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紅棗蛋白蛋糕

Kitty Kwok示範

(零膽固醇,零添加劑)

材料:蛋白3隻、紅棗50克、麵粉50克、原糖25克、橄欖油或菜油35克

做法:1. 將紅棗用攪拌機打碎;
2. 蛋白打至起泡;
3. 分2次加原糖入(2)再打;
4. 將(1)分3次放入(3)再打至挺身;
5. 將麵粉分3次篩入(4),輕手用膠棒拌勻;
6. 分2次將橄欖油加入(5),拌勻;
7. 將(6)倒入糕盤,大火蒸20分鐘即成。

溫馨提示:6吋糕盤最好用中間有煙囪那種,大火蒸時不要開蓋。


豆腐扒

Joyce Wong示範

材料:白色豆乾1塊、香茅粉及鹽適量

做法:1. 豆乾橫切成三片(厚薄均等);
2. 香茅鹽將三片豆乾前後抹遍,醃一晚使入味;
3. 最後將豆乾片放入煎pan,以中火煎至兩面金黃色,即可享用;
(加酸青瓜片、蕃茄片、紫菜夾方包成三文治,非常美味)


鮮檸酸子薑

Joanna Chan示範

材料:鮮檸檬6個、子薑半斤、鹽少許、有機蔗糖適量

做法:1. 先將檸檬榨汁備用;
2. 子薑去皮切薄片,然後灑上少許海鹽拌勻待10分鐘;
3. 預備一個乾淨的有蓋玻璃瓶,放入一層子薑,然後放糖再加檸檬汁如此類推;
4. 放在雪櫃內待一星期便可享用。


簡易版馬蹄糕

光明示範

材料:馬蹄粉250克、原糖200克、水5杯、馬蹄6粒

做法:1. 將1.5杯冷水加入馬蹄粉拌勻,放糕盤內備用;
2. 用3.5杯水煮滾後加入糖,煮溶;
3. 將半杯(1)的粉水加(2)拌勻成稀糊;
4. 將(3)沖入(1)內,加入馬蹄粒或馬蹄小片拌勻,蒸約10分鐘享用。

“業”在佛教中如何解釋的?

   社會上,由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經營運作,因此世間得以運轉不息;人類則因為身、口、意三業造作各種善惡行為,所以生死輪回不已。佛法將此主宰輪回的動力,稱之為“業”。造業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業”有驅使造作的力量,故稱“業力”。

    由身口意所造的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能招感三界五趣的總報者,稱為“引業”,而令此總報體的種種差別得到圓滿決定的,稱為“滿業”,“業”表現在外、並能示予他人者,稱為“表業”,持續潛隱於內的業果力量,而無法表示於外、令他了知者,稱為“無表業”。

    各人所造的善、惡諸業,往後必招感相應的苦、樂果報。當招感果報的受果、受時俱定,稱為“定業”;反之,受果、受時俱不定,暫不受報,稱為“不定業”。

    因此,因果報應不能只看一時,因為業依照受報時間分有:現生造業,現生受報的“順現受業”;現生造業,次生受報的“順次受業”;現生造業,二生或多生後受報的“順後受業”。

    業報之所以有現生成熟、來生成熟、後生成熟等不同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二:一、因的力量有遲早,如一粒瓜種和一粒桃種同時下種,瓜種當年即可生長結果,而 桃種須待三四年後才能結果;二、是緣的力量有強弱,如諸緣具足,則成熟自然早些。否則助緣不夠,力道不足,自然業果的成熟亦慢。

    不過,儘管果報有遲速,可以肯定的是“因果不會消滅”。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因果業報,如影隨形。眾生除非不造業因,否則善惡種子永留八識田中,一旦遇緣,必起現行,而且“善惡不相抵銷”,已種惡因,必受其報,不能以做些好事來抵 銷應得的惡報。除非多做善事,多聚善緣,可使惡報由重轉輕;或善緣增多,善力加強,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惡緣逐漸減弱。譬如一杯鹽水,表示惡因,若多加以善 因的淡水,則可沖淡惡果的鹹味,轉為甘美。因此,多行善因,多聚善緣,極為重要。

    業是行為或造作的意思,它是意志力的反映,這個行為無論善惡,都會產生一股力量,推動我們造作新的行為,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如此輾轉相生,就形成一迴圈式的業力推動圈。因此,業有如念珠的線,維繫著眾生的生命,永無休止地在六道輪回不已。

    在佛經中,佛陀曾將業力比喻“如種”、“如習”。譬如植物開花結果,花雖然凋謝枯萎,但保留下來的種子一旦遇緣,仍會發芽、抽枝、開花、結果。眾生業力的感果,也是這種現象。又如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雖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裡仍留有香水味道。

    從上面的譬喻可以知道人的禍、福、窮、通,都是自身的業力所感,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造什麼因,就得到什麼結果,善 惡果報須由自己承擔,並非有神明、上帝能夠賞賜禍福,也不是閻羅鬼王可以任意司掌賞罰。我們要能夠確實地體認:業是自己創造,不由神力;業是機會均等,絕 無特殊;業是前途光明,希望無窮;業是善惡因果,決定有報。如此則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開創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這句話,出於《阿彌陀經》,在《遺教經》中也說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不亂的意思是屬於修定的法門之一,又稱念佛三昧,或稱般舟三 昧,或稱一行三昧。在晉譯《華嚴經》卷四十六〈入法界品〉中,列有二十一種念佛三昧;而《阿彌陀經》則說若一日乃至七日,專持“阿彌陀佛”名號,能得一心 不亂,臨命終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心是對散心說的。若一方面口中念佛名號,一方面心中還有種種妄想,那是散心念佛;如果念佛念到心口一致,沒有雜亂妄想,只有佛號的相續,念念之間,只有佛號,不念而自念,這便與《楞嚴經》所說,“淨念相繼”的功夫吻合。

    根據明末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所示,一心可分為“事一心”和“理一心”。所謂“事一心”也就是心無雜念、心口相應,念念是佛號。自己知道在念佛,而 且有佛號可念,便是一心念佛,或稱全心念佛。由於專心念佛,即能達成禪宗所謂“功夫成片”的層次了。再深一層說,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覺受現 前。

    所謂“理一心”即是與理相應,親見阿彌陀佛的法身,彌陀即是自性,西方不離方寸,那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境界現前。“事一心”屬於禪觀、禪定的層次;“理一心”則是禪悟的層次,這都是禪淨雙修的結果。以淨土的念佛為入門,達成三昧及了悟解脫的目的。

    通常所說的一心不亂,應該是指專心一意的意思。于念佛時,心系佛號、口持其名、耳聞其聲、心無二用,即為一心,則臨命終時,即能往生。

 

抑菌防牙周病!齒學教授:紅茶、綠茶這樣喝

牙周病不但會讓齒牙動搖,可能就此失去本應相伴一生的寶貝牙齒,嚴重時牙周病菌還可能隨血液流動侵犯器官,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日本齒學教授指出,牙周病和平常喝飲料的酸鹼值有莫大關係,而想要預防牙周病除了建議避免一些NG飲品以外,喝飲料時改變喝法也可能降低牙周病機率,他也指出了3種能降低罹患牙周病機率的模範飲品,幫助喝得更健康! 

