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持戒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各地說法四十九年後,臨入涅槃前,弟子們非常傷心,因為世尊在世時,弟子們有什麼不懂的有世尊可問;有過錯,也有世尊來指點,如今世尊即將離去,以後靠誰來教導呢?以後要依賴誰呢?於是慈悲的佛陀告訴弟子們;「我入滅後,你們就以戒為師吧!」佛在世,以佛為師。佛入滅,以戒律為師。佛弟子能夠嚴守戒律,就能得到清涼自在,遠離危險。下文就是一個守戒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很有賢德的人,為了求善知識,不惜千里迢迢,帶著他的妻子,來到舍衛城。他的妻子既賢慧又美麗,就好像是仙女下凡一般,整個城裏的人都很讚嘆。但是他門夫妻卻是很少出門的,除非是有法會才出門參加。偶而,在家也只有拜見有修行的法師,當然他們都會很虔誠的禮拜供養這些師父。其他的人就很難得跟他們見面了。但是,他們的聲名卻傳播的很快,幾乎全城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對遠來的夫婦。俗話說:「名易招忌,色易招禍。」聲名太好了,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女子太漂亮了,也會招惹禍端的。這對賢德的夫婦僑居在舍衛城的事,很快的被國王知道了,國王對他們很好奇,很想看看他們,有臣子獻計,告訴國王說;「他們夫婦二人皈依三寶,並受五戒,守戒很嚴,因此不輕易見人。

只有穿袈裟的出家人到他們家時他們才會出來恭敬禮拜,並且很樂意供養。國王,您如果要見到他只有偽裝修道之士才有可能啊!」於是國王就依計行事。化裝成一位修道的人,來到賢者的家。這對賢德的夫婦果然出來迎接,並且很虔誠對他禮拜供養。國王很喜歡賢者的妻子,回宮之後日夜思念,很想得到她,近臣知道了,就對國王說;「她先生雖然是個修行人,可是僑居在咱們的國境內,就是國王的子民,理當要來覲見國王的。
    他不來覲見,當然可以治他的罪。在咱們王城千里之外,有個大水池,裡面生有五色蓮花,如果要取這朵花,必須要經歷三難,就是毒蛇、惡獸、和厲鬼。國王就讓他去取這朵五色蓮花,必然會使他命喪黃泉!他妻子當然就歸屬國王的了。」

這個計謀很稱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傳令賢者來到王宮,並且命令他去採五色蓮花。賢者受命之後,回到家,心中從難過,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賢慧的妻子聽完,就悲愴地說:「夫君今會得罪,實因我的美色而起的。夫君知道佛陀曾經教導我們說:『三界無怙,惟戒可恃。』等一下你上路以後,你要心念世尊,口念十善,一刻也不能忘記。如果你出事了,不能生還,我就出家,以戒自樂,決不事二夫!」說完,就為她丈夫準備好乾糧,賢者便上路了。一路上賢者不敢妄想別的,只有念著世尊,十種善行。
    賢者走了幾天之後,來到了樹林裏,過了樹林就是大水池了。賢者依然持誦著十善,樹林裡突然冒出了一個巨大的厲鬼,面貌非常凶惡,問道:「你是什麼人?」賢者說:「我是佛弟子。」鬼說:「那些犯罪的人,都被遣到我這來,都說要取五色蓮花,只有你沒犯罪,只是被惡人讒言所害的。」賢者回答說:「但我現在的命全操縱在你的手裡。」鬼說:「你是佛弟子,而且又沒犯罪,我不能傷害你,但往後你還會經過兩個災難,才能取得蓮花,不如我幫你去取,一方面可以救你,一方面也讓我種些福德,早日脫離鬼道啊!」說完,厲鬼一縱身,就取回蓮花,並且還護送賢者回到王宮。
    於是賢者拿著蓮花去見國王,並且把鬼王幫助的事告訴了國王。國王很訝異也很慚愧。說道:「鬼是不懂什麼仁義道德的,總是想危害人類,今天他卻能救助你,可真是你的仁德感召了他。而我是個無義的人,竟然為了美色,就來殘害善良的人民,真的是連鬼都不如了。」於是國王立刻向賢者頂禮懺悔,自願做賢者的弟子。從此國王也奉守五戒,行十善。說也奇怪,國運也因此昌盛,而賢者夫婦更是精進修行,皆證得善果。
    守戒原就是止惡行善的意思,也是佛法的根本大意。記得唐朝的白居易有一次上山,和鳥窠禪師討論佛法時,他問禪師說:「佛法的大意是什麼?」鳥窠禪師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一聽哈哈大笑:「這有什麼稀奇啊!三歲小孩都曾說。」鳥窠禪師慎重地說三歲小孩也懂得,但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不一定做得到啊!」佛法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輕視這兩句話,佛法的戒行,就規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就像我們前邊所說的故事,賢者夫婦倆閉戶自修惹來禍害,原因在於他們的聲名太好了。但幸好他們能守著善業,口念世尊,讓一場禍事平安地度過,還度了國王和厲鬼,並使全國人民得到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個守戒的功德太大了。歷史上多的是女人惹出來的禍事。
    諸如唐朝的武則天,楊貴妃,明末的陳圓圓。只要是面貌皎好的女子常常會引起男子的非分之想。而女子亦常以豔麗的色相去惑亂他人,借以達到個人的名利地位,於是爭執、糾紛就昇起了。難怪有人感嘆地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名利關,在故事中的國王貪愛美色而惑亂行事,但這位女子卻鎮定地以「戒律﹂來彌平一場悲劇。使丈夫平安回來;也令貪色的國王少造罪,且進而慚愧自己的行為,而發憤修道,這真是一位既賢淑又聰慧的女子!(明倫月刊172期)


