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草繫比丘

佛在室羅伐城的時候,有許多比丘居住在跋蹉國。當這些比丘在各地托缽化緣時,遇到一群土匪,被土匪挾持綑綁了起來。
    土匪抓住比丘後,很高興的討論著:「看來今天可以把比丘們一網打盡,全部殺光。」
    幸好當中有位土匪,原本是比丘們的鄰居,他告訴伙伴們:「何必費勁去殺這些比丘呢?只要用連根未拔的茅草來綁住他們,他們就會自己饑渴而死了呀!」
    於是土匪們欣然同意,以茅草綁住比丘們,將他們丟棄在荒郊野外,然後揚長而去。
    跋蹉國的國王名叫烏陀延,這時正好到野外打獵。國王經過比丘們被丟棄的地方,遠遠的看不太清楚,就問隨從的大臣:「那是鹿?還是熊呢?」等到他們走進觀察,才發現竟然是一群比丘坐在地上。
   「你們是什麼人?」國王問道。
   「我們是出家人。」比丘答說。
   「是那一類出家人?」國王問。
   「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比丘答。
   「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國王問。
   「我們是被土匪們抓來綁住的。」比丘答。
   「土匪用什麼東西綁住你們呢?」國王問道。
   「用還沒拔起的茅草。」比丘回答。
   「既然只是用茅草綁住,你們為什麼不將茅草拔起,就可以逃走了呢?」國王聽了大為驚訝地問。
   「佛陀曾為出家人制訂一條戒律:如果比丘破壞還活著的花草樹木,會受到墮地獄的重罪。」比丘們回答。
    國王聽到比丘們這麼嚴守愛惜草木的戒律,十分感動。於是親自下車來幫比丘們解開纏縛的茅草,並施予每位出家師父所穿的三衣。
    世間萬物,不論有情識的動物或無情的草木,都是真如理體的全體變現。我們對於所處的依報環境必須生感恩惜福之心,就連路旁的一草一木都應珍惜、愛護,不宜隨便攀爬、摘折。故事中的比丘們為了遵守佛陀愛惜萬物的精神,寧願犧牲生命也不肯違背戒律。古德常云:「踐地唯恐地痛」從無情的山河大地愛惜起,可謂最徹底的慈悲!(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
(明倫月刊 289期)


