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普賢化身—拾得大士

拾得大士和豐幹禅師、寒山大士同爲唐朝人。他是豐幹禅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話說豐幹禅師有一次遊松林,漫步在天臺縣赤城山道路旁,偶然聽到小孩的啼哭聲,尋聲找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相貌清奇。禅師就問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他是誰家的”


  于是禅師把幼童帶回國清寺,交給典座師等候家長來認領,但是過了很久,還是不見有人來領回,禅師祇好命手下的知庫僧靈熠照顧他。拾得雖是小小年紀,倒是很會講話。

  拾得漸漸地長大了,典座師就讓他管理食堂和香燈。有一天,忽然看見他登上大座,與佛像對面盤坐而食;又沖着憍陳如尊者的泥塑像,大言不慚的譏笑他是「小果聲聞」,還舉着筷子開懷大笑,旁若無人。上座師于是罷去了他佛堂上的職務,讓他到廚房内擔任洗碗盤等的雜務事,他每次都把堂上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等寒山來,就讓他背了去。

  他有時也自言自語地說:“我有一顆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沒有人能識别。”

  大家都笑他是個癡呆的孩子。

  有一陣子,廚房中的食物每天都有烏鴉來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支棍子到伽藍殿中,打了護法神二、三下,責備祂們說:“你們接受出家人的供養,守護佛寺清淨道場,卻不管寺裏的事情,讓食物被烏鴉吃得一塌糊塗,如何當得伽藍的職司?”這天夜裏,全寺僧衆都夢到伽藍神向他們訴苦,說拾得打祂們。
  
  第二天,僧衆到堂上紛紛說出這一怪夢,竟然人人相同,沒有一點差異的地方,連靈熠也不例外,大家議論紛紛個不停。靈熠這天上殿供養伽藍菩薩,果然看到諸護法神身上有杖痕所損,就報告大家一齊去看。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拾得實在不是凡常之子,有好事的人就把拾得希有道行報知縣府,由縣府下令尊稱拾得爲賢士,由此認定他是菩薩的化身。

  拾得有時也在寺莊上放牛,吟嘯歌詠,悠遊自得。一天,正是寺裏舉行“布薩”(在六齋日持誦戒律而增長善法謂之布薩)之日,衆僧正在說戒時,法事也正作得熱鬧,不料拾得趕牛到堂前,站在門口,拍手大笑說:“那輪回生死前程悠悠的衆生,正在這裏聚頭呢!”主持戒律的首座和尚聽到後,不禁怒斥他說:“你怎幺這樣瘋狂,竟敢在這裏喧嘩破壞說戒?”

  但是拾得笑着說: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首座和尚出門要打發拾得趕牛出去。拾得回答:“我并不放牛啊!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值事大德,都有法號,不信你叫喚它們,它們都會應聲的。”

  于是拾得一一叫喚那些牛。先叫:

  “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吧!”一頭白牛應了一聲出來了。又叫:

  “前生典座光超站出來吧!”一頭黑牛應聲出來了。又叫:

  “直歲靖本站出來吧!”一頭牯牛應聲出來了。又叫:

  “前生知客法忠出來吧!”又是一頭牯牛應聲出來。這時候拾得牽了這頭牛對它告誡說:

  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雖然大,你卻辜佛恩。”

  全寺僧衆這時無不驚訝錯愕,有的便報告州縣官知道,縣官頒文召他入州,但是拾得居山中慣了,不願意去見縣官。

  寺衆都稱歎菩薩來到了人間,鹹自反省,改往修來,并編了實錄寫在大殿牆壁上供一般善信看,以茲惕勵,其内容如下:

