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誦經增慧 念佛靜心

問: 請問法師,念佛號或誦經的作用、功德有甚麼分別?我偶然讀錯經文的讀音,很擔心會對佛法不敬,我應該怎麼處理?

答: 誦經和念佛號也是佛教修持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最重要是大家修持時以正念及一心一意去做,功德不相伯仲。通過誦經,我們可從經文認識不同佛教義理,更可「隨文入觀」。隨着對經文作觀想或反思,日子有功,有助智慧增長。例如誦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以領略佛教的緣起「空性」;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從中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和救度眾生的宏願;誦念《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讓我們明白不要執着於「相」,體會如何轉迷成悟,從中啟迪般若智慧。至於誦念佛號,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除可在念佛號時觀想佛菩薩的慈悲,亦有助我們淨心及安心;尤其在心亂或無法降伏情緒時,持念佛號有助我們慢慢安定下來,平靜情緒,心安自在。


至於如何改善讀錯經文的情況,初學佛時可能也有機會遇到,最重要是不要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若有不懂或念錯經文的讀音,可先記下來,之後再向法師或同修請教;亦可留意道場網上誦經的視頻,用心修正,持之以恆,必能有所改善。大家可因應自己相應的方法修持,最重要是以正念及誠心誠意如法修行,福慧定當與日俱長。


至親突然離世,可誦甚麼佛經迴向?

問:我朋友的丈夫突然遇到交通意外,陷入昏迷狀態,幾天後被宣布死亡。我朋友很傷心,她沒有子女,親戚也不多,所以一下子覺得很孤單。他們夫婦非常恩愛,經常一起旅行;疫情期間亦經常一起行山。她很難接受丈夫的身亡,請問我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她度過難關呢?她很失落,很想為丈夫做些有利往生的事。她想誦經迴向給丈夫,可以嗎?該誦甚麼佛經呢?

答:你朋友的遭遇的確很令人同情,佛教說生命在呼吸間,這是無常的示現。事件來得突然亦很無奈,難過之餘只有接受事實,勇敢面對。你應勸慰她逝者已矣,兩人雖未能廝守終生,但應慶幸留下的都是幸福快樂的回憶。當關顧的心延續下去,生者堅強活好每一天,才能讓亡者安心上路。佛教說「無常」、「苦」、「空」,這些說法並不是消極,是教人認識現實的真實情況。大家要珍惜當下,面對無常的來臨並勇敢接受。透過時間的療癒,慢慢消化傷痛,讓思憶變成前行的動力,讓生死不成障礙。
想為逝者做些利益往生的事,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她信佛,又想多誦經迴向,這是好事。可多誦《心經》、《阿彌陀經》或《地藏經》,藉着誦經的功德迴向丈夫往生善處。誦《心經》時隨文入觀,期望她丈夫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看破放下,轉生善道,也有助自己釋懷。誦《阿彌陀經》時觀想經文所說極樂世界的美好,期望她丈夫能有因緣值遇佛法往生到極樂世界。若有空的話,可多誦《地藏經》及細閱經文,了解到地藏菩薩不捨眾生的悲心大願;只要能夠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都能得到佛菩薩加持接引,有助亡者超生善道。


請開導你的朋友,她要釋懷才能令亡者安心上路,達至生死兩相安。佛教說生命是有延續的,死亡不是結束,而是新生命的序幕。若能多誦經迴向,有助她的丈夫開展另一期美好的生命。銘記人生是難得的,堅強地活下去,多行善業、多迴向,這是她可以為逝者做的利益事,冥陽兼利;也建議她報讀佛學課程,透過認識佛法,認識人生,認識生命,令生命活得更光明。


安奉佛像 心安平安

演慈法師 解答

問: 本人快將移民,沒有地方安置家中的佛經,曾拿去素食店或佛寺,負責人均表示已有很多,不能接收。此外,家中亦有佛菩薩像,請問法師,我應該怎樣處理呢?

答: 常理而言,香港的家居地方一般較為細小,外國地方的居住空間面積比香港寬敞得多,既然居港時家中尚能有地方安奉佛像,外國的居所又怎會沒有足夠的空間安奉呢?久受供奉的佛像所佔的空間有限,人到陌生的遠方開始新生活,更需要有心靈的慰藉,在陌生地域有幾尊熟悉的佛菩薩像在身邊加持守護,能
令人更心安平安。

生活上的物資在外地容易購得,但適合自己心性的佛經法寶難求;帶同一向收藏的佛經法寶前往,人靜下來時更可多利用時間誦經及閱讀。若家居有菩薩加持,閒時有佛法相伴,可以啟迪心靈,更有助踏實地展開新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