布施莊嚴錢財

如果有人命終的時候,想要攜帶財寶到後輩子享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只有靠布施,作許多功德,才有辦法。如果有人害怕來生會貧窮潦倒,就應該修行布施。
    馬鳴菩薩說,從前有一位國王,名字叫難陀。這位國王最喜歡屯積奇珍異寶,打算一直用到下輩子。
    「我現在應當蒐集全國的財寶,一樣都不要放過。」國王暗自打算。
    因為他這樣貪財,竟然把自己的女兒安置在歌舞樓上。
   「如果有人攜帶錢財,來向我女兒表示愛慕,就把那個人和他的錢財,都帶到我這裏來。」
    國王命令她身旁的侍衛說。
    國王這樣搜括聚斂下去,結果全國人民的錢財都用光了,全都集中到國王的金庫裏。
    當時有位寡婦,她只有一個兒子,對他非常疼愛。她的兒子見過國王的女兒,覺得公主儀容出眾,美麗非凡,就對她戀戀不忘。可是她家中根本就沒有值錢的東西,又無法排解這個心結,終於憂心成疾,身體瘦弱多病,奄奄一息。
   「你是有什麼心事?」他母親說。
   「我如果不能和公主交往,一定活不下去。」他向母親具實以告。
   「可是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都在國王那裏了,又要去哪裏尋找寶物?」母親說。
   「你父親死的時候,口裏含著一枚金幣,你如果去挖墓,可以拿到那枚金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母親仔細想想又說。
    這個兒子就照母親所說的去挖開父親的陵墓,把父親嘴巴打開,拿出金幣。拿了金幣後,就跑到公主身邊。
    於是,公主就把他和他所帶的金幣,帶給國王。
   「我們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全部都用光了,只保存在我的金庫中;你是到哪裏拿到這樣寶物呢?想必你一定有秘密蒐藏的地方。」國王看了以後,問他。
於是用各種刑罰拷打,逼問他得到金幣的地方。
   「我實在沒有暗中私藏,這是家母告訴我說父親去世的時候,曾把金幣放在口中,我去挖掘出來,才有這個金幣的。」這個人報告國王。
    之後,國王便派人去檢驗實際的情況,使者一到墓地,果然見到他死去的父親口中本來放錢的地方,這才相信他所說的是實話。
   「我當初聚集這一切的錢財,就是希望能帶這些寶物留到來生享用。如今這個人的父親死後連一枚金幣都帶不走,何況我這麼多東西,又怎麼帶得走呢?」國王知道結果以後,心中思索。
    於是國王就說了一首偈頌:「我從前努力屯積這一切珍寶,是希望能帶走這些金錢,隨我到來生。如今看到挖墓的人還能把陪葬物拿走,這一個金幣都帶不走了,何況是我那麼多的珍寶?」
   「那麼我應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這些金銀財寶跟隨我到來生呢?從前有位頂生王,他能帶領所有的士兵和戰馬、金銀珠寶,一起到天上去。有位羅摩他能製造出草編的橋樑,到達楞伽城。可是,我今天如果想要昇天,卻沒有那麼高的梯子,想要到楞伽城,又沒有橋樑。那麼我可以說是毫無辦法帶寶物到來生了。」國王心裡這樣想著。
    就在這個時候,國王身邊有位大臣,他聰明有智慧又善解人意,他明白國王的心理,就告訴國王說:「國王您剛才所說的,真是至理名言。我們如果有來生,就需要這些財物來享用。但是如今您所蒐集的金銀珠寶,乃至大象車馬,都沒有辦法帶到來生。這是什麼道理呢?國王您看:就連您自己這個身體都帶不走了,何況是那些金銀財寶呢﹗所以我們要想個辦法,能把這些錢財留到後生享用。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布施給出家人、婆羅門、窮人、乞丐。因為布施所得到的福報能讓人不虞匱乏,而且一定會庇蔭到來世。」
    因為大臣的方便善巧開導,國王便大大方方,高高興興地布施供養一切眾生。
    布施的當下,自身已捨了貪愛,對方也獲得了利益,這因果種子便種在心田裡了。在未來世,改形易道,緣熟時候,心田中那顆布施種子,便發芽茁壯起來,以各式各樣的形態回報到自己身上。有人說,財物用什麼保值,既安全又能增值呢?寄放銀行保險庫,不會增值;廣置不動產,風險也大。佛法教人將錢財布施到福田中--供養父母、供養佛法僧、布施貧窮,以布施莊嚴錢財。福田是世間最肥沃的一塊田,這塊田在心中,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斛粟,是最穩當的保富法。(出自大莊嚴論經)
(明倫月刊 285期)


