔一遙囑,奇觀現矣。則見寺前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幡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乎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了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問,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
  
  即入慈濟寺,及詢之同遊者,均無所睹,遂詫以為奇不已。余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然當環眺於佛頂台時,俯仰間,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濤曰,咽螺數點,覺生平所經,無似此清勝者!耳聽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嗚呼!此神明之所以內通。
  
  已下佛頂山,經法雨寺,鐘鼓鎕聲中急向梵音洞而馳,暮色沉沉,乃歸至普濟寺晚餐。了餘、道價,精宣佛理,與之談,令人悠然意遠矣。』
  
  這是孫中山於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乘「建康」號軍艦至舟山群島視察海防,順便遊覽普陀山,登上佛頂山天燈台,憑高遠眺,獨自徘徊後又赴慧濟寺時,親眼目睹佛教「靈境」。遊畢普陀山後,孫中山撰有《遊普陀誌奇》,以抒胸臆。其情其景其事,完全是真實的。
  
  佛的顯靈,與孫中山在革命生涯中自始至終重視、關心、支持中國佛教的發展與活動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早在清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八月,孫中山撰寫《中國問題的真解決》(見《孫中山全集》卷一,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版)這一篇針對清政府腐敗統治的論文。他就論述佛教在中國的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以及深受廣大人民歡迎的事實。他指出:「佛教乃是漢朝皇帝傳入中國的,人民以很大的熱情歡迎這個新宗教,此後它便日漸繁盛,現在已成為中國三大主要宗教中的一種。」
  
  辛亥革命勝利後不久,清王朝推翻了,中華民國剛建立之初,社會上一批居士發起組織成立佛教會,並寄希望於臨時政府總統孫中山。孫中山親自接見了佛教信徒的代表人物,如歐陽漸、李栩灼等,對於他們提出的組織佛教會的條件,均予承認.並於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日令教育部批準佛教會立案。同時,孫中山還函復佛教會,肯定了佛教的歷史和現實作用及佛教會的宗旨大綱,讚揚了李翊灼、歐陽漸等人為振興佛教、弘揚佛法所作出的貢獻,欣賞近代歐美諸國政教分離的做法。據《孫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版)載:
  
  敬復者。頃讀公函,暨佛教會大綱,及其餘二件,均悉。貴會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攝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甄擇進行,以水世界永久之和平,及眾生完全之幸福為宗旨。道衰久矣,得諸君子闡微索隱,補弊救偏,既暢宗風,亦俾世道,曷勝瞻仰讚歎!近世各國政教之分甚嚴,在教徒苦心修持,絕不干預政治;而在國家盡力保證,不稍吝惜。此種美風最可效法。民國約法第五條載明:「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二條第七項載明:「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條文雖簡,而含義甚宏。是貴會所要求者,盡為約法所容許。凡承乏公伐者,皆當力體斯旨,一律奉行,此文所敢明告者。所有貴會大網,已交教育部存案;要求條件,亦一併附發。
  
  可見,孫中山是全力支持佛教會的。一九一二年初,近現代著名高僧大德太虛法師在南京毗盧寺發起組織成立「佛教協進會」孫中山當時接見了太虛法師,並叫秘書馬君武與太虛法師具體商談,孫中山對太虛此舉十分讚許。二月,其佛教協進會成立大會在鎮江金山寺召開,與會寺主與信徒甚眾,影響頗大。
  
  一九二四年十月,孫中山為了打倒軍閥統治,實行國家統一,曾在廣東韶關督師北伐。在誓師北伐的前夕,他曾率領其手下將領要員如譚延闙、柏文蔚、田桓、楊虎、許崇智等人以及畢生軍百餘人,前往嶺南古剎南華寺遊覽巡禮。事畢,在寺內就餐。孫中山就中國禪宗的重要派別南宗之事,與大家作了交流與探討。其事詳載於釋東初撰著的《中國佛教近代史》中(下冊,東初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云:
  