預防牙周病模範飲品:無糖綠茶、紅茶、咖啡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所醫齒學綜合研究科教授和泉雄一表示,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幫助抑制會造成蛀牙的細菌,紅茶中的多酚也有抗菌作用。英國營養基金會(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在2013年的會報也指出,每天喝3杯紅茶能幫助抑制口腔中會造成蛀牙、牙周病的細菌,研究者營養學專家Carrie Ruxton博士指出,這可能和紅茶中的多酚、兒茶素、單寧(tannin)等抗氧化物質能夠防止細菌附著、繁殖有關,而且綠茶也有相同效果。 

另外喝咖啡也可能對牙齒有好處,和泉雄一表示,曾有一項波士頓大學的研究指出,喝咖啡較多的人,生長、固定牙齒的部位「齒槽突(alveolar process)」受損情況較一般人來得低。和泉雄一解釋,牙周病的原因之一是活性氧在牙齦增加、破壞牙齦組織,而咖啡能幫助抑制活性氧,可能因此有預防牙周病的效果。 

不過和泉雄一也提醒不可以加糖,以免反而造成蛀牙,而且除了蛀牙以外,還會讓口腔傾向酸性,使琺瑯質變得容易被溶解,形成會讓牙齒被酸性物質溶解的「牙齒酸蝕(erosion)」症狀。這種狀態不但會造成牙齒敏感,若是繼續惡化還可能嚴重損害牙齒、必須拔牙。 

這些飲料要多加注意,建議改變飲用方式來降低牙周病風險

 

和泉雄一提醒,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在pH5.5以下會開始被溶解,因此如果想喝汽水、果汁、檸檬茶、多數的酒類,建議用稍快的速度喝完,唾液就能幫助中和這些飲料的酸性: 

飲品 pH值
碳酸飲料 2.2~3.4
柑橘類水果酒 2.5~2.9
能量飲料 2.5~3.7
梅酒 2.9
黒醋飲 3.1~3.3
果汁 3.2~4.0
白酒 3.3
紅酒 3.4
運動飲料 3.5~3.8
檸檬茶 3.9
啤酒 4.0~4.3
優酪乳 4.1
日本酒 4.4
燒酒 4.9
威士忌 5.0
番茄汁 5.0

這些飲料相對安全,但要注意不要加糖

 

以下是pH5.5以上,較為安全的飲料: 

飲品 pH值
紅茶 5.5
綠茶 5.9~6.2
烏龍茶 6.0
罐裝三合一咖啡 6.2
奶茶 6.8
牛奶 6.8
礦泉水 7.0~7.2
豆漿 7.3
琴酒 8.3


素食易得胃癌”說法不科學

前些日子,食素夫婦罹患胃癌的新聞引起社會關注,文中得出結論,長期素食可導致胃癌。


  發展中國家胃癌發病率較高
  有別于醫生圈內被稱為“富癌”的結腸癌,胃癌有“窮癌”之隱喻。顧名思義,生活品質降低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這個觀點可以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胃癌發病情況中獲得有說服力的證據。在世界範圍內,胃癌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始終居高不下。當今我國人民生活水準已經有了大幅提高,但和美國比較胃癌的發病還有如下差別:美國胃癌發病率2~2.5/10萬、年發病總數約2萬;我國20~25/10萬、年發病總數逾50萬。但例外的是,同是發達國家的日本、韓國發病率也位居世界前列。這提示,除了生活水準因素,還有種族差異、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影響因素。


  沒有證據說明素食與胃癌有關
  導致胃癌的原因非常複雜性,不能簡單地說素食會導致胃癌。應該考慮這對素食夫婦是不是經常吃醃菜(醃制食物中含亞硝基化合物),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充足與否,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長期得到補充,夫婦多年來同樣的飲食習慣、暴露在同樣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承受同樣的生活壓力,先後或同時罹患同一種惡性腫瘤的情況已不是罕見的現象,專業人士稱為“夫妻癌”。


  排除其他因素,談談長期素食與胃部癌變的關係。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支持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但長期素食確有不利於胃部健康的方面。一方面,胃黏膜層平均4天左右會更新依賴蛋白質,僅從植物中獲取的蛋白質有限,長此以往,黏膜層不能夠得到及時的修復,抗酸能力下降,糜爛性胃炎、潰瘍病、甚至癌變都是從黏膜層開始的。
  另一方面,宏觀上講,長期缺乏必要的蛋白質補充,免疫系統組成所需要的補體、抗體等水準下降,最終使機體免疫能力減弱,直接導致對突變細胞的監視、清除能力下降,增加惡性腫瘤(不只是胃癌)形成的風險。
(來源:健康報)
(作者:王寬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教授)

《佛說療痔病經》都可以治什麼病


“事在人為”個人見解和建議,僅供參考:

治療機理:讓細胞組織自動修復受損處,消除癌變細胞。

治療病症詳解:

風痔:風疹,濕疹

熱痔:痱子

陰痔:睾丸癌,卵巢癌,卵巢瘤,宮頸癌,子宮肌瘤等

三合痔:免疫系統缺陷類,如紅斑狼瘡,各類皮膚病,牛皮癬,性病等

血痔: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腦血栓、腦栓塞,血管瘤等

腹中痔:食道癌,胃癌,胃潰瘍,肝癌,胰腺癌,腸癌,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膽囊炎,膽結石等

鼻內痔:鼻炎,鼻竇炎,鼻衄(鼻出血),鼻咽癌

齒痔:牙齦出血,牙髓炎,口腔潰瘍,鵝口瘡

眼痔:青光眼,白內障,

耳痔:中耳炎

頂痔:腦瘤,

手足痔:手足癬,腱鞘炎,雞眼,瘊子

脊背痔: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

糞門痔:痔瘡,輕度脫肛,肛瘺

治療建議:每天用十分鐘做功課就可完成對自身的保養,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但是上面所寫疾病還是要在其他醫療手段配合下,更加有效的治癒,不可偏頗。

