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皈依本願:人們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祈願。皈依本願,就是我們皈依者發的根本願心,因為是切合皈依者本分的誓願,是我們皈依者應當發的願 心,所以稱為皈依本願。有三句話: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幾句 就是皈依本願!
“自”字有好幾層意思。
一、表示從開始到以後。就是我們從開始皈依到以後應該怎麼樣去行持;
二、表示自己。就是我們自己皈依三寶,非別人皈依三寶;
三、表示態度的注重,就是要對皈依的這種行為作進一步提醒和告誡。強調我們要用自己的真誠心,切實的體悟、領受三寶的要旨。有人說,這三句話的“自”,就是指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的意思,即皈依自性三寶。如果,按照他的說法,這三句話應該是,皈依自佛、皈依自法、皈依自僧,而不應是自皈依 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了。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意思是說,我們既然皈依了佛寶,應當生起這樣的願心,願眾生都能夠體悟解脫生死輪回的大道,發修道成佛的心。這個 “眾生”當然包括自己,因為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份子。種種的願心,要屬菩提心最為尊貴,而無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因為佛為世間最尊貴,沒有什麼還在佛 之上的,沒有什麼願心能超過成佛度眾生的願心之上,所以發成佛的心即是無上心。好多人他來皈依佛門,他就是想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希望佛菩薩來保佑他平安、 保佑他升官發財,這些願心大多是凡夫執迷的願心,在輪回中輪轉不易解脫。我們皈依佛陀,所求的是要解脫是要覺悟,升官發財雖也不錯,但都不是本分的願心,而所作所為自己都要負責任,所以我們自己要去努力、去體悟,還要能去利益更多的人,就得要發願修成佛道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同時也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悟 透解脫的大道,發起成佛的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意思是說我們既然皈依了法寶,應當生起這樣的願心,願眾生都能夠精通佛法,所得智慧象大海一樣多。所有的經典,譬如一個大寶藏,裡面蘊藏著無量的法寶。想要精通佛法,必須深入研究經典,所以說要去深入經藏。通過深入經藏,而學習到出世的覺智,又深又廣猶如大海,故稱智 慧如海。一開始,我們來皈依後,多是想到如何能最快的,得利益得好處,想著向佛菩薩索求,求名利求智慧,求世間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小小的利益啦,做事要有智慧才好,沒有智慧就容易做錯事,一直錯下去,想名利就難了。而佛法的智慧又更加的重要,可以使我們生生世世的受益,所以求佛法的智慧才是我們皈依者的本願心。我們皈依法,就得要去學習法,不是要去遠離法,學習佛法最簡單的路徑,就是要去研究佛經,不是一星半點的去研究,而是要深深契入,徹底地研究透弄明白,最終所要達到的是智慧充滿象大海裡的水一樣多。同時也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來學習經典,都能得到佛法智慧。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意思是說我們既然皈依了僧寶,應當生起這樣的願心,願眾生不但能夠與大眾和合,還要具有使大眾和合的智慧,並且種種 行持都不防礙。“統”就是統統所有的,總括的大眾化的;“理”就是調理順暢的,有道理規矩的。大眾在一起要互助互愛,不要互相坑害,想達到和諧共處,就得遵紀守法,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做人還得要有愛心有智慧,不能光想到自己,還得要考慮到大家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理解與支持,相互的忍讓與關心,才能做到沒有障礙。皈依後,有時候我們想到的只是自己能出人頭地,自己能受人尊重高人一等,自己求榮華求富貴,甚至是在講法、開示時,也是叫人們相信你講的,不要相信其他人所講的。而我們皈依的目的是要依靠三寶修行的,不是要製造混亂的,僧寶是和合的修行團體,我們皈依僧寶,當要學習和合的真義,注重和合的切實行為,這裡面都有一定的道理與深意,不但自身修行要好,還要能促使、帶動大家一起的好起來,就要有寬容與慈悲心,有了寬容與慈悲,大眾能生起歡喜心了, 能理解和支持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切都無礙呀!同時我們還要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具有統理大眾的德行,一切都沒有障礙。
魔王波旬的魔子魔孫為何來破壞佛法?
淨空法師 問:你曾經對我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人都脫不了因緣果報。但為何魔王波旬不怕果報?叫他的魔子魔孫來破壞佛法,是否另有用意?請師父慈悲開示。 答:魔王波旬,他不 怕果報,他也沒有辦法脫離果報,他造的惡業,來世必墮阿鼻地獄,這肯定的。魔王他修的福很大,過去生中佈施供養,為什麼會變成魔王?知見不正。佛在經裡告 訴我們的,他煩惱習氣沒有斷,最嚴重的是嫉妒障礙。看到別人做些好事,他心裡就不舒服,這樣的人學佛,積功累德,將來果報都在阿修羅道,阿修羅、羅剎。有福報,瞋恨心很重,所以享福的時候沒有不造業;福享完了,罪果現成,就墮阿鼻地獄,道理在此地。有些人也明瞭,但是習氣他控制不住,境界現前,自己做不了主,難在這個地方。 如何能克服這個難關?那就是善緣,真正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遇到好的修學環境,這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些外緣的話,他很不容易克服煩惱。這個外緣什麼? 天天幫助他,天天有人講,天天有人提醒,天天有人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日久天長,他受這個熏習,不知不覺他能改過自新,但是這種緣也是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 找?現在不要說找別的,找個真正念佛道場就不容易。哪裡有一個道場,誠心誠意提供你念佛,不附帶任何條件?難,太難太難了! 所以我們在圖文巴, 五十五號拆掉重建,我們建一個大餐廳,準備開素食餐廳。我們素食餐廳,將來看看我們外面的支持,如果財源多了,我們素食餐廳免費供應。我們對社會服務,那邊低收入的人,我們供給他三餐飲食。他來不來念佛,我們不問,我們絕不強迫他來信佛教,那就錯了。我們只佈施飲食,你信任何宗教我們都不問,不問你的族群,不問你的宗教,我們只歡迎你來吃飯,我們非常高興,非常喜歡,我們這樣提供。如果萬一我們的財力達不到,我們收成本,絕不賺錢。他在別人餐廳吃飯,一餐五塊,在我這裡兩塊五,我要做到這一點。如果做的將來有成績,做得好,我們多開幾個餐館,免費供應。我相信居士林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 開個菜園,我們來種菜。我們山上的地很多,我想不要大,我們開一英畝,那我們開幾個餐館,蔬菜就沒有問題了。真的要做,各個地方都會送米來、送油來,可能 一開張之後,去做之後,又不要買米,又不要買油,又不要買菜,就像居士林一樣。居士林這麼多人吃飯,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油鹽,沒有買過菜,天天有人送,不曉得什麼人送的,送來一大堆就給你了,吃不完。吃不完,這個東西不能放,怎麼辦?我們就送許許多多不同宗教他們辦的老人院,辦的孤兒院,每天用小卡車送 給他們,我們吃不完的。你就從這個地方看,業因果報,絲毫不爽,種善因決定得善果。放心大膽去做,佛教給我的沒錯。
附帶的條件總離不開名聞利養,人只要沾上名利,沒有不墮落的。新加坡這三年的興旺,就是把名利看淡了一點,真正肯發心幫助人。我還聽到有些真的窮到沒有 飯吃,找不到工作,員警在查戶口查到的時候:你怎麼生活?你的日子怎麼過的?到居士林吃飯,每天三餐都在居士林吃飯,在居士林念佛。確實有不少,真的幫助 社會解決了問題,讓這些人無家可歸,沒有飯吃的,沒有收入的,真正幫助他們。這是做了好事情,好事就有好報,業因果報我們親眼看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