  孫中山問諸人:「汝輩亦知六祖相傳之事乎?」田桓應聲回答。孫中山笑曰:「汝本青年,何能研究佛乘?所言得無妄耶?」乃舉所用之飯碗示之曰:「汝知此為何物?」田桓視碗漆質而嵌以銀底,知其出於印度,故答曰:「此即佛家所傳之真缽,一在印度,一在南華。」孫中山命方丈取出,果相符合,再次笑對田桓說:「不謂汝小小年紀,乃精於佛典也。汝等須知,佛教平等,重博愛,慈悲救世,主旨正復相同。」
  
  顯然,孫中山對佛教的宗旨與他所領導的國民革命同等看待,其意義是非凡的;同時也說明他對佛教歷史相當了解;揮師北伐前去惠能之南禪宗祖庭參謁遊覽,更是一種含意相當深刻的舉措,不能不令人深思。
  
  縱上所述,說明孫中山與佛教有很採的緣分;在孫中山的思想中,深受佛教教義的影響;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多少有若佛教「靈境」的驅使。


人生孰無死

>釋尊在王舍城的靈鹫山對衆人說 法。

  一位老夫人惟一的兒子死了。雖然兒子已埋葬多日。但是她仍然整日以淚洗面 。悲傷不已。

  “兒子是我惟一的寄托,惟一的依靠 。他離我而去,我再活下去還沒有什麽,不如跟他一塊去吧!”

  她心裏這樣想着,連續四五天都不思飲食。

  釋尊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帶着五百位 修行者趕到墓地來。

  老夫人看見釋尊。忙向前施禮。

  釋尊滿懷慈悲地問道:“老人家你在裏做什麽呢?”

  “獨生兒子棄我而去,但是.我對他的愛心卻愈來愈熾烈,我總想自己也跟兒子一塊離開人世算了。”老夫人傷心地 說。

  “甯願自己死去,也要讓兒子活着,你是這樣想的嗎,” 釋尊說。

  “佛陀啊,您認爲能做得到嗎?”老夫人高聲問佛,滿懷希望地說。

  隻聽釋尊靜靜地回答:“你給我拿火來,我就運用法力, 讓你的兒子複活。不過.這個火必須來自未曾有過死人的家庭,否則,我作了法也沒有效果。”

  老夫人趕緊去找火,她站在街頭,逢人就問:“府上曾經死過人嗎?”

  “自從老祖宗以來.哪有不曾死過人的呢?”大家回答她。

  老夫人一連訪問過幾十戶人家,所需要的火始終無法到手。她終于無奈失望地回到釋尊的面前說:“我出去找火了,就是找不到沒有死過人的家庭,隻能空手而歸。”

  “原來如此。自從開天辟地以來,沒有不死的人。因此,現在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卻想跟着兒子一塊死,這不是執迷不悟嗎?”

  老夫人被釋尊開導以後,如夢初醒,不再想尋死.從此專心念佛。


黃金毒蛇

一天.釋尊帶着阿難在舍衛國的原野上漫步。

  釋尊忽然停步說:”阿難,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塊小丘下藏着可怕的毒蛇!” 阿難停下了腳步,随着釋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後 也說:“果然有條可怕的大毒蛇。”

  這時附近有個農夫在耕田,他聽見了釋尊和阿難的對話,聽說田裏有條毒蛇,便走向前探看,在那塊小丘似的土包下,發現了埋在土裏的一壇黃金。

  “明明是一壇金子,可這些和尚偏偏說是毒蛇,真不懂他們是怎麽想的。誰能有我這樣的運氣,鋤地鋤得一壇黃金,帶回家去,下輩子也不愁吃喝了。”

  農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挖出那壇金子:匆匆帶回家去。原先窮困潦倒的農夫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現在突然發了筆橫财,自然樂不可支,開始大量地添置着新衣、家具,頓頓都吃精美的食物。

  同村的農夫們頗感疑惑,流言四起,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就傳到官府,官吏把他找來問話:“聽說你向來很窮,最近一夜之間鹹了大富翁。這錢是從哪裏來的,是偷的嗎?快從實招來。” 農夫無法回答,被扣在官府,整日逼問,不勝其煩,但又無法證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錢買通官吏,隻望能保住一條性命,但所有的錢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農夫最終被宣判了死刑。受刑這天,農夫望見斷頭臺,心中恐懼萬分,口裏不斷叫嚷:“那的确是條毒蛇啊,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 官吏聽見這怪異的言論,認爲其中必有緣故,就将此事禀告了國王。 國王把農夫叫來問:“你犯了偷盜罪,受刑時不斷地叫嚷:“那确是條毒蛇啊.阿難!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到底是什麽意思?”