功課做法:吃素讀經一遍,第一個咒:“怛侄他額闌帝 額藍謎 室利鞞 室裡室裡 摩羯失質 三婆跋睹 莎訶。”108遍

附注:弟子不才,以上疾病解釋難免有誤,望各位有識之士和師兄能批評指正,能更好的發揚經典,為老百姓救苦救難,當不勝感激!合十!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 非非想處定。四禪八定是禪定的基礎,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時,也曾修行四禪八定功夫作為助緣。
  色界四禪
  1、初禪是用各種方式消除種種煩惱、欲念,達到無憂無欲的境界。初禪雖然已經脫離欲界的惡不善法,但是還保有尋和伺等原始思維。
  2、二禪是進一步把覺和觀都除去,不尋不伺,自然得到一種歡喜(外喜)。此時甚深禪悅油然生起,心靈朗然洞徹,如同從暗室中走出,見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3、三禪是進一步連歡喜也不要,只有一種心平氣和,舒舒服服的樂(內樂)的境界。此時綿綿的妙樂從心中流出,遍滿全身。
  4、四禪是連樂也沒有了,達到安穩調適的心一境性的體(性)境界。此時心靈空明寂靜,有如明鏡離垢,淨水無波般湛然而照,萬事萬物都顯現無遺。
  無色界四定
  1、空無邊處定是調試到哪裡,哪裡便是空。此時心中明淨,無礙自在,好像飛鳥破籠而出一樣,在虛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2、識無邊處定是連空的印象也沒有了。此時只見過去、現在、未來諸識顯現,與定相應而不分散,心中的清淨寂靜,無法用言語形容。
  3、無所有處定是舍空與識等內外二境,而緣無所有處。此時心內空無所依,諸想不起,安穩寂靜。
  4、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破識無邊處的有想境界及無所有處的無想境界。此時一切有無相貌都蕩然無存,心中清靜無為,達到三界定相裡的最高境界。
  四禪八定屬於世間定,是禪定的基礎,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時,也曾修行四禪八定功夫作為助緣,所以四禪八定重要性不可忽視。由四禪八定的內容可以得 知,每一項的禪定成就都是對於前一項的境界感到不滿足,而再加功用行,精進修持所達成。但是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定,還不是究竟止息之處,還需要更進一步努 力精進,觀人空法空,才能徹底去除心垢,達到解脫。


歷代高僧:鳩摩羅什尊母命弘法中國 舌舍利證譯經不虛

鳩摩羅什,龜茲人(今新疆庫車),我國後秦時期著名僧人、譯經家。祖父為天竺世宰,父鳩摩羅炎棄相位而止龜茲,被逼與龜茲國王妹耆婆成婚,生羅什。鳩摩羅什富有傳奇的經歷以及博大精深的佛學思想,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以及佛教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輝而燦爛的一頁。

羅什一生在佛學上著作等身,頗有建樹,這與其優裕的家庭環境和青年時期多方遊歷有很大的關係。他早年的活動主要在西域的龜茲、罽賓、疏勒等地。出生于父母雙雙奉佛的家庭裡,羅什小時候就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七歲隨母一同出家,初學佛教的小乘經典,能通大義。九歲時隨母渡過辛頭河前往罽賓國,從盤頭達多誦讀雜藏、阿含等經典,由於其天資聰穎,經常受到老師的贊許。罽賓國王聽到了他的大名,邀他到宮裡和外道論難。十二歲時隨母返龜茲途中,在疏勒停留年餘,遍參名宿,學問精進。疏勒國王聽從當地三藏沙門喜見的建議,為了鼓勵國內僧眾,兼以對龜茲王表示友好,舉行大會,請羅什升座講說《轉法輪經》,年輕的羅什從此騰譽西域。後回龜茲,約于二十歲時,羅什在龜茲王宮受戒。不久,他的母親要返回印度,臨行前囑咐他到中國弘宣方等深教,他毅然引為己任,表示當忍受諸苦來弘法。此後的二十餘年,羅什一直在龜茲,廣習大乘經論。羅什在西域生活的這四十餘年間,生活安定,在學術思想上,完成了從小乘到大乘的轉變。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中土僧人僧純、曇充等從龜茲遊學歸來,稱述龜茲佛教盛況,說到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深明大乘佛學,當時高僧釋道安在長安,極力獎勵譯經事業,聽到羅什在西域有這樣高的聲譽,就一再勸苻堅迎他來華。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派遣呂光攻焉耆,繼滅龜茲,俘獲羅什。呂光原不奉佛,更不知羅什智量過人,又見他年紀不大,便以常人對待,並強迫他和龜茲王女結了婚,還時常使羅什乘牛和劣馬出醜來戲弄他,羅什備受淩辱,心裡很痛苦。三年後姚萇殺苻堅,滅前秦,呂光於是割據涼州建立後涼,劫羅什至涼州。羅什滯留涼州達17年,隱晦沉沒,佛法不得弘傳。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迎來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不過這時,羅什已經五十八歲了。姚興篤信佛教,對羅什非常尊敬,以國師禮待入住逍遙園西明閣,並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事業。隨後的十余年間,羅什悉心從事講法和譯經事業,奠定了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基業。據《出三藏記集》載,羅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間,譯出經論35部,294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毗婆沙論》、《中實論》及《十誦律》等。所譯之經典,對我國佛教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道生傳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代的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四論學派。此外,所譯之法華經,肇啟天臺宗之端緒;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之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及十住毗婆沙論為淨土宗所依之經論;彌勒成佛經促成了彌勒信仰之發達;坐禪三昧經之譯出,促成了‘菩薩禪’之流行;梵網經一出,中土得傳大乘戒;十誦律則提供了研究律學之重要資料。自佛教入傳,漢譯佛經日多,但所譯多滯文格義,不與原本相應,羅什精熟梵文,博覽印度古典,又因留華日久,對漢文也有相當的素養。同時他對於文學還具有高度的欣賞力和表達力。所譯經論內容卓拔,文體簡潔曉暢,有些經典後世雖有新譯,仍難以取代,在中國譯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羅什在譯經的同時,注重僧才的培養。其弟子甚多,後世有八俊、四聖、十哲之稱。羅什在翻譯上的成就,與當時參加譯場的這些弟子分不開。其中僧肇、僧叡、道生、道融、曇影、道恒、慧觀、慧嚴等人尤其著名,他們既精教理,兼善文辭,執筆承旨,各展所長,故能相得益彰。

姚興以為羅什聰明超凡,希望他有承繼之人,於是強以十女令羅什受之。羅什臨終前曾囑咐其弟子應以其著譯而不以其生活行事為準繩。譬喻“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後於弘始十五年(413年)示寂于長安,有年七十。寂後火化,舌頭不爛,以證明他所翻譯的經典,絕對可靠無誤。

白菜菜乾蔬食老火湯

在秋冬季節,用菜乾來煮湯,潤燥滋陰。白菜、菜乾配以椰棗、腰果、南北杏和枸杞來煮,味道十分清 甜。菜乾浸泡前,要清洗乾淨,然後再浸2小時,使到菜乾軟身,煮時才能出味。若在煮湯的後半小時才加入 白菜,吃時會有口感。