骨山點化

二千多年前,有一位長者,名叫福增,他已行年百歲了,卻發心想要出家。但是家中的老老少少,沒有一個贊同。而福增長者,深心向道,不改初衷,就往迦蘭陀林精舍,向舍利弗,請求出家,因他年紀太大,沒有馬上獲得允許。又一一向五百位羅漢,乞求出家,也因為年歲太大,不遂所求。於是福增長者,失望的走出竹林大門,放聲大哭,說道:「優波離是為人剃髮的卑下人,尼提是為人除糞污穢的人,鴦崛摩羅殺人無數,陀塞琦是大賊惡人,他們都能夠出家學道,我犯了什麼罪過,偏偏不能出家呢!」
    這時佛陀現出光明身,問福增說:「你為什麼哭呢?」聽到佛情妙的梵音,幅增心喜作禮,向佛白言:「那麼多罪惡的人,都得出家,為什麼卻不應允我的祈求?家人原本不贊同我,而今佛門又不收容我,我活著有什麼樂趣啊!不如今日就在此捨命!」
    佛陀安慰他:「你不須憂愁煩惱,我答應讓你出家﹂如來告訴目連尊者說:「讓他出家,受具足戒」。
    福增出家後,晝夜精動,讀誦經典,廣通經藏。但為年邁的緣故,不能隨時向諸上座有德者,參禮請叩經義。於是不免有些年輕的比丘,對福增說激切的話。福增受不了了,就想到:「不如死了」於是來到大河邊,脫去袈裟,懸掛樹上,哭泣著立誓道:「我不願捨棄所值遇的佛法以及諸賢聖,只想捨去此老邁的身軀。以我過去的布施、持戒、精進、誦經等等善根,願捨此身後,生安樂家、眷屬調和,對我所修的善法,不作留難,讓我常常奉養三寶,遭債良而,開示了生脫死的涅槃之道。」於是投身水中,還未到水面,目連尊者伸出援手,拉他上岸,又令他捉好尊者的衣角,尊者帶他上衝虛空,直如一隻猛鷹,銜著小鳥,屈伸臂頃,就來到海邊。
    在海邊上,見到一具新死的女屍,生得花容月貌,但是有一隻小蟲,從女口中出又從鼻孔入,再從眼出,更向耳朵入。福增問:「這是什麼人?」「時機到,自會說與你聽!」
    再往前走,又見一女子,自背銅鍋,升火煮水,水煮沸騰了,就投身入鍋中,煮待毛髮先脫落,再來則是肉熟離了骨,骨水仍舊沸騰,奇的是刮起了一陣風,那人又恢復人形,反向鍋中取肉,啖而食之。
    再往前走,見有一顆大樹,樹上冒著密密麻麻的蟲,正啃著樹身,從樹根以至枝葉,無有空處,但見萬針攢動,引得樹身大叫震動,如地獄聲。
又見一男子,周身都是獸頭,許多惡毒鬼神,手執弓箭,爭著射他,並且箭頭都用火點燃,一觸及身,偏身都是火焰。
    又見一大山,下安刀劍,見有一人,從山上往下堡,劍鋒、刀鋒剌傷了身,又自己拔出放回原處,如是這般,往還不停。
    又見前頭,有一好大的白骨山,目連尊者,就在這骨山上,為福增長者,說解先前所見諸事的因緣:
    首先見的,是舍衛城中商人的妻子。夫婦相愛,共同入海尋寶,婦人每每攬鏡自照,見自己容顏姣美,相貌出眾,便生起驕慢心,更深生愛戀身體的心。船行大海,遇到大龜踏破船隻,同來的五百商人,同時溺海喪命。此女為愛戀己身,死後變蟲,留戀屍身,捨此報後,還要墮大地獄。
    至於自啖己肉的,是舍衛國中,一位優婆夷的婢女,主人供養比丘,安夏九十日中,虔敬供奉,命婢女送食,婢女到掩密處,選好私吞,剩餘的才送給比丘。主人發覺了,來查問,婢女反而大膽的說:「我如果有先拿來吃,那令我生生世世,自己吃自己的肉。」
    那受大樹身,諸蟲啃食的,是賴和吒,他替比丘管事,卻用僧祇的物品、華果飲食,送給白衣,因此受此華報,後入地獄,而那啃樹的蟲,正是接受物品的人。
在大山上,自投刀劍的,乃是王舍城的大勇將,因為勇猛無此,常作前鋒,以刀刃傷害人命,所以先受此報,後入地獄。
    至於這骨山,正是你的前身啊!從前有位國王,名曇摩提,他布施持戒,仁慈不殺,二十年來政治清明。有一天臣下帶個殺人的罪犯,請問應如何處理,國王正與人博戲,一時忘情,說:「看國法當如何處理!」於是便按律處決了人犯。等到博戲已畢,問起罪人何在,說:「已處決了」真是追悔不及,自知因果不免,所以捨棄王位,入於山林,直到命終。命終之後,生作摩竭魚。(即大能吞舟之魚)身長二萬八千里,這魚一睡,要過百年才醒,醒了便十分飢渴,張口喝水,海水流向魚口中,如河流注入大海。有五百位商人,入海採寶,碰到這大魚,船便不由自主直開向魚口,商人連忙念「南無佛」,魚一聽佛號,閉口忍飢,商人因此得以活命。魚飢命終,生於王舍城,因為聽聞佛名,轉生人道中,那便是你啊!」
    福增長者聽了,深解萬法無常,證得了羅漢果位!
    世間的悲喜苦樂,固然形形色色,而總不外如是因,如是果,容色艷好可喜嗎?一念貪愛,死後為蟲,在屍身上出而復入,入而復出,美貌安在哉?供養或協助供養三寶,原是最清淨殊勝的福田,而一念貪吃,又誓言文過,自食身肉,後入地獄,誓願豈可輕易出口?多殺生則身亦一一驗受其苦,營辦佛事,用僧祇物華果飲食,作人情,死後報大樹身;諸蟲啃唼,地藏經云:「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洵不虛也。曇摩提國王,一言失檢,降畜生道,大海沈淪。可見當政者的功過,確實異乎尋常,試觀周朝八百年的安定、美人倫、敦教化都可優游從容,化民無形,功參造化,其之謂歟!而如果逞一己私利,罔顧民意,血腥殘暴,其報當匪淺,而今之時傑俊彥,摩拳擦掌,信誓旦旦,為民喉舌,服務桑梓,於此中當再三深思啊!(明倫月刊195期)