  東洋海水清水清複見底靈源湧法泉斫水無刀痕我見頑嚣士

  燈心柱須彌寸樵煮大海甲抹大地石蒸砂豈成飯磨磚将作鏡

  說食終不飽直須着力行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士枉死埋冢間

  可惜孤标物不見日光明照耀于天下太清廓落洞明月可然貴

  餘本住無方盤泊無爲理時涉涅盤山徐步香林裏左手握骊珠

  右手執摩尼莫耶未足刃智劍斬六賊般若酒清冷飲啄澄神思

  餘閑來天臺尋人人不至寒山同爲侶松風水月間何事最幽邃

  唯有遁居人悠悠三界士古佛路栖栖無人行至此今迹誰不蹋

  旋機滞凡累可畏生死輪輪之未曾息嗟彼六趣中茫茫諸迷子

  人懷天真佛大寶心珠秘迷盲沉沉流泊沒何時出

  拾得自從闾丘太守來參拜以後,就同寒山子手攜着手走出寺院隐迹不見了。後來國清寺僧登南峰采薪柴,無意中遇到另一位僧人好象印度來的裝扮,拿着錫杖進入了岩洞然後挑着鎖骨出來對他說:

  “你可知道,我取得了拾得的舍利呢?”

  國清寺僧回到寺中告訴大衆,大衆才曉得他們所敬重的拾得賢士在這個岩洞裏示寂,就将岩洞名爲「拾得岩」這個岩洞在國清寺東南方,約距離二裏左右的一片山上。


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閑法師有一位徒弟,這徒弟四十多歲才出家。他的年齡跟法師差不多,他們是從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一點,所以念過書。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帶出去,所以算是見過世面。

  他那個同學生活非常困苦,學一個「鍋漏匠」的手藝。什麽叫鍋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補起來再用。他就天天挑個擔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體會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時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找。

  找到谛閑法師,在廟裏住了幾天,就跟老法師說:「我要出家。」法師問:「爲什麽?」「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說:「你不要開玩笑啦!住幾天還是去做生意吧!」爲什麽不讓他出家呢?老和尚考慮他年歲太大了,在當時,四、五十歲就是老人,體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課學不會,念經也念不來,這樣,住在寺廟裏,讓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難過啊!學講經吧!他不識字,于是,老和尚就拒絕他。結果他就硬賴着:「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說:「這樣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應我幾個條件。」他說:「這沒問題,我認你做師父,你說什麽我統統聽,統統接受。」老和尚就說:「這很好!我給你剃頭,剃了頭之後,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裏。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說甯波鄉下,有很多小廟,破廟,廢廟沒人住,就找一個小廟住下來。」老法師在附近,找幾個護法、信徒每一個月給他送一點錢、送一點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個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給他洗衣服,并燒中午、晚上兩餐飯。然後教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交代他:「你就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來一定有好處。」

  這個人沒有讀書,但是聽話、老實,他就死心塌地念這六字聖號。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個廟裏,三年都沒有出門,一句佛號,一點也不雜,這就叫精進。

  這一天,他離開寺廟,到城裏去看他的親戚朋友。晚飯吃完,就跟那位燒飯的老太太說:「明天你不用替我燒飯了。」這老太太心想:師父三年都沒有出門,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請他吃飯,所以叫我不要給他燒飯。

  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廟裏去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那是個破廟,廟門都是不關的,到廟裏,喊師父,沒人應,就再去找一找。看見師父站在寮房裏,面對着窗戶,手拿着念珠。叫喊,他不回應;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這時老太太吓了一跳,她從來沒有看見人死是站着的,于是趕緊報告那幾位護法。這些護法一瞧,也不曉得怎麽辦,就派人到觀宗寺報告谛閑法師。

  那時候沒有車,請人去報信,來回需三天。你看他,站着往生,還要站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

  要知道,三年能成功,精進啦!谛老看了之後,非常贊歎說:「你沒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講經說法的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啦!」一句阿彌陀佛,就叫專精,不夾雜、不間斷,是成功的關鍵。


彌陀化身——豐幹禅師

 唐朝有一位豐幹禅師,不知他是那裏的人氏,他居住在天臺山國清寺,頭發剪到齊眉的高度,經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