(2人份) 材料:  調味料: 菜乾 100克 油              適量 白菜 600克 鹽              適量 紅蘿蔔 2根 粟米 2根 腰果 50克 南北杏  30克 椰棗 4顆 枸杞 10克

做法: 1. 菜乾清洗乾淨後,加水浸過菜乾面,浸泡2小時,瀝水備 用。 2. 白菜洗淨,撕葉備用。 3. 將紅蘿蔔、粟米洗淨切塊,腰果、南北杏、椰棗、枸杞洗淨 備用。 4. 下少許油於鑊,將所有材料略炒。 5. 注入約2公升水於鍋中,放入全部材料武火煲至水滾,再改 為文火煲50分鐘左右,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白菜可 在煮湯的後半小時才加入,以增加口感。)


麻油薑眉豆飯

與您傾素
這道麻油薑眉豆飯是福建菜式,材料簡單,容易煮;特別熬製的薑油,混在飯中來煮,香味濃郁,具口 感。這個季節,薑當造,吃薑可入腎補元氣。
4人份
材料:  調味料: 泰國香米 250 克 芥花籽油 2 湯勺 眉豆 100 克 麻油 1 茶匙(可依個人喜好調校份量) 薑 適量 頭抽 1 湯勺  鮮菇粉 1 湯匙  鹽    少許
做法: 1. 將薑切片,再剁成薑蓉備用。 2. 米洗淨,備用。 3. 眉豆洗淨,燒開熱水;將洗好的眉豆放進熱水中浸泡30分鐘,倒水,備用。 4. 燒熱油鑊,倒入芥花籽油、麻油,放進薑蓉,煮至金黃色以逼出香味。把一半份量的薑油盛起,再把洗好的 米及眉豆倒入鑊中略炒,然後加入頭抽、鮮菇粉、鹽調味。 5. 將所有炒好的材料倒入飯煲,再倒入適量的水煮成飯。 6. 將煮好的眉豆飯和盛起的薑油拌勻就可(薑油可依個人喜好的份量而加)。

 


補益心脾 紅棗龍眼糖水

現在潮流興「小白臉」,很多 年輕少女都喜歡擁有白撲 撲小臉蛋的男子,君不見時下年 輕男偶像都是清秀俊美,而且膚 色白淨,這與傳統男性粗獷威猛 的形象不一樣。雖然隨着時代變 遷,大眾的審美觀念有所改變, 但如果經常面色蒼白真的是美 嗎?是不是患什麼病呢? 醫學上,如果平日面色蒼白 和容易感到疲倦,並伴隨頭暈、 呼吸不暢、心悸等,就有可能患 上貧血。貧血是指血液中出現紅 血球細胞濃度減少、血色素降低或血液稀薄的狀態。造成貧血的 原因有很多,例如缺鐵、出血、 溶血或造血功能障礙等,臨床症 狀各有不同,如懷疑患上貧血, 請盡早求醫。 中醫認為貧血多屬於「血 虛」。因為「心主血、肝藏血、 脾統血」,所以血的生成和調節 與心、肝、脾等臟腑有關,而這 些臟腑功能的發揮正常又有賴於 腎陽的作用,所以心、肝、脾、 腎功能衰退皆可引致血虛。
中醫 曰:「諸血皆屬於心」,心血虛 是常見的證型,患者除了會面色不正常或頭暈眼花外,多伴有心 悸、健忘、失眠等與心有關的症 狀,平日可服用這次介紹的糖水 來調理。 古代也有一位美男名叫潘 安,時人謂之「連璧」,即皮膚 如璧玉般白皙。當然貌似潘安的 男人很受女性歡迎,但事實上女 性患貧血的比率比男性高,不可 不察。要預防貧血,除了保持充 足睡眠及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外,也可多吃含有豐富鐵質的食 物如胡蘿蔔、菠菜、紅糖等,持 之以恆,就能面色潤澤了。
1人份 材料 : 枸杞9克、龍眼肉9克、大棗6克、紅糖適量。 方法: 把所有材料洗淨,再放入水中煮60分鐘即可。 功效: 補益心脾,生津養血。

龍眼肉 甘、溫,歸脾、心 經,有補心脾,益 氣血的功效。
大棗 甘、溫,歸脾、胃 經,有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的功效。
紅糖 甘、溫,歸脾經, 有益氣補血,健脾 暖胃的功效。
枸杞 甘、平,歸肝、肺、 腎經,有滋腎補肝, 明目潤肺的功效。

燕麥素魚雜菜薯餅

「薯餅」絕對是老少咸宜的食品,今期製作的薯餅以少油、健康的烤焗方式來煮,取代多油高溫煎炸
方式。餡料加入不同顏色的蔬菜,營養豐富,簡單又美味。
  這個食譜特別加入麥皮,麥皮被公認為高營養、高纖維的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降低壞膽
固醇及患上心臟病的風險;當中的水溶性纖維更能促進腸道健康,有助血糖控制並增加飽肚感。

4 人份
材料:
新馬鈴薯        6 顆
甘筍             半條
素吞拿魚       1 罐
粟米粒         25 克
毛豆            25 克
麥皮(原粒) 3 湯匙
低筋麵粉       45 克
麵包糠         35 克

調味料:
菇粉 半茶匙
半茶匙
黑胡椒 半茶匙
半茶匙
歐芹碎或意式雜香草 半茶匙

做法:
1. 馬鈴薯去皮、切粒,隔水蒸20分鐘,用叉壓成薯蓉備用。
2. 甘筍切粒,備用。
3. 所有材料、調味料放入大碗中拌勻。
4. 薯蓉平均分為12份,再搓成薯餅;放在已噴油的錫紙中,薯餅底、面沾上麵包糠及噴油。
5. 預熱焗爐220度,烤焗20至25分鐘即成。


行氣消滯 山麥佛手湯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淚始乾。」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他因捲入牛李黨爭而備受排擠,一生鬱鬱不得志。這首詩中的「難」、「殘」、「到死」、「成灰」都突出了傷感的情懷。在體質學說中,氣鬱體質正正符合這種氣機鬱滯、精神抑鬱的狀態。氣鬱體質的人以形體瘦長居多,性格內向多疑、容易憂慮、精神刺激順應能力較差;常感到抑鬱、悶悶不樂,多伴有胸脅脹滿、胸悶氣促、時有噯氣及吐酸水、咽有異物感、睡眠欠佳、食欲減退等症狀。女性有可能出現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

中醫認為「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這是長期情志不暢而形成氣血運行不順。氣以通調為順,氣的運行通暢能帶動血液的流動。當氣機鬱滯,就如同堵塞的水渠,不處理就會出現問題。