  農夫惶恐地禀告國王:“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裏耕作,釋尊帶着弟子阿難從這裏經過。他們看見埋藏黃金的地方,都說有條毒蛇,是條大毒蛇,可我卻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回到家裏。我今天落到這般地步,才明白黃金是條大毒真谛。黃金能使我富貴,也能使我喪命,它實在比大毒可怕啊。”

  接着,他又作偈禀告國王:

  釋尊說是大毒蛇,阿難說是大毒蛇。

  毒蛇恐怖不可比,直到如今才明白。

  愚者經常受迷惑,隻把黃金當寶物。

  因此迷妄無了時。痛苦深淵中沉溺。

  隻有舍棄心頭暗,才能不受黃金惑。

  國王聽到農夫誠摯的心聲,也對釋尊的教義産生了極大的信 任。國王不但作偈贊佛,也贊賞農夫的覺醒。并宣布将農夫 無罪釋放。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遠親戚的家裏去。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并煮了好幾道好菜招待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鹽,所以每道菜都淡而無味。這位客人對主人說:你今天燒的菜都是很名貴,可是淡了一點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說:啊!我忘了放一樣東西,于是到廚房拿了些鹽,放進每一道菜,攪拌了一會兒再請客人嘗嘗,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問主人說:你放了些什麽,菜就那麽好吃?

  主人說:放鹽呀!鹽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樣菜都好吃。傻人以爲鹽既然那麽好吃,回去每餐都買鹽來吃好了,省得煮那麽多菜。于是到了街上買了一大包的鹽,回到家裏急急打開,抓了一把放進口裏!哇!苦澀不堪!以爲是被那位親戚騙了。

  各位大衆,世間各人有各人的智識,智識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智識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識用之不當!也可能毀滅自己、和違害社會。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發揮效用。否則良藥也會變成毒品。

  比喻貪吃好玩,與斷食偏食都不适中。過分的享樂與吃苦主義都有偏。世間萬事必須适中,過與不及都可能壞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負責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無成,過分的熱衷名利,也會造成争奪計較而造惡業,或勞碌一生,與煩惱糾纏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輪回不息。

  世間萬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業。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盡其才。時、地、人、都恰到好處,即事事皆通,否則事事都障礙。世間事事物物皆須靠我們的智慧去運用。然則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從聞思修去證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無盡。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在修行的時候,有一天聞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半句偈。便舍身去求法。如獲至寶,故而成佛。現在的人卻将三藏經典當作學問研究,貪多而不求實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說食數寶,沒有得到佛法的好處。

  禅宗的祖師,往往一言半句即開啓人的智慧—開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裏,埋在經典裏參研,都不能開悟何故?機緣也、善根也、智慧也、對機對法,遇緣即應。否則多費工夫也沒有受用,所以佛法一點點都很能受用,無善根無緣分的人再多亦沒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說:‘德行一斤值多少錢?’他們視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對于修行的人來說,德行乃是無上的至寶。一樣一種東西,有的人如寶貝一樣,有的人視如糞土,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說:我現在沒有空念佛,也沒有空用功修行,待兒女長大以後,才來好好用功。

  我們一天廿四小時,真的一點空都沒有嗎?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滿了腦子裏,那裏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當作至寶,沒有信心的人把佛法當作閑時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這裏。能受用的人,就是一點一滴也當作寶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聽多了,反而變成‘所知障’。所以學佛要能轉法輪,不要被法輪所轉,本則故事意義就在這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