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佛法僧三寶的含義

 在佛教中,信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寶為皈信或皈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於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三皈。所謂三皈,便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體稱為皈依三寶。

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為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眾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僅止於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間的神鬼信仰類似;如果僅僅探究法義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當於一般的學者,看書做學問,與自己的信仰無關;如果僅皈依僧,即與民間流行的認義父義母、拜龍頭大哥等相近。唯有三寶具足,才能學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為他們修學佛法,所以是具體地象徵著佛法。在釋迦佛住世時代,僧已代佛弘法;當佛涅槃之後,更需要僧來傳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組成的團體,又叫作僧團,每一個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稱為僧人;在教化的場合,僧人即代表僧團,分頭教化有緣的大眾。因此,佛是佛法的源頭,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和合,才成為全體的佛教。
佛教中的“三乘”

 佛教所說的“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

(一)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種教法。

1、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諦為乘。

2、緣覺乘,又作辟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稱緣覺。始觀無明乃至老死,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由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乃以此十二因緣為乘。

3、菩薩乘,又作大乘、佛乘、如來乘。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為乘。 

前二乘唯自利,無利他,故總稱小乘,菩薩乘自利利他具足,故為大乘。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寶性論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為由,而稱三乘為小乘、中乘、大乘;寂調音所問經、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七、大智度論卷十一以於無分別一味法中說上中下而顯三乘差異為由,稱三乘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莊嚴經論卷四、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一則合稱前二乘為下乘,而稱菩薩乘為上乘。華嚴、天臺宗以三乘為方便法門,畢竟歸一佛乘,是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別立一佛乘;法相宗則以一乘系對一機而施,是權假之教,三乘則屬真實之教。前者稱“三乘方便一乘真實”,後者則稱“三乘真實一乘方便”。

(二)菩薩隨時修集之天乘、梵乘、聖乘。

1、天乘,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2、梵乘,即慈、悲、喜、舍。

3、聖乘,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