中醫有謂:「因鬱而病,因病而鬱。」氣鬱體質的人容易患上身心情志疾病。此外,一些疾病如產後抑鬱、藥源性抑鬱也容易導致情緒問題的加重。如遇到情緒問題,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明代名醫龔延賢在《壽世保元》中寄語:「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很值得參考。大家對於現狀要順應自然,事情過後就不要耿耿於懷,做到心境平靜,就能延年益壽。

一人份量
材料 : 山楂12克、佛手9克、麥芽12克、白糖適量。
做法: 除白糖外,清洗其他材料,再放入適量的水中煮45分鐘即可。
功效: 行氣消滯,舒肝理氣。

山楂
酸、甘、微澀,歸脾、胃、肝經,
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的功效。
麥芽
甘、平,歸脾、胃、肝經,有消食
和中的功效。
佛手
辛、苦、溫,歸脾、肝、胃、肺經,
有舒肝理氣、和中化痰的功效。


雜錦堅果核桃露

這道甜品滋陰、潤燥,時令養生,是富營養的美顏甜品。在煮的前一天晚上,若能把所有材料浸泡過夜, 煮時不但可節省時間,還更容易把材料煮糯。

 

(4人份) 材料:  調味料: 鷹嘴豆 50克 蔗糖           適量 核桃 100克 花生 100克 乾百合 適量

做法: 1. 把所有材料洗淨浸泡4至6小時備用。 2. 煮開1公升水,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煮腍。 3. 煮腍的材料連水倒進攪拌機內,攪至綿密;然後倒進鍋中以文火熬成糊,邊煮邊攪,一直攪至滾開,最後放適 量的蔗糖調勻即可享用。

止咳平喘 生薑杏仁蜜

春暖花開,百花爭艷,春天 本是賞花的好日子,但患 花粉症的人卻談花色變,唯恐避 之不及。我的表姐就是花粉症患 者,常常流鼻水及打噴嚏,連外 出約會也不敢,怕被人以為她患 感冒。她經常鼻塞要用嘴巴呼 吸,十分難受。究竟什麼是花粉 症呢? 花粉症是一種常見的過敏 反應性疾病,中醫認為屬於「鼻 鼽」範疇,主要症狀為鼻塞、流 涕、噴嚏、鼻癢等。花粉症其實 一年四季皆會發生,主要集中 春、秋兩季。春季溫煦多風,花粉盛行;花粉會透過鼻或口的呼 吸,隨空氣進入肺部,引起呼吸 道症狀。 花粉過敏表現在過敏性鼻 炎、哮喘或變異性皮炎。患者會 出現噴嚏、鼻塞、流鼻水、眼 癢、咳嗽、皮疹、上頷或外耳道 黏膜皮膚痕癢等。因為症狀可以 單一出現或夾雜發生,大家很容 易把普通感冒和鼻炎相混淆,所 以有些花粉症患者長時間服用感 冒藥,卻未能緩解症狀。花粉過 敏通常是在接觸過敏原後突然出 現連續打噴嚏五次以上,一天內 發作多次。


這次介紹的湯水適合風寒型 的花粉症患者作平日調理之用, 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會在晨間頻 發或遇風感涼誘發後加劇。 生薑和蜂蜜都是預防過敏的 食物,但要提防坊間有些蜂蜜產 品可能有花粉殘留,反而會導致 過敏,所以要好好選擇。要預防 花粉症,大家要避開過敏原,例 如出門帶口罩等。日常飲食要避 免攝入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 小麥製品或豆類,多管齊下,就 不會談

1人份 材料 : 蜂蜜(適量)、生薑3片、杏仁6克。 方法: 先浸杏仁3小時,然後把生薑及杏仁放入水中煮60分鐘後,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功效: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蜂蜜 甘、平,歸肺、脾、大腸 經,有潤肺止咳,補中緩急 的功效。

生薑 辛、微溫,歸脾、肺經, 有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 功效。


杏仁 苦、微溫,歸肝、大腸 經,有止咳平喘,潤腸通 便的功效。


溫中散寒 陳皮生薑水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嵩山 派掌門人左冷禪創立了一套 寒冰神掌,可發出至陰至寒的真 氣,在江湖中無可匹敵。現實中 很多人都擁有「寒冰神掌」,天 一冷,手就冰涼,腳也寒冷,即 使戴上手套及穿上棉襪,手腳還 是冰冷,嚴重者甚至大熱天也出 現四肢冰冷。老一輩會說:「一 定是血氣不足了!」那麼是不是 身體出現什麼毛病呢? 醫學上,手腳冰冷與心臟 有關,因心臟會把攜帶氧氣的血 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當氧氣經過燃燒後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 暖。如果心血管系統出現功能障 礙,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而造成手 腳冰冷,所以如有心臟衰弱、低 血糖、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會使 手腳、特別是指尖部位血液循環 不暢,臨床上需尋求專業人士作進一步檢查。 中醫認為手腳冰冷為氣血 的毛病,氣虛會造成血液運行不 暢,而氣虛日久會出現陽氣虛的 症狀。因人體一切功能活動的維 持均依賴陽氣,陽氣不足會導致 血液生化功能不足,激發和推動臟腑功能活動也會減弱。
陽氣不 足的患者除了四肢冰冷外,多伴 有食欲不振、腰膝酸軟冷痛、夜尿頻繁等症狀,平日可以服用這 次介紹的湯水作調理之用。 大家有沒有發現體型較瘦或 虛寒體質的女性比較容易出現手 腳冰冷呢?這是因為她們的末梢 血液循環較差。我們平日要多做 運動,因適量運動能促進血液循 環,此外也要注意作息定時,另 加上中醫藥的調理,就不怕練成 「寒冰神掌」了!

1人份 材料 : 陳皮10克、生薑3片、紅糖(適量)。 做法: 洗淨陳皮,連同生薑放入水中煮60分鐘,煎水後再調入紅糖。 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調中。