  如果有人向他詢問佛理,他都隻回答:「随時」兩個字。他曾經口唱道歌,身騎老虎進入國清寺前的松門,寺裏僧衆有修持不努力的,見了都非常的驚惶恐怖。

  國清寺裏廚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舍得,他兩人負責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聽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幺,因此人們都譏稱他們倆是「瘋狂子」。可是這二人隻和豐幹禅師親近,并不理會他人。

  有一天,寒山問道:

  「古鏡不磨,又怎幺能照燭呢?」

  豐幹禅師回答說:

  「冰壸無影像,猿猴探水月。」

  「這是不照燭呀,再請大師指點吧!」

  「萬德不将來,我說什幺好呢?」又有一天,豐幹禅師對寒山、拾得說:

  「如果你們和我同遊五臺山,即是與我同流,如果不與我去,就不是我的同流。」

  他們回答:「我們不去。」

  禅師說:「你們不是我的同流。」

  寒山這時便問:「你去五臺山作什幺呢?」

  禅師說:「我去禮拜文殊菩薩呀!」

  寒山說:「你不是我的同流。」

  沒多久禅師單獨至五臺山巡禮,遇到一位老人。禅師就問:

  「您莫非就是文殊菩薩嗎?」
 
  老人回答他:「難道還會有兩位文殊菩薩嗎?」

  禅師立刻頂禮,十分虔誠。還沒有起來時,老人就忽然不見了。于是遍遊五峰頂,将近二年才回到南方。

  那時剛好有一位名叫闾丘胤的官人要到臺州上任,臨行忽然患了頭痛之症,怎幺醫也醫不好。禅師就去拜訪他,說道:「貧僧特地來拜訪你。」

  闾丘就将病情告知,于是禅師向他要了一個幹淨的瓶子,裝水念咒,然後噴在闾丘頭上,闾丘的病就立刻好了。

  闾丘感到非常驚佩,于是向禅師求乞贈言以指點此行的安危之兆。

  「到任後千萬記住要前往天臺山拜訪文殊、普賢菩薩啊!」

  「這兩位菩薩在什幺地方呢?」

  「天臺山國清寺裏的寒山、拾得二人便是。」
 
  闾丘後來找到國清寺,先向住持問豐幹禅師的住處,住持道翹說:「豐幹禅師的舊居在藏經樓後面,現在早已人影杳然了。」

  「那麽請問寒山、拾得二人現在可在?」

  「在廚房中做事。」

  闾丘到豐幹的房間,隻看到老虎的腳印,又問住持:「豐幹禅師在這裏的時候,是做什麽的?」道翹說:「隻是舂榖供僧,閑暇的時候則歌唱吟詠。」

  最後闾丘進入廚房見到寒山、拾得圍着爐竈在說笑。闾丘就向他二人頂禮膜拜,二人卻忙不叠聲地叱喝他。

  寺僧驚異道:

  「大人!爲什麽要拜這兩個瘋狂漢呢?」

  寒山這時忽然過去抓着闾丘的手笑着說:

  「你連彌陀在面前都不認得,又拜我們作啥?豐幹實在多嘴,實在太多嘴了。」

  從此寒山、拾得兩人攜手走出松門,再也不曾回到寺中。

  豐幹禅師後來在天臺山圓寂,在他禅房的牆壁上留有下面的詩偈:

  餘自來天臺,凡經幾萬回;一身如雲水,悠遊任去來。

  逍遙跑無鬧,忘機隆佛道;世途岐路心,衆生多煩惱。

  兀兀沉浪海,漂漂輪三界;可惜一靈物,無始被境埋。

  電光瞥然起,生死紛塵埃;寒山特相訪,拾得罕期來。

  論心話明月,太虛廓無礙;法界即無邊,一法普遍該。

  本來無一物,亦無塵可拂,若能了達此,不用坐兀兀。

  全首詩偈發人深省,流傳千古,爲人樂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