老人的拐杖

世尊進入舍衛城時,見到一位年邁的婆羅門,善根已成熟。這位老婆羅門一手持著拐杖,一手拿著飯缽,沿家挨戶去乞食。
   「老人家,你為什麼這樣落魄呢?」世尊問道。
   「世尊啊!我的財產寶物都給了兒子,他娶了妻子之後,便拋棄我這老頭子,我只好持缽乞食,到處流浪。」老婆羅門傷心地述說自己的不幸。
   「你願不願意持受我的法,誦一首侷,回去念給你的兒子聽?」世尊慈憫,為老婆羅門解難。
   「我願意持受。」老婆羅欣然答道。
   世尊便說了一首偈子:
   「生子心歡喜,為子聚財物,復為聘娶妻,而自捨出家。邊鄙田宅兒,違負於其父,人形羅剎心,棄捨於尊老。老馬無復用,則奪其麵麥,子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其杖為最勝,非子離恩愛,為我防惡牛,危險地得安,能卻凶暴狗,扶我暗處行,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憑杖威力故,跱立不墮落。」
    偈的大意是說:生了兒子我滿心歡喜,為他存聚財物,又為他聘娶妻子,到頭來自己卻要離家出走。這無知無識的田家兒啊!不孝父親,雖有人的模樣,卻是一副羅剎心,拋棄尊親不肯養老。就像老馬沒用了,就不給他麵麥吃,讓老父挨家挨戶去乞食。
    現在,拐杖就是我最好的東西,不像兒子那般全無恩愛。它為我提防路上的惡牛,平安地通過危險的地方。又能幫我趕走凶猛的狗,扶助我走過黑暗的地方,避免掉入深坑空井,不被荊棘刺傷。柱著它,讓我站穩不致跌倒。
    老婆羅門記住這首偈子後,回到自己家門口,便大聲誦出這首偈子。老婆羅的兒子聽了,心裡感到非常慚愧,趕緊抱父親進入家裡,為父親洗澡沐浴,換上乾淨的衣服,恭恭敬敬地尊奉父親為一家之主。
   「我能有這麼高貴的族姓,都是沙門賜的恩德,經上說:﹃只要有人教誨我,就要視為師長一般地供養。』我要奉上最好的微妙衣,向世尊禮謝。」老婆羅門想到應尊佛為老師。
   世尊接受他的供養,說種種法,開示教化他,老婆羅門聞法後,歡喜信受。
    人到三歲才能免於父母之懷,一般父母疼愛孩子,真是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了,唯有養兒方知父母恩啊!父母這等恩德,豈是一生一世可以報答於萬一的?父母是塊恩田,有能力孝養,是子女的福報,有這福分是可喜可賀!那無父無母可以奉養的孤哀子,可謂人間最可憐不幸的人了!可是,世間竟有人甘做「人形羅剎心」,漠視健在的父母,不顧年邁的高堂,這不孝的後果,是要以地獄來承受啊!奉者不力的人若肯悔過,誠如老婆羅門的兒子,一聽聞佛的偈言,立即悔悟,盡力奉養老父,這是何等的善根智慧啊!
(出自佛為老婆羅門說偈經)
                            (明倫月刊 281期)


曠劫因緣

有一位暴志比丘尼,一向反對佛法,惡言惡口,謗佛謗僧。
    佛說:這不但是今生的情形,在過去生就是這樣了……在過去無數劫時,有一位獼猴王,住在深林重山之間,飲水瓜果,不虞匱乏。猴王常想:自己飲食豐足,也願一切行路之人乃至四類眾生,凡與我有緣者,都能得我飲食之助、佛法之利,達到清淨無為之境。
有一隻虌,就這樣常常和猴王往來,來了既得飽餐一頓,又聽聞妙法宣說,虌於是把猴王當成了知己。
    虌太太奇怪了,為何一天到晚不見虌先生蹤影,回來又神情愉悅地說吃飽了。「到底在外頭做什麼啊?」「哦!我現在交到一位好朋友,是獼猴王,他可是個慷慨、智慧又聰明的國王哪!更難得的是通曉義理,能善巧破解我們心中的迷惑,改天帶你去認識他!
虌太太不肯相信,心懷惡意,就裝病,在地上打滾,對虌先生說:我得了重病,怕是不太好,除非有獼猴肝,我才有活命的機會。
    虌先生說:「我依靠猴王活命,那能殺他呢?」
    虌太太哭鬧著說:「夫妻本是一體,你不肯同舟共濟,那我還指望誰來救我呢?」
    虌不得已,來到林間,邀請猴王,到他家吃飯。猴王說:「我居陸地,你住水中,怎麼去你家呢?」虌說:「不妨!我可以背你!」
    虌背著猴王,在大海之中游著游著,回頭對猴王說:
    「我太太得了重病,需要你的肝才能活命!」
    獼猴說:「那你為何不早說,我的肝掛在樹上,沒帶著,那趕快帶我回去拿吧!」一到樹上,猴王欣喜地攀跳枝間,虌說:「你應該取了肝和我一道回去,怎麼反跳得更遠了
?」
    獼猴說:「天下最愚笨的,莫過於你,我們情結金蘭,你也賴此依身託命,卻要害我那不也害了你自己?」
    佛說:那苦婦就是今天的暴志比丘尼,虌就是調達,而獼猴王就是我。
    從前智者大師,拜慧思大師於大蘇山,慧思大師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宿緣所追的背後,是何等複雜的因緣果報遷流,佛陀開示困地久達的宿困,也正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今日吾人得聞佛法,得修淨土,亦是宿緣使然,惟願宿願,感得佛力,終至不退!(明倫月刊24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