補腎益精 核桃芝麻湯

俗語曰:「一人中風,全家發 瘋!」很多人最害怕患的 病就是中風了,因為中風除了會 死亡外,還會造成永久殘障,例 如半身不遂、不能進食、言語不 清等,帶給病人及家屬極大的痛 苦。為什麼會出現中風呢?
醫學上,中風是指腦部有部 分血管被阻塞或爆裂後,腦組織 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及氧氣,導致 腦細胞壞死,通常是在突然或短 時間內發生。 中風在臨床上分為暫時性 腦缺血、腦梗塞、腦出血。暫時性腦缺血即俗稱「小中風」,是 指因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一時阻 塞,造成血管灌流的腦部組織短 暫缺血,從而引起各種局部神經 症狀,如暫時性單眼失明、吞咽 困難、口齒不清、失語,甚至偏 癱或步態不穩。 中醫認為腎藏精,精生髓及 通腦。若腎精不足,臟腑陰陽失 調,就會產生風、火、痰、瘀等 病理產物。當病理產物上沖犯腦 就會引發此病。雖然中風具有高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 但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減少吸煙、飲 酒,減少熬夜及飲食不當,並控 制好血糖和血脂,就能減低患上 中風的風險。今期介紹的湯水是 作為平日調理服用。 救治中風有「黃金3小時」, 患者若在病發後3小時內急救可 減輕致殘程度,所以我們要記得 「談笑用兵」:「談」是表達或 說話有困難;「笑」是面部表情 不對稱;「用」是腳部不能發 力;「兵」是見到這些症狀應即 時求診。只要處理得當,中風並 不可怕的。
1人份 材料 : 核桃仁10克、黑芝麻10克、花生(適量) 、蓮藕(適量)。 做法: 把所有材料洗淨,蓮藕切塊;再把材料放入水中煮90分鐘。 功效: 補腎益精,活血通絡。
黑芝麻 甘、平,歸肝、腎經, 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 的功效。
花生 甘、平,歸肺、脾經, 有潤肺止咳、和胃利尿 的功效。
核桃 甘、溫,歸肺、腎經, 有補腎固精、益氣健脾 的功效。
蓮藕 甘、寒,歸心、脾、胃 經,有清熱潤肺、涼血化 瘀的功效。

黃耳薑醋


吃葷的人會用豬腳煲薑醋;吃素的人可改用黃耳來代替豬腳,因為黃耳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煮的時 候,可依個人喜好,加入其他材料,如黑木耳、豆卜等。
材料:  調味料: 乾黃耳 100克 甜醋 300毫升 乾辣椒 5根 黑醋 150毫升 老薑 300克 蘋果醋 100毫升 新鮮杏鮑菇 4朵 黑糖 200克 芥花籽油 少許 片糖 1片 水 700毫升 鹽 1茶匙  麻油 湯匙  醬油 1湯匙

做法: 1. 建議提前一晚洗淨黃耳,浸泡後瀝乾水分備用。 2. 乾辣椒浸軟備用;清洗老薑,削皮,以刀背拍扁備用。 3. 新鮮杏鮑菇不用沖洗,用抹手紙抹乾淨就可。 4. 燒熱少許芥花籽油,煎香新鮮杏鮑菇,夾起備用。 5. 燒熱少許芥花籽油,爆香老薑,再下乾辣椒一起炒香。 6. 先把甜醋、黑醋、蘋果醋和水倒入瓷鍋內,再把老薑、辣椒放入鍋中煮開,最後放入炒好的杏鮑菇、浸好的 黃耳和餘下的調味料。略攪拌一下,蓋上鍋蓋,用中小火煮約90分鐘至收汁。


雜菜土豆杯

Joyce Wong示範

材料:薯仔4個、青椒1個、紅椒1個、木耳數隻、番茄2個、阿麻籽、意大利香草適量、鹽糖 調味

做法:1. 薯仔洗淨煲熟後開半,搗出內心成薯仔杯;
2. 木耳浸透後切絲,加水煮約10分鐘;
3. 青椒、紅椒切絲,加入(2)一起用油鹽炒片刻、釀入(1)的薯仔杯內;
4. 番茄切塊,與阿麻籽、香草鹽糖放攪拌機內打成醬汁,吃時淋上(3)享用。


炒牛蒡絲

孫蘊言示範

材料:牛蒡1條、甘筍1條、有機醬油、麻油各3茶匙、味醂2茶匙、薑絲少許、糖1茶匙、芝 麻少許

做法:1. 牛蒡、甘筍洗淨刨絲備用;
2. 鑊加油爆香芝麻備用;
3. 牛蒡絲、甘筍絲炒香後加入調味料撒上芝麻享用。

健康菜飯

黃新蘭女士示範

材料: 糙米及白米各一碗,小塘菜4兩,紅蘿蔔1個(小),三角豆1兩,
油、鹽、薑適量。 做法: 1. 將三角豆浸過夜後與米一齊煮熟成飯;
2. 薑磨茸,小塘菜與紅蘿蔔洗淨切粒;
3. 在鑊中,順次序放下薑茸、蘿蔔粒、菜粒;
4. 開火後倒入油少許,加蓋煮約兩分鐘;
5. 菜香四溢時,加入鹽和飯,拌勻即成營養豐富的菜飯。 備註: 可用杞子代替紅蘿蔔。


香草炒米粉配紫萬年青汁

周倩儀示範

材料: 南瓜12兩,糯米粉5兩,粘米粉1兩、糖2湯匙,油1湯匙,水少許。 餡料: 粟子茸或紅豆沙。 做法: 1. 南瓜去皮去籽切件,隔水蒸熟將之壓成茸;
2. 加入糯米粉、粘米粉、糖、油及水,搓成軟粉糰;
3. 將豆沙放在粉糰內搓成圓球;
4. 隔水蒸10分鐘即成。


果仁拼盆小小食

孔慶玲示範

材料: 生杏仁一斤,(即未經烘焗的,腰果、合桃等均可,大型海味店有售)、有機提子乾、杏脯乾或其他乾果切碎粒備用
做法: 家庭式小食,最好按家中人數而定量(1-2天內吃完),大節日聚會,
不妨加量。
1. 用手執一掌果仁(可清一式或混合果仁),清水洗淨;
2. 用盛器(最好較大盛器,果仁受浸脹大要較多空間)放好果仁,
  加入清潔有生命的水(未經煮過而乾淨水),水量要蓋過果仁;
3. 開始浸的首1-2小時內,留意換水,2小時後,換水次數可減
  (感覺水已較清),直至完成6-10小時浸水階段
  (竅門:可在睡前兩小時開始做,翌日早上已可用);
4. 把果仁再用清水洗淨,用乾淨布幫助吸乾果仁表面水份,
  再舖開自然吹乾;
5. 果仁上碟,拌入已預備好的有機提子乾或其他乾果粒。 建議: 1. 若一天內未能吃完,用疏氣或打開之器皿放入雪櫃,盡早吃完;
2. 建議最好不要一次過吃太多果仁,每天6-8粒已足夠,且要慢慢咀嚼;
3. 要盡顯果仁拼盆七彩繽紛,可在果盆中間,用小碟放新鮮苜蓿芽菜,
  而乾果方面亦可費點心思,例如提子乾(黑色)、
  杏脯乾(金黃)、cranberries或杞子(紅色)等等,各創新意。

紅糯米糕

林淑玲示範 材料: 紅糯米1杯、白糯米1杯、水2碗、紅糖2湯匙、水果醋2湯匙。 做法: 1. 將紅、白糯米加水煮熟;
2. 趁熱拌入紅糖及水果醋;
3. 稍涼再做成圓球狀,以蕉葉襯底。


