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個人見解和建議,僅供參考:
治療機理:讓細胞組織自動修復受損處,消除癌變細胞。
治療病症詳解:
風痔:風疹,濕疹
熱痔:痱子
陰痔:睾丸癌,卵巢癌,卵巢瘤,宮頸癌,子宮肌瘤等
三合痔:免疫系統缺陷類,如紅斑狼瘡,各類皮膚病,牛皮癬,性病等
血痔: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腦血栓、腦栓塞,血管瘤等
腹中痔:食道癌,胃癌,胃潰瘍,肝癌,胰腺癌,腸癌,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膽囊炎,膽結石等
鼻內痔:鼻炎,鼻竇炎,鼻衄(鼻出血),鼻咽癌
齒痔:牙齦出血,牙髓炎,口腔潰瘍,鵝口瘡
眼痔:青光眼,白內障,
耳痔:中耳炎
頂痔:腦瘤,
手足痔:手足癬,腱鞘炎,雞眼,瘊子
脊背痔: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
糞門痔:痔瘡,輕度脫肛,肛瘺
治療建議:每天用十分鐘做功課就可完成對自身的保養,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但是上面所寫疾病還是要在其他醫療手段配合下,更加有效的治癒,不可偏頗。
功課做法:吃素讀經一遍,第一個咒:“怛侄他額闌帝 額藍謎 室利鞞 室裡室裡 摩羯失質 三婆跋睹 莎訶。”108遍
附注:弟子不才,以上疾病解釋難免有誤,望各位有識之士和師兄能批評指正,能更好的發揚經典,為老百姓救苦救難,當不勝感激!合十!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 非非想處定。四禪八定是禪定的基礎,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時,也曾修行四禪八定功夫作為助緣。
色界四禪
1、初禪是用各種方式消除種種煩惱、欲念,達到無憂無欲的境界。初禪雖然已經脫離欲界的惡不善法,但是還保有尋和伺等原始思維。
2、二禪是進一步把覺和觀都除去,不尋不伺,自然得到一種歡喜(外喜)。此時甚深禪悅油然生起,心靈朗然洞徹,如同從暗室中走出,見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3、三禪是進一步連歡喜也不要,只有一種心平氣和,舒舒服服的樂(內樂)的境界。此時綿綿的妙樂從心中流出,遍滿全身。
4、四禪是連樂也沒有了,達到安穩調適的心一境性的體(性)境界。此時心靈空明寂靜,有如明鏡離垢,淨水無波般湛然而照,萬事萬物都顯現無遺。
無色界四定
1、空無邊處定是調試到哪裡,哪裡便是空。此時心中明淨,無礙自在,好像飛鳥破籠而出一樣,在虛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2、識無邊處定是連空的印象也沒有了。此時只見過去、現在、未來諸識顯現,與定相應而不分散,心中的清淨寂靜,無法用言語形容。
3、無所有處定是舍空與識等內外二境,而緣無所有處。此時心內空無所依,諸想不起,安穩寂靜。
4、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破識無邊處的有想境界及無所有處的無想境界。此時一切有無相貌都蕩然無存,心中清靜無為,達到三界定相裡的最高境界。
四禪八定屬於世間定,是禪定的基礎,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時,也曾修行四禪八定功夫作為助緣,所以四禪八定重要性不可忽視。由四禪八定的內容可以得 知,每一項的禪定成就都是對於前一項的境界感到不滿足,而再加功用行,精進修持所達成。但是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定,還不是究竟止息之處,還需要更進一步努 力精進,觀人空法空,才能徹底去除心垢,達到解脫。
歷代高僧:鳩摩羅什尊母命弘法中國 舌舍利證譯經不虛
鳩摩羅什,龜茲人(今新疆庫車),我國後秦時期著名僧人、譯經家。祖父為天竺世宰,父鳩摩羅炎棄相位而止龜茲,被逼與龜茲國王妹耆婆成婚,生羅什。鳩摩羅什富有傳奇的經歷以及博大精深的佛學思想,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以及佛教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輝而燦爛的一頁。