懷寶愁窮

阿育王經記載:從前有一位窮苦的老公公獨自住在一間破茅屋裏,幸而沒有妻兒室家之累,還能依靠砍柴度日。他若干年前,在市上以極低廉的價錢,買到一把犀利無比的斧頭,因此入山樵柴,生活雖是清貧,還能將就度日。老人不知手中的斧是眾寶之王,一向不在意,每一入山,亂斫堅木,斧往往這樣受到傷損,損傷了再磨一磨,又不經意的使用,受損了又再磨,就這樣這柄斧頭逐漸消瘦,已經消磨了過半。
忽然有一位識寶的富商行家,遠從萬里外來,攜帶豐厚的資金,到處搜集眾寶。他看見窮老公手中的斧,生大驚喜,一心想得這寶中之王,就如同磁石碰上了鐵,不忍離開。
    於是一再殷勤的問老公公:「老公公您是否願意把這斧頭賣出呢?」老公公說:「這是我生活依靠的工具,不願賣出。」「這把舊斧頭賣出去可以得到很多金子,生活自然不必憂愁,也不用那麼辛苦上山採薪了。」當時的買賣,還沒有金錢的制度,大量的交易,是用絹論價的。富商說:「我現用絹一百匹,換您那把舊斧?」窮老公公心中暗想:「一把舊斧,值不了幾文錢,卻說要拿百匹的絹和我交換,該不是故意開玩笑吧!」低頭這樣懷疑著,還未回答,富商又說:「如果百匹的絹您還不滿意,那再加一倍,換絹二百匹,願意成交嗎?」
    老公公若有所失,悵然不樂。富商說:「老公公您嫌太少,那就痛快一點,我出絹五百匹,怎麼樣?」窮老公公剎時放聲大哭,並且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是嫌絹少,只恨我愚癡,這斧本來長一尺半,被我損了磨,磨了又損損,消磨大半,現只剩五寸,能換得絹五百匹,所以傷心哪!」富商說:「那您不用覺得遺憾,這樣吧,我給您絹一千匹,怎樣?」於是彼此此皆大歡喜,立刻成交。
    這斧是眾寶之王,地面不論多廣大多狹隘,只要將斧頭放在地上,拿柴來燒,則寸寸的土壤,都成了至寶。
    釋迦世尊,就以這個斧來比喻十方無量恆河沙諸佛的一切稀有法寶,只要有緣遇到了,肯如法修持,那人人都可以超凡入聖,乃至究竟成佛。十方無量諸佛,都由人道修成,人身多麼可貴而易失。我們幸得人身,六根完具,如果親近善知識,明達世理,勤求解脫之道,必然聖功可得。可惜愚昧無知,隨波逐流,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無非是過,業緣牽絆,生死浮沈,轉轉受苦,就好像那老公公,得了寶,卻不知珍惜,逐步摧殘、逐步消磨,損失過半,還不自知。每一眾生都懷有寶中之王,大多數人卻不自知,日夜愁窮,有如那窮老公公,豈不太可惜了嗎? (明倫月刊18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