牛蒡炒素絲

沈剛鈺示範

 材料A:
(6人份)牛蒡1/2條(大約 10)、紅蘿蔔(中的1條)、
冬菇(泡軟去蒂3朵)、五香豆乾(2至3片)、紅辣椒(細2隻)。 材料B:
(備用)炸酥的松子1/2大匙、熟的白芝麻1/2大匙。 配料: 素上湯1/3杯、糖和麻油各少許 做法: 1. 材料(A)全部切絲;
2. 燒熱鍋放少許油,倒入(A)材料炒至半熟再放入配料素上湯糖
  同麻油炒到材料乾身入味,盛上盤撒上(B)材料松子仁和芝麻即可。 補益: 牛蒡含有豐富的鈣和大量的纖維質,便秘者和控制體重者可多食用。    


素薑醋

Louisa示範

材料: 薑(去皮)2斤,麵根1個,甜醋2斤,黑醋1斤,片糖1片。 做法: 1. 薑切片用白鑊烘乾(或風乾),加油、鹽爆炒,甜醋加入黑醋及片糖煲滾放入薑
  煲約45分鐘放置二星期。
2. 麵根撕碎加油爆至金黃色放入薑醋內煲至軟身便可供食。
☆ 若想增加鈣質吸收可加入連殼煮熟之雞蛋(殼要弄裂)與薑一起加入醋內浸二星期至蛋殼軟身,蛋殼內之鈣質便已分解在醋內。

緊記以下原則:活在當下、保持氣氛寧靜安定、少欲知足──禪修營小錦囊(一)

文:黃首鋼

不同道場就算都是辦禪修營,由於不同的目標和方法,流程和內容總有出入,主要的分別在於繁易和鬆緊,效果則因人而異。筆者參加了多年四天或以上的禪修營,現試從多位法師的開示及自身的經驗而整合一些具體可幫助我們入到狀態的細節,供有心參加禪修營的朋友參考。




禪修是修心的練習。禪修營最大的功能是營造學員可以專注的氣氛,這可靠營內規矩,如有專人負責飲食、不必和其他人(包括法師)溝通、禁語和收起手機等,不過,能否成功的關鍵還靠學員的努力。

為了專心,最有效的方法是令自心保持有念長住,不容外境或內心的不速之客有機可乘。

最近參加灑甘露尊者主持的禪四,他就教我們在營內每次行路(不只是行禪),留意每個腳步,心中數著:「左」、「右」、「左」、「右」……;每次坐下,則留意每個呼吸,亦可加入數息:「出」、「入」、「出」、「入」……。

另外,法鼓山動禪的心法很有幫助:「身在哪裏,心在哪裏」。他們和佛光山的午齋儀軌提供容易掌握的實例:「口動,手不動;手動,口不動」。夾菜夾飯時,口不動;口未咀嚼完畢,手不夾菜。這樣一來較有威儀,二來心易專注,亦少了貪婪的心念和行為。

助心專注的關鍵是方法的集中點要小、動作要簡單,而且每次只做一件事,最好還能重覆。做熟了就不用腦力,如呼吸般自然。

緊記原則只是簡單四個字:活在當下。



禪修營期間穿著行動時不發聲音的衣服已是常識,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並未在事前細心測試,多穿輕便但會因動作而製造聲音的尼龍運動服。其實只要是全棉或麻質的就不會有問題。如果可以的話,單色或者沒有鮮艷的顏色、奪目的設計更好。

由於現在室內多數用空調,室外則易有飛蟲走蟻,所以有帽的棉質運動衣是很好的選擇。長毛巾亦十分有用,既可保護關節不會著涼,又可於早晚包頭或包身禦寒,還可放在坐墊上增高(雙膝未能觸地,腳易疲倦和酸痛,宜加多坐墊或以毛巾墊高坐的位置)。有些道場沒有毛巾供應,自備的毛巾不要太鮮色,尤忌搶眼的圖案。

緊記原則是保持氣氛寧靜、安定。



法師都提醒我們要少食,以避免昏沉。南傳禪修營規定過午不食,我參加過三次,覺得不難接受,而且精神較佳呢。

其實飲食時段也是一種練習,最易覺察到我們的貪念。印象深是在一次禪修營,有位義工將剛收到的結婚餅卡換了幾盒西餅和大眾結緣。後來法師看到,立刻叫義工拿走,因為我們全都圍著製作精美的西餅,心中忙著盤算要選哪件及多少件,表現都十分興奮,不知禪心走了。

我也曾和一些禪友一樣,為了避免坐禪時想去洗手間而減少飲水,結果喉嚨太乾,出現乾癢的情況。我們應飲適量的水,以嘴唇和喉嚨不乾為準則。當然,也不要飲太多水,浪費時間去洗手間。灑甘露尊者更提醒我們只可在坐禪後去飲水或去洗手間,不要在行禪後(法鼓山動禪後的情況也適用)去做,要珍惜行禪後安定的狀態,立刻去坐禪。

緊記原則是少欲知足、飲食只是維持色身作修行的道器。 (待續)

緊記原則是痛快:不通則痛、極痛快通──禪修營小錦囊(二)

文:黃首鋼

每次和朋友談論禪修營,最熱門的話題是:「坐多久?」我們都常以可耐腿痛的時限作為自己的成績表。雖然去禪修營終極目標是修心,不是練腿;但是,對於多是城市人的禪修者,腿痛算是一個很難熬過的關口。筆者就試從時間、坐姿和運動三方面,先討論如何克服禪修營很多人遇到的頗大問題──腿痛。


時間

我們稱禪修營活動為禪一、禪三、禪七或禪四十九等,那些數字代表日數。很多初學者有一個誤解,以為日子越長越難,反而不知好像禪七就比禪三好受多了!

