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癌細胞真的喜歡吃「糖」?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呂玉如營養師

『醣』與『糖』

在解釋糖是否為助長癌細胞的甜蜜毒藥時,首先我們必須先分請楚的是『醣』與『糖』的差別。『醣』也是俗稱的碳水化合物,泛指各種在消化分解後可以產生糖的食物(例:全榖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以結構來做舉例的話,又可分為多醣(澱粉/膳食纖維)、寡醣(果寡醣、麥芽寡醣、異麥芽寡醣、半乳糖寡醣)、雙醣(蔗糖、乳糖、麥芽糖)、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不是所有的醣類在人體都能被分解吸收,寡醣及膳食纖維即無法被人體的腸道消化運用,但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如同腸道的清潔工。除此之外,因為可以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發酵,而成為培養腸道好菌的益生質。不同結構的醣類在吸收速度上也有快有慢,而最快的就是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所謂的『糖』,簡單來說就是單醣和雙醣的總稱,單醣也是體內消化吸收速度最快的。飲食中常見的『糖』為:二砂糖、黑糖、紅糖、白糖、冰糖等,這些糖其實都是從「蔗糖」精製而來的(根據加工精製程度的不同)。現今市面上亦有人工合成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常添加於市售飲料中,對於食品廠商來說相比蔗糖之下,高果糖玉米糖漿甜度更高但成本卻更低。但必須注意的是果糖代謝幾乎完全靠肝臟負責,吃太多果糖除會對肝臟造成負擔,也與形成尿酸,造成痛風,腎結石有關。

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高低取決於食物在消化水解後所產生的單醣被吸收的狀況(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以膳食纖維來說,其GI值就是0。高GI值的食物,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而與糖尿病或體內發炎現象有關。單醣或雙醣類(例:精緻糖)因為消化時間短,GI值較高。但要強調的是低GI值食物不完全等同於低熱量食物,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低GI值的食物,通常含有較高纖維含量,如:大部份的蔬菜及未精緻全榖類;高GI值的食物,如:白米/糯米/麵包/地瓜/芋頭/馬鈴薯/果汁/甜點糕餅/飲料。

癌細胞真的喜歡吃『糖』?

目前在此類文章中,最常被轉載的就是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第555期『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解開癌細胞代謝機制』,此篇文章的研究結果為:『有別於正常細胞以有氧呼吸途徑產生能量,癌細胞僅以少量的葡萄糖進行有氧代謝途徑,其餘大部分的葡萄糖都進行糖解作用,變成乳酸,從而促使腫瘤生長。在氧氣充分之下,絕大部分的葡萄糖通過PKM2酵素的轉化會成為能量與二氧化碳。但是當致癌因子JMJD5酵素出現後,會與PKM2酵素結合,轉化為腫瘤形態之PKM2酵素,讓細胞產生乳酸,使得PKM2酵素失去守門人的功能,形同將門關上。這一作用改變了癌細胞的新陳代謝途徑,結果堆積在門外糖解作用的中間代謝分子正好有利於癌細胞增生所需之原料,如氨基酸、核酸及脂質,這就是為什麼過多葡萄糖的攝取會促進腫瘤生長的原因。』

這樣的研究結果要與『癌細胞喜歡吃糖』這個標題連結在一起,似乎太過於片面。我們可以從Klement與Kämmerer(2011)的文獻整理及Emond等人(2014)所發表的文章來得到解釋。當吃進高GI值的食物時,在消化水解後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此時會刺激胰臟ß-細胞分泌胰島素進而調解血糖。過多的胰島素會促進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的合成,當胰島素過度分泌及IGF-1合成增加時會刺激癌細胞增生與抑制癌細胞凋亡,因而促進腫瘤惡化。

結論

總結以上,癌細胞並不是真的喜歡吃糖,而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改變飲食內容與增加運動量來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進而間接降低腫瘤惡化風險。

(1) 改變飲食內容:多攝取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例:蔬菜/以糙米等未精緻全穀類取代白米)及降低精緻糖類攝取(例:市售飲料/果汁/甜點/糕餅)。用水果代替果汁,減低糖類攝取。

(2) 增加運動量: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與改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降低了IGF-1的合成。除改善飲食內容外,適度運動量的搭配也是需要注意的。

補充維生素D可以防癌嗎 ?

保羅

20世紀初的一些研究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居民,癌症死亡的風險較高,可能與缺少陽光照射導致維他命D缺乏有關。

在1990年代,美國的一些觀察性研究也發現,結直腸癌的死亡率與平均每日太陽輻射量的減少有關。隨後的一些研究也發現陽光和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包括結直腸癌、攝護腺癌和乳癌死亡風險。然而,補充維生素D是否會降低癌症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存在很大的懷疑。

2010 年開始,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浦島博士/醫師等人進行了一項Amaterasu臨床試驗,招募了消化道癌症患者共417名,分成每天攝取2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以及或安慰劑兩組,研究結果於2019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兩組的 5 年無復發存活率分別為 77% 及 69%,無統計學上意義差異。

2021年,研究人員將此隨機臨床試驗二次分析,首先他們將消化道癌症腫瘤基質中包括CD3+、CD4、CD8+、CD45RO+ 和 CD56+ 的免疫細胞,根據高、低密度分成「上半」和「下半」兩個亞組。結果發現,在消化道癌患者中,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腫瘤基質中已經有足夠的免疫細胞浸潤的「上半」亞組患者的復發風險,但是對於沒有足夠的免疫細胞浸潤的「下半」亞組患者沒有幫助。也就是說,補充維生素D對免疫力強的患者還是有益處的。

p53基因是一種抑制癌症基因,產生p53蛋白可以防止細胞變成惡性,而癌症巧妙地突變了這個基因,突變的p53蛋白促進癌症生長並對癌症治療產生抗藥性。因此研究人員針對這個問題進一步研究,他們納入了Amaterasu臨床試驗中,包括食道癌、胃癌、小腸癌和結直腸癌的392名患者。其中,維生素D補充劑組241名,安慰劑組有151名。他們測量了血清中的抗p53抗體和癌細胞核中積聚的p53抑癌蛋白的濃度,分析對消化道癌症復發或死亡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2023年的「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上。

試驗結果顯示在p53-抗體陽性組中,維生素D組和安慰劑組的復發或死亡率分別為19.8% 和33.9%,五年無復發存活率為77.2% 和60.0%。在調整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和病史後,發現維生素D組降低了53%的風險。 在p53-Ab陰性患者中,分別為21.3% 和22.1%,五年無復發生存率75.9%和72.5%,都沒有統計學上意義差異。

而在非p53免疫反應性的272名患者中,兩組在復發或死亡率,以及五年無復發存活率,都沒有統計學上意義差異。

這項研究發現,與具有抗體但沒有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患者相比,免疫力強、並具有抑制p53突變的p53抗體的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果每天服用2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則有可能提高2.5倍以上的癌症存活機會;而那些沒有產生抗體的患者,即使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也沒有效果。總之,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對於免疫力強的消化道癌症患著可以降低復發或死亡的風險,但是要注意長期服用所帶來的副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