羅什一生在佛學上著作等身,頗有建樹,這與其優裕的家庭環境和青年時期多方遊歷有很大的關係。他早年的活動主要在西域的龜茲、罽賓、疏勒等地。出生于父母雙雙奉佛的家庭裡,羅什小時候就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七歲隨母一同出家,初學佛教的小乘經典,能通大義。九歲時隨母渡過辛頭河前往罽賓國,從盤頭達多誦讀雜藏、阿含等經典,由於其天資聰穎,經常受到老師的贊許。罽賓國王聽到了他的大名,邀他到宮裡和外道論難。十二歲時隨母返龜茲途中,在疏勒停留年餘,遍參名宿,學問精進。疏勒國王聽從當地三藏沙門喜見的建議,為了鼓勵國內僧眾,兼以對龜茲王表示友好,舉行大會,請羅什升座講說《轉法輪經》,年輕的羅什從此騰譽西域。後回龜茲,約于二十歲時,羅什在龜茲王宮受戒。不久,他的母親要返回印度,臨行前囑咐他到中國弘宣方等深教,他毅然引為己任,表示當忍受諸苦來弘法。此後的二十餘年,羅什一直在龜茲,廣習大乘經論。羅什在西域生活的這四十餘年間,生活安定,在學術思想上,完成了從小乘到大乘的轉變。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中土僧人僧純、曇充等從龜茲遊學歸來,稱述龜茲佛教盛況,說到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深明大乘佛學,當時高僧釋道安在長安,極力獎勵譯經事業,聽到羅什在西域有這樣高的聲譽,就一再勸苻堅迎他來華。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派遣呂光攻焉耆,繼滅龜茲,俘獲羅什。呂光原不奉佛,更不知羅什智量過人,又見他年紀不大,便以常人對待,並強迫他和龜茲王女結了婚,還時常使羅什乘牛和劣馬出醜來戲弄他,羅什備受淩辱,心裡很痛苦。三年後姚萇殺苻堅,滅前秦,呂光於是割據涼州建立後涼,劫羅什至涼州。羅什滯留涼州達17年,隱晦沉沒,佛法不得弘傳。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迎來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不過這時,羅什已經五十八歲了。姚興篤信佛教,對羅什非常尊敬,以國師禮待入住逍遙園西明閣,並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事業。隨後的十余年間,羅什悉心從事講法和譯經事業,奠定了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基業。據《出三藏記集》載,羅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間,譯出經論35部,294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毗婆沙論》、《中實論》及《十誦律》等。所譯之經典,對我國佛教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道生傳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代的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四論學派。此外,所譯之法華經,肇啟天臺宗之端緒;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之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及十住毗婆沙論為淨土宗所依之經論;彌勒成佛經促成了彌勒信仰之發達;坐禪三昧經之譯出,促成了‘菩薩禪’之流行;梵網經一出,中土得傳大乘戒;十誦律則提供了研究律學之重要資料。自佛教入傳,漢譯佛經日多,但所譯多滯文格義,不與原本相應,羅什精熟梵文,博覽印度古典,又因留華日久,對漢文也有相當的素養。同時他對於文學還具有高度的欣賞力和表達力。所譯經論內容卓拔,文體簡潔曉暢,有些經典後世雖有新譯,仍難以取代,在中國譯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羅什在譯經的同時,注重僧才的培養。其弟子甚多,後世有八俊、四聖、十哲之稱。羅什在翻譯上的成就,與當時參加譯場的這些弟子分不開。其中僧肇、僧叡、道生、道融、曇影、道恒、慧觀、慧嚴等人尤其著名,他們既精教理,兼善文辭,執筆承旨,各展所長,故能相得益彰。
姚興以為羅什聰明超凡,希望他有承繼之人,於是強以十女令羅什受之。羅什臨終前曾囑咐其弟子應以其著譯而不以其生活行事為準繩。譬喻“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後於弘始十五年(413年)示寂于長安,有年七十。寂後火化,舌頭不爛,以證明他所翻譯的經典,絕對可靠無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