除非平日已經常練習,否則大部份人在禪修營最初兩三天都需要適應,總有點覺得難受。但是,只要聽話又不偷懶地跟隨流程,差不多所有人在第四天左右就開始感受到一點禪悅的味道。有位朋友就說過,她從不參加禪三,因為只感受到痛就回家;參加禪七,她反而像倒吃甘蔗,後面幾天法喜充滿。我記得聖嚴師父曾勉勵我們:「前三天度日如年,後三天快馬加鞭。

另外,每節坐禪的時間亦是關鍵。

不要以為時間短是恩惠,那是冷水泡石頭。就算泡上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冷水還是冷水,石頭還是石頭。傳統中醫數千年來,對治療痛症有個共識,就是「經絡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根據我聽到其他人和親身經歷的經驗,腳不夠痛,不會快快到達可接受的痛或者無痛的境界。

現在有些道場為了照顧禪修者怕痛的心理,將坐禪的時間縮短。事實上,我見過堅持行禪一小時、坐禪一小時的禪修營不斷有參加者中途退出,也聽過有人向禪修營的總部投訴主持他們禪七的法師不近人情,不肯更改坐禪的時間。

羅時憲教授說過:「究竟應該要多久輕安才生起?普通來說,最初要它生起,一定要超過四十分鐘。[…]只有聽過超過一小時才生起。」[1]

不要說到輕安。我們初學禪修時,要坐到較為安定,往往需要二十至二十五分鐘,如坐禪的時間只有三十分鐘,那才坐定五至十分鐘便要下座,真的不爽啊。我曾試過初階禪七,每次都是三十分鐘,只好藉做那約四十分鐘的晚課時堅忍不放腿,才衝破關卡。

如果開始時,略短(也宜約四十分鐘);慢慢加長,或是每天有一段較長的時段,都是我見過的禪營安排,效果不錯。

至於應否連香(連續坐兩段或以上的坐禪時段)?我的看法是要看情況,以不影響大眾為原則。如像我參加的南傳禪修營,坐禪和行禪都可各自找地方活動,那沒大問題。如像有些道場行禪或跑香在大殿集體進行,還需重整坐墊位置。如是連香,一來影響其他人走動,二來四周都腳步頻密、吵雜,三來太過突出,都是可免則免,或一早申請坐在偏角尚好。另外,隨眾活動也有助減少我慢和貪執。

我的經驗是如能幾次忍受或不理會腿痛,很快便開始感受一絲絲涼意在大腿內滲出,就如聖嚴師父所說:「我常常告訴跟我學打坐的人,打坐時腿痛是正常的,這是每個學打坐之人的必經過程,腿完全不痛的人實在很例外。如果覺得腿痛得受不了,而馬上把腿放開,就永遠感受不到腿不痛的快樂。所以我會勸他們,當你還能夠感受到痛的時候,就不是真痛,也不是最痛,只要保持盤腿不動,超越了最痛的時刻之後,不但不覺得痛,反而會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產生。如果想體會那種清涼的境界,就必須先超越肉體上最大的痛楚。」[2]

緊記原則是痛快:不通則痛、極痛快通。(待續)

[1] 羅時憲先生講授:«止觀大意講記» 152頁

[2]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一點也不苦– Facebook

調坐姿、明妄念──禪修營小錦囊(三)

文:黃首鋼

調坐姿

禪修的坐姿很重要,影響坐的耐力和質素。現代人比當年只能在地上跏趺而坐的印度人多了一個坐的方法:坐椅子。我在不同的道場也見多了學員因為種種的原因而要求坐椅子,多的是怕腳痛。


羅時憲教授甚至表示他知道坐椅子禪修也可以達到輕安[1]。不過,法鼓山則鼓勵盤腿,最好是雙盤,不然,單盤或散盤也好。我也贊成後者的看法。

盤腿會幫助身內氣脈運行。聖嚴法師表示「打坐時盤腿的好處是使我們身體的兩隻腳的氣是對流的,血液沒有對流而氣能對流;另外我們講氣是儲蓄的而非放掉的,因此我們用一般坐姿的話,氣可能從腳尖排出去。」[2]

我也覺得盤腿和雙手相碰結手印有助心向內攝,對初學者較多助力。依據《大智度論》卷七的解釋:「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

另外,坐時要挺腰不挺胸,可想像有條線向上拉著整條脊骨;又可借用東蓮覺苑果如法師在行儀班的提示:「後頸貼近(海青)衣領。」這都可使習慣低頭打電腦或打機的城市人坐得端正,讓氧氣順暢地流入大腦,避免了昏沉。

緊記原則:調坐姿,助內攝;後頸伸直,腦醒氣足。

明妄念

繼程法師重視禪修營的小參,因為它「具有禪修者向老師報告進度、狀態的作用,當然更是禪修者個別或深入指導的方便。禪眾向老師報告進度,讓老師明白其狀況,看是否有需要指示;或禪眾在方法應用上有問題,就需要指導及調整,而禪眾已用功至一定的程度,需要較深入方法的教導,使禪眾能進一步提昇。」[3]

參加正念禪修中心灑甘露尊者主持的禪修營,最難得是每人每天都可有小參。慈悲又很有魄力的他細心地聆聽我們報告每天禪修的情况,又解答我們遇到的難題。

有幾次我提出身心遇到的新狀况,尊者總先問我生活上的經驗或者過去有否一些病痛或意外。我心裏曾有些納悶:那些往事跟我的問題有甚麽關係?這些狀况都是參加了這次禪修營才發生啊!

最近一次參加尊者的禪四,我們大都坐得十分安定。我發覺開始像以往曾發生的狀况:很多細微的往事在身心放鬆後一連串地浮起,我跟從尊者的指示:「知道、知道、知道」,輕易地處理了。但是,跟著又出現另一種情况:一些不認識的人及事不請自來,更迅速發展出一幕又一幕的畫面。我在小參時請教尊者,他即時的回答:習慣。

我當場如夢初醒,才體會到一切發生的事總有原因,不是突然發生的。那主要的原因源自我們的過去,而最強的推動力是我們的習慣,包括平時的生活模式,如遲睡或少睡便易昏沉;如平時慣了坐禪一小時便下座,現在禪修營要坐一個半小時,便會在一小時後開始心動,很易出了定,如不放腿,便要忍痛半小時等等。

最大的提示是思维的習慣模式。

我素來是電影迷,既愛拍照、看書和寫文章,有時還因偶能在平凡事物看到美的構圖,或將幾件無關連的事很快可發展成有畫面故事而引以自豪。豈料坐禪時,這種能力便成了強大的干擾。心思越複雜,又喜舉一反三或常三心兩意的人,就要明白坐禪遇到的繽紛妄念其來有自啊!

原來真正明白因緣和合又定力夠強的修道者,才能隨順因緣,見招拆招,不給自己的習慣生活形式或思維方法所誤導,活在當下,看清人事的真實面目,才能當家作主,自在無礙!

緊記原則:知習慣,明因果,隨緣自在。 (待續)

[1] 羅時憲教授:《止觀大意講記》(佛教法相學會弘法資源有限公司,香港) p.60-61"

[2] 聖嚴法師網上開示

[3] 人生雜誌Humanity Magazine Facebook 文章

泰國僧王師父重病蒙藥師佛治癒奇蹟

藥師佛,因為泰國在佛身中加入一個珠子,當搖動的時候要發出鈴聲,故名「拍勁」 (PRAKRING) ,意思就是「鈴佛」,是少數於大乘及小乘佛教裡共同尊崇之佛祖的另一種造型!儘管大乘佛教有諸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保佑健康,遠離百病,在泰國這南傳佛教國家,部分